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男子路边花5600元买到战国青铜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zydadmin2023-05-19  92

摘要:

在陕西丹凤县博物馆有一柄战国青铜剑,这柄青铜剑造型古朴,即使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洗礼,它的剑刃依然锋利。这柄战国青铜剑是一件国家二级文物,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了解这柄青铜剑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柄

正文摘要:

在陕西丹凤县博物馆有一柄战国青铜剑,这柄青铜剑造型古朴,即使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洗礼,它的剑刃依然锋利。这柄战国青铜剑是一件国家二级文物,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了解这柄青铜剑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柄古剑并不是考古发掘出来的,而是一位在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在筛沙子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发现这柄古剑之后,很多文物贩子主动找到这位农民工求购,甚至有文物贩子出价20万。但是,这位农民工兄弟拒绝了所有文物贩子的收购请求,将这柄战国青铜剑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下工之后,李磊将那柄青铜剑拿回了宿舍。文物贩子出价由5000元一直涨到了2万元,但是李磊没有卖给他们。

男子路边花5600元买到战国青铜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在陕西丹凤县博物馆有一柄战国青铜剑,这柄青铜剑造型古朴,即使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洗礼,它的剑刃依然锋利。这柄战国青铜剑是一件国家二级文物,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了解这柄青铜剑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柄古剑并不是考古发掘出来的,而是一位在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在筛沙子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发现这柄古剑之后,很多文物贩子主动找到这位农民工求购,甚至有文物贩子出价20万。但是,这位农民工兄弟拒绝了所有文物贩子的收购请求,将这柄战国青铜剑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有记者采访这位农民工,问他将宝贝无偿捐献会不会后悔,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无悔”。

工地上干活发现古剑

李磊是陕西丹凤县人,初中毕业后李磊就辍学在家务农了。在家务农几年之后,丹凤县水泥预制板厂招工,李磊就跟随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去到了预制板厂打工去了。在水泥预制板厂里,李磊负责的工作是筛沙子,就是将卡车拉来的沙子用细筛子再筛一遍。

2014年10月的一天凌晨,上夜班的李磊正在筛沙子,当铁锹铲倒沙子的时候,李磊无意间发现沙堆里有一块像铁片一样的东西。李磊很好奇,于是他走过去捡起那个“铁片”,仔细一看,原来那块铁片竟然是一柄青铜剑。李磊仔细查看,发现那柄剑的剑柄上生满绿锈,但是剑体和剑刃依然很光亮和锋利,李磊随意挥舞了几下,感觉宝剑很有手感。由于急着干活,李磊就把那柄青铜剑随手放在了沙堆旁。

下工之后,李磊将那柄青铜剑拿回了宿舍。宿舍里的小伙伴们看到李磊拿的那柄青铜剑都围拢了过来,大家争相传看那柄青铜剑。有位小伙伴看完之后告诉李磊:“这柄青铜剑造型古朴,剑柄上还有绿锈,应该是一柄古剑。”得知李磊捡到一柄青铜剑,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李磊的好运气,大家一致认为,若李磊将这柄青铜剑卖掉的话,可就发财了。

拒绝贩卖,无偿上交

没过几天,李磊在工地上捡到一柄青铜古剑的消息就在县城里传开了。很快,有几个文物贩子就主动找到了李磊,想要收购他捡到的那柄青铜剑。文物贩子出价由5000元一直涨到了2万元,但是李磊没有卖给他们。文物贩子走了之后,李磊害怕青铜剑放在宿舍放着有闪失,于是他偷偷地将青铜宝剑藏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过了几天,有一辆豪华奔驰车停在了工地的宿舍外,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大老板,他向宿舍的工人打听完李磊住在哪里后直接找到了李磊。他自我介绍是西安某文物商店的经理,听说李磊捡到一柄青铜剑,想要看一看,并向李磊表达了自己想要收购的意愿。李磊把青铜宝剑拿出来递给了他,那位老板翻来覆去看了很久,最后他跟李磊说:“卖给我吧,我愿意出20万将这柄青铜剑买下来。”

工友们听说有位大老板出20万购买李磊手中的青铜剑,都跑过来看热闹。李磊正在犹豫不决之时,一位和李磊同村的小伙伴将李磊拉到了旁边,他对李磊说:“既然那位老板出价20万收购这把宝剑,那就说明这柄青铜剑是一件有价值的文物,如果你私自卖掉的话,一旦被人告发,有可能会要坐牢的……”李磊平时也经常看鉴宝和法制节目,他知道私自贩卖文物是种违法行为,听了同村小伙伴的忠告之后,李磊当即拒绝了那位老板收购的请求。

当天晚上李磊躺在宿舍的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他思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这柄青铜剑原本就不属于自己,只不过机缘巧合被自己捡到了,于情于法自己都应该将它上交给国家,不如干脆将它无偿上交给国家,自己就能省却许多烦恼。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李磊带着青铜剑去到了丹凤县博物馆,将青铜剑无偿上交给了国家。

