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山,浩渺的海,奔涌的水,挺拔的树,艳丽的花,如茵的草,飞翔的鸟……我们谓之景物。它们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给我们带来赖以生存的物质,又给我们带来无比美妙的审美体验,因此,景物是我们写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下面摘抄一些经典的名家描写景物的好句子,欢迎阅读和收藏一下哦。
1.《驿路梨花》开篇有这样一段描写: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段描写景物的文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暮色之中,地点——连绵的群山之中。为下文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背景。
2.《驿路梨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这段文字中描写了梨花,其色“白”,数量“满”,引出了老余下面的话:“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进而引出下文看见“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土地的誓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这是一片多么美丽多么丰饶的土地,而如今却深陷污秽与耻辱。作者描绘了关东原野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爱这一片土地的强烈感情,表达了“解放”这一片土地,让这一片土地“独立”的坚定决心。
4.《天净沙·秋思》中有这样的描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漂泊天涯,思乡情切,其苦近乎“断肠”,这里白描式的描写景物很好地渲染和烘托了游子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
5.《散步》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这句话为作者描绘初春田野的景象提供了机会,作者抓住了机会进行描写: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绿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又很好地引出了下文关于生命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选择了“杨花落尽”和“子规啼”来写。诗人此时此刻所见所闻绝不止于这两个场景。但这两个最能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杨花”,让人感觉飘零无依,“子规”啼声悲切,让人听后“泪沾裳”。那时艳丽的花朵、明媚的阳光、飘逸的白云都不在作者的描写之列。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我的“乐园”——百草园的景物: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这是一段经典的描写景物的段落。既有不同感官,又有不同角度。
“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是视觉所能感知的;“光滑的石井栏”,则是触觉所能感知的;“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是听觉所能感知的;“光滑的石井栏”是俯视,“高大的皂荚树”是仰视。作者从多感觉、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百草园的美丽与有趣。
8.《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描绘了北海的: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经历了生离死别,作者更加知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不必急于求成,那当然是过好当下,让当下更快乐更幸福。他彻底理解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于是在他眼里或“淡雅”,或“高洁”,或“热烈”,都很“烂漫”。这一系列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让不只是简单的,而是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对生命的感念的景物。
9.《紫藤萝瀑布》有这样一些句子,描绘了阳光下的紫藤萝:
1.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第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开得很盛的从上垂下的紫藤萝比作“瀑布”,既抓住了“盛”的特点,又抓住了“垂”的特点,准确而又生动。
第二段文字不僅运用了比喻,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阳光照耀下紫藤萝的美丽。
比喻和拟人,本质上是一种想象与联想。在描写的过程中,不仅要“实”,还要学会“虚”,有虚有实,虚实结合,让语言更加优美,更加有趣味。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学会景物描写,作文更美妙,写作更有趣。
10.抬头望去,确实如此。路旁的荷塘边,有不少的人。有人架着“长枪短炮”,那是摄影师在捕捉最美瞬间;有人则蹲在荷塘边,轻抚着池边荷叶;有人站在池边,眺望一池秋水。想起盛夏之时,荷叶如盘,翠绿如玉,密密地铺在水面,荷茎挺直,或花苞如锥,或娇艳盛开。而今,“荷尽已无擎雨盖”,只剩下褐色的茎,褐色的叶。茎,或直立,或折断;叶,或枯萎,或残破。心里虽暗笑那位多愁善感,不觉还是想起欧阳修的《秋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