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桑岭村的一起订婚礼金仅为36元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消息让不少网友既感到惊讶,又心生羡慕。据当地回应,这是该村回族群众之间一直保持的习俗,也是在回族婚嫁移风易俗中的一个成功案例。而当地正在积极推动移风易俗,计划将这一习俗在全村推广,形成勤俭节约、反对奢靡的良好社会风尚。
桑岭村位于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近日因订婚礼金只需36元而受到广泛关注。询问当地村民后得知,36元的订婚礼金是该村回族群众长期以来保持的习俗,而当地其他民族群众则需要支付几万元的礼金。
马碧海,桑岭村党总支书记,解释到:“我们择偶不以财富和门第为标准,注重的是品德和才能。所以在订婚时只需要糖、茶、一件毛衣和36元即可。”他表示,桑岭村回族群众从前就有36元彩礼金的风俗,过去是36银元,新中国成立后变为36元人民币。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彩礼金也曾一度上涨。然而,通过多年来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全村各族群众的支持,桑岭村最终恢复了36元彩礼金的标准。
桑岭村是一个以白族、回族和汉族三个民族为主的示范村庄,拥有402户、1722名村民,其中约三分之一属于回族人。马碧海表示,作为回族的他在1989年订婚时,礼金包括一件毛衣(折价40元)、8盒红糖(每盒重约一市斤)、4包茶叶和36元现金。“现在,桑岭村回族群众执行的是36元彩礼的约定。我们正在逐步推动移风易俗,形成全村崇尚勤俭、反对奢靡的良好社会风尚,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土生土长的桑岭村人段素媛是剑川县文联主席,也是驻村工作队员。她表示,桑岭村36元订婚礼金的习俗深受村民们欢迎。村民们认为,彩礼并不是衡量婚姻成功的唯一标准,他们更注重对彼此的承诺和忠诚,因此没有设定彩礼的门槛。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新人省下不少钱,还能使这个小村庄的风俗文化更加独特。
尽管桑岭村的习俗可能不具备普遍推广的条件,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生活中,我们不应仅以金钱来衡量事物的价值,而是应该寻找其他更为合适的方式评估事物的真正价值,并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桑岭村以象征性的36元彩礼收费值得全社会借鉴和推广。通过推动移风易俗,形成勤俭节约、反对攀比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能够塑造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同时,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内在品质和真挚感情,而非过度注重物质方面的要求。
总之,桑岭村36元彩礼的习俗在大部分地方结婚彩礼天价的背景下显得异军突起。这一习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机会,让我们反思以金钱衡量婚姻与事物的做法,并通过推动移风易俗,塑造更加勤俭节约、反对奢靡的社会风尚,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