青铜剑

那么,李磊上交给丹凤博物馆的青铜剑到底是一柄什么样的剑呢?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把古剑:这柄青铜的材质为青铜,剑长46.5厘米,剑体宽4厘米,重量约610克;由于年代久远,青铜剑的剑柄部分已经生出了绿色的铜锈,剑柄的末端雕刻有细小的花纹;令人诧异的是青铜剑的剑体部分依然光亮,剑刃锋利无比。专家根据这柄青铜剑的形状、材质以及纹饰判断这柄青铜剑的年代为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检查这柄青铜剑的时候,专家们发现宝剑虽然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洗礼,但是剑身依旧光亮,剑刃依然锋利无比。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把千年古剑的剑身没有腐蚀呢?专家们进行检测之后发现,这柄青铜剑的剑体经过了铬盐氧化处理,这是一种化学处理方式,在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宝剑上也曾发现过这种工艺,由于进行了铬盐氧化处理,所以青铜器具有超强的耐腐蚀和抗锈性能。

专家们进一步研究之后断定,这柄青铜剑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的佩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这柄剑的剑体稍短,剑体的前部有一个收腰,这与同时期秦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青铜剑完全不是一个器型,与同时期的楚剑相同。从这柄青铜剑的做工来判断,它是一位楚国贵族生前的佩剑, 主人死后将青铜剑作为了陪葬品,由于剑体上没有任何铭文,所以剑主人的身份也已无从判断了。

结语

李磊发现的这柄青铜剑是近年来丹凤地区出土的最为完好的一件青铜器,鉴于这柄青铜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以及李磊发现文物及时上交的高尚品质,丹凤县文化局决定对李磊进行奖励,他们为李磊颁发了荣誉证书和500元奖金。

有记者在获奖之后对李磊进行了采访,记者问:“当初您为何要把这柄青铜剑主动无偿上交?”李磊对记者说:“我以前经常看鉴宝和法制节目,知道所有地下和地上文物的归属权属于国家,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将它上交给了国家。”记者问他:“文物贩子给你20万,你没卖,反而将它无偿上交给国家,你后不后悔?”李磊干脆地答复了两个字:“无悔”。

李磊发现并主动上交文物的行为是值得表扬和学习的,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是有网友认为:国家给李磊的奖励太少了,伤了上交文物者的心。方圆个人认为:在对那些主动上交文物者进行奖励的时候,能否考虑一下文物的价值,适当提高奖励的力度,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主动将发现的文物上交给国家,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才会健康的发展。

男子路边花5600元买到战国青铜剑相关阅读:

紫禁城有一件“国宝”三秋杯,它自带防伪技术,现代人竟无法仿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有强烈的防伪意识,以防止自己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但您也许不知道古人其实也有防伪技术。比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件国宝级的文物,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至今也无法完全仿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提到国宝级别的文物,也许每个人能想到的都不一样,比如最大的青铜器文物司母戊方鼎,既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且也是我国古代青铜技艺的代表;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战国越王勾践剑,历经千年也还依然锋利无比;也有书法绘画的国宝文物《清明上河图》,能让我们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北宋汴梁的市井与繁华……总而言之,国宝级文物不计其数,都是古代先民们智慧的体现,也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也并非所有的国宝文物看起来都像国宝,比如明代有一种独特的杯子,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却有“黑科技”。据专家介绍,故宫博物院有一件这样的杯子,即三秋杯,曾让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都感到十分惊奇。所谓“三秋”,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中的第三个月,也就是农历九月份,因为这种杯子上通常绘制秋季的场景,所以得名“三秋杯”。专家们介绍,从瓷器分类的角度看,三秋杯是斗彩瓷器,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在明成化年间发展的最为广泛和成熟。

在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杯子上,描绘的是两只蝴蝶在蹁跹飞舞,此外还有山石和花草的点缀,整个画面看起也十分得和谐自然。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看完这件三秋杯后都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觉得并没有能让人感到惊叹的地方,但其实是还没有发现它的奥秘所在。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蝴蝶翅膀是紫色,而且色彩浓郁,但是在阳光下紫色的翅膀却不反光,也就是看起来和摸起来都温润如玉一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必然要反光,但实际上却不反光,因此专家们对三秋杯违背科学的现象感到十分的疑惑和费解。

一直以来,专家们都在尝试仿制三秋杯,不仅研究古代典籍,尝试了多种传统古法烧制三秋杯,而且还应用了现代的科技,比如在泥料的选择和制作方面,彩色釉的配方和精确的控制烧制温度等等,但可惜最终都没有能成功,无法达到三秋杯上蝴蝶紫色翅膀的效果。专家们表示,要么是做出来的紫色不对,要么是紫色暗淡粗糙,要么还是明显反光,总之没有一件能达到或者接近明代三秋杯的样子。

专家们都绞尽了脑汁,经过研究也发现这种紫色可不一般,正如《明清瓷器鉴定》中有描述:“至于独具特色的姹紫,色如赤铁”。由此可知,这种紫色叫做“姹紫”,是古代烧制瓷器的时候烧制的紫色不完全,看起来有点像黑色和红色,因此也叫“差紫”。有的专家表示,这种姹紫是因为彩釉上色后沾染污渍导致,也就是说也许是偶然得到的一种色彩,并非是刻意为之的结果,故此,即便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不过,也有专家提出了质疑,认为是古人采用了某种秘不示人的配方,才使得“姹紫无光确为真”。

或许,未知和谜团就是国宝的魅力所在吧,吸引我们不断的去研究,也希望专家们能在不久的将来破解三秋杯的奥秘,为我们还原出令人惊奇的姹紫,让古人的技艺也能有所传承延续。参考资料:《明代瓷器价值评估》作者:宁云龙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22678.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