意思是:明月寄托了相思之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出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扩展资料:
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可译作:明月寄托了人们的相思之情,即使远在天边,望月总是在同一个时刻。 “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那时候还不知道有“时差”这回事,所以觉得即使远在天涯,看到明月总是同一时刻。也算是通过明月寄托人们不能团圆而盼望团圆的心声,所以成为千古名篇。
相当于你在这头,我在那头,我们处在同一时间,却不同空间,只能用月亮来寄托思念。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明月夜留别》
诗人: 李冶 朝代: 唐代 体裁: 七绝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相思曲》
诗人: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体裁: 乐府
少小别潘郎,娇羞倚画堂。有时裁尺素,无事约残黄。鹊语临妆镜,花飞落绣床。相思不解说,明月照空房。
《相思》
诗人: 白玉蟾 朝代: 宋代 体裁: 五古
萧瑟兮枫林,呜咽兮岩泉。於此明月夜,拨动相思弦。音容尚如昨,恩爱空自怜。天风吹广寒,夜露飘飞仙。夫岂不垂念,孤凤谁与眠。人生亦客寄,胡不俱死遄。使我向阑干,泪雨如涓涓。
《相思引 送范殿临赴黄岗》
诗人: 贺铸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成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三年别》
诗人: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体裁: 七绝
悠悠一别已三年,相望相思明月天。肠断青天望明月,别来三十六回圆。
《相和歌辞·江南弄》
诗人: 王勃 朝代: 唐代 体裁: 乐府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眇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相思曲》
诗人: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体裁: 乐府
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年别。紫萧横笛寂无声,独向瑶窗坐愁绝。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恨满牙床翡翠衾,怨折金钗凤凰股。井深辘轳嗟绠短,衣带相思日应缓。将刀斫水水复连,挥刃割情情不断。
《偶题二首》
诗人: 杜牧 朝代: 唐代 体裁: 五律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只应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偶题二首》
诗人: 杜牧 朝代: 唐代 体裁: 五律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只应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闺思诗》
诗人: 范云 朝代: 南北朝 体裁: 无
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
1.字面解释是与亲人相隔千里,只能将那思念之情托予明月相寄.
也可以这样理解:从古到今,亲人在中秋团聚已成一种期望.虽不如春节回家团聚那么重要,而在古诗文中,中秋思亲乃至于月圆相思似乎比春节更甚一筹.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圆寄托思亲的情愫,推而广之,便有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喟叹.
2.字面解释为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
联系前后可理解为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