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杭州一女生地铁上收到隔空投送陌生男子不雅照

zydadmin2023-05-10  88

手机隔空投送等无线快传功能本是方便用户快速传递信息、节约时间流量成本的便捷操作,近日杭州网友苗苗(化名)反映,自己时常在地铁上收到陌生人的隔空投送消息,最近更是收到了一张陌生男子的不雅照。

“工作原因我会把手机里隔空投送功能设置成对所有人开放,但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坐地铁的时候,经常会收到陌生传送。”苗苗告诉记者,最近一次她是在乘坐杭州地铁4号线经过新风站时,收到一条陌生iPhone手机发来的隔空投送信息。“刚开始拒绝,后来又给我发了一次。接收后点开图片的那一刻,出现的竟然是一张陌生男子的不雅照!我吓了一跳,赶紧点了删除。”

苗苗现在使用的手机品牌型号是iPhone13,去年购入,系统软件版本是iOS15.0.1,在手机隔空投送的设置选项里,她一直默认设置“对所有人开放”。

杭州地铁4号线新风站所属的彭埠派出所民警表示,隔空投送不雅照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建议当事人及时保留证据,并拨打110报警。

据了解,此前也有类似事件发生。去年10月,韩某在杭州地铁5号线内,使用其本人的iPhone12手机隔空投送功能向被侵害人章某发送淫秽视频。当事人报警后,韩某被杭州市公安局地铁公安分局打铁关站派出所查处。

这样的情景是否无法避免?苹果iPhone官方客服表示,此前也收到过用户的相关反馈,因此苹果在升级新系统时,限定了允许所有人隔空投送的时长(10分钟),10分钟后隔空投送会自动关闭,也就收不到陌生人的信息了。

“iOS16.2及以上的系统版本都有隔空投送时长的限定(10分钟),这样的系统升级也是为了防止陌生人在公共区域胡乱投送信息。此外,用户可以选择主动关闭隔空投送功能,待需要时启动。”客服解释。

警方则提醒:非必要时建议关闭隔空投送功能或关闭其中的允许所有人接收功能。面对陌生人发来的图片、视频等信息,请勿随意打开,警惕接收诈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如若遇到此类情况,务必保留好证据,及时报警。”

无独有偶,据深圳晚报报道,近日在地铁上,周先生的手机突然收到了来自陌生人的隔空投送请求。

"一开始我以为别人发错了就没有接收,但连续拒绝了好几次后还是收到了传输请求,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就点击了‘同意’"。据了解,周先生所接收的是一张内容为商家开业活动的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二维码和联系电话。"我赶紧把收到的图片删了,当时我还听到周围许多人的手机也发出了传输提示音。"

周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福田中心区从事设计工作的刘女士向深晚记者表示,她常在通勤路上常收到类似的近距离传输"小卡片",内容多以广告、博彩、刷单等信息为主。"这种现象一般在人流相对密集的换乘车站出现的频率较高。"刘女士说。

深晚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智能手机都支持近距离传输技术,用户借助手机的隔空投送、蓝牙、WiFi等功能便可实现将指定文稿、照片、视频、网站链接等信息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至附近设备上,全程无需移动通讯网络,而部分商家正是利用此类功能避开监管,在人流密集场所进行广告投送。

对于在公共场所未经消费者同意便将广告发给消费者的行为,深圳消费者委员会律师志愿团的陈伟律师认为这是一种强行广告植入的方式,"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这类‘强买强卖’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此外,陈伟律师表示,该类行为还涉嫌侵犯消费者的个人信息。"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通过蓝牙、邮箱等途径传输广告是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陈伟律师强调,此类做法还侵犯了公民的安宁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未经同意发送涉黄、诈骗等垃圾广告的行为属于对个人生活的一种骚扰。"陈伟告诉深晚记者,若市民收到此类骚扰信息,可以保留信息,并向网信办、工商部门及消费者委员会投诉。

隔空投送"小卡片"或裹挟诈骗链接

部分商家瞄准"隔空投送"这一免费的广告渠道的同时,亦有不少不法分子将之视为逃避"反诈监管"的诈骗新阵地。

据市民刘女士回忆,有一次她误触了传输内容里的"刷单兼职链接",没过多久便接到了来自反诈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那时她才醒悟这是一条诈骗链接。"从那以后我每次上地铁前都会先关闭手机的短距离传输功能"刘女士说。

深晚记者了解到,随着有关部门的强力监管以及"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安装普及,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进行等渠道实施的诈骗行为得到有效打击。为逃避"反诈"监管,许多不法分子转而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通过手机的蓝牙、隔空投送等持近距离传输功能向市民发送骚扰、诈骗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在使用智能手机隔空投送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将用户账号绑定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泄露给附近的传输文件的设备。有专家也表示,移动设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区域覆盖广、隐蔽性强等特点,为不法分子避开通讯监管传播骚扰、诈骗信息以可趁之机。

对此,专家提示,市民在公共场所应对陌生来源的传输文件应保持警惕,最好在人员复杂的公共场所关闭手机的蓝牙、隔空投送功能。另外,如通过该渠道收到诈骗信息,切忌点击里面的链接,必要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举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18547.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