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年轻人“理直气壮”加入儿童节,绝不是幼稚病!为什么他们也想过节?

zydadmin2023-06-01  125

成年人过儿童节不是幼稚病|热点里的价值观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却火了一群抢购儿童玩具的成年人。最近,肯德基、麦当劳又相继推出了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套餐,随餐搭配的是一只可爱的玩具,让人没想到的是,疯狂的却是年轻人。有网友反映,在多个城市,为了买到玩具,大把成年人在上午九点就到门店排队,"肯德基玩具"甚至喜提热搜--"说好的是儿童节套餐,来买的没一个是儿童。"

而根据拼多多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搜索六一儿童节礼物的核心人群中,25-40岁之间的消费者超过了半数。最近几年,几乎每逢儿童节,除了本应欢度节日的孩子们,许多成年人也"理直气壮"地混入其中,体验"做一天小朋友"的限定快乐。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还没到,为啥#成年人也爱过六一、儿童节是成年人的刚需#等词条,被不少成年人刷上热搜。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其实,不只是在儿童节,就是在平日里,我们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随处可见那些观看量超千万的跳皮筋、踢毽子、弹珠球等怀念过去时光的老视频,它们都能勾起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的沉浸与回味。

有人说成年人争相过六一,说明还保留着一颗童心,也有人质疑,成年人过儿童节是矫情、是"得了幼稚病。"成年人为什么热衷过儿童节?对此,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叶闽慎在《热点里的价值观》发表观点:

成年人热衷于过儿童节、购买儿童玩具,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我看来,这一现象的背后,从宏观来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剧烈的社会变迁和生活变革在今天呈现的一个倒影;从微观来说,反映的是青年和中年群体对于儿时生活的怀旧心理,以及这类群体保持年轻心态的一种方式。

致敬自己的童年,玩具是最好的载体

言归正传,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热衷过儿童节的成年群体的年龄,他们普遍处在25到40岁这一区间,以此倒推他们自己的童年时期,那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1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什么时期?是不是就是我们社会转型最剧烈,生活方式变革最剧烈的一个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行、从分配住房转向商品房、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工资和物价一同历史性上涨、越来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都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今天的00后和10后可能体会不深,但80后、90后应该是有体会的。这种印象对于80后90后们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会致敬自己的童年,致敬那个时代。

缓解职场生活压力,童心不眠是个好办法

另一方面,人到中年往往会面对来自职场、家庭、社会的压力,小的时候渴望长大,真的长大了反而会怀念童年,渴望回到那个无拘无束、单纯天真的时期。这个时候中年人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心态投射到儿童玩具上面。这种怀旧在文化娱乐领域会表现的非常明显,最近翻拍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观众中有相当多的是80后90后,就是小时候看灌篮高手那批孩子。包括网购溜溜球、四驱车、吃干脆面抽的卡牌之类的老玩具。他们看小时候看的动画、玩小时候玩的玩具,他们在重温自己的童年。

除了怀旧之外,还有一种心态也在其中发挥作用,那就是一种年轻心态或者说渴望回到年轻的心态,这种心态和刚才说的怀旧心态有区别。就当今的整个社会心态来说,人们主要还是希望自己更年轻,这一点从媒体和舆论对冻龄男神女神、逆生长的崇拜和羡慕就可见一斑。那么玩儿童玩具、过儿童节就是一种满足渴望年轻的这种心态的方式,能够唤起一种"变年轻""回到童年"的感觉。

满足了自己的情怀,还给商家提供盈利点,成人的儿童节释放喜人经济效益

当然,除了过儿童节的成年人自己之外,外部的力量特别是商业和市场的力量也在推波助澜。不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各种媒体,都在鼓励中年人过一种更年轻的生活,去进行原本是面向更年轻群体的消费方式,让原本面向儿童的物质和文化产品的受众向上拓展。通过这种方式把儿童节变成了消费节、购物节。不得不说商业资本确实厉害,你以为每年只有一个618和双十一,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都变成了双十一,儿童节自然也不能幸免。这是一个阳谋,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自愿地加入其中的阳谋。

当然了,孩子总是要长大,人总是要背负责任和压力向前走,但在心灵深处给自己留一片可以自由地跳跃打滚的地盘,用童年来治愈一生,也不失为一种抒发情绪、化解压力的方式,愿"每个男人永远是少年""每个老阿姨都有一颗少女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27128.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