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乾隆吃西瓜,出一上联 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东放!纪晓岚却不敢对

zydadmin2023-08-06  4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它是江苏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呈现出青年人昂扬的斗志,也寄托着书院对青年人深深的期望。

自古以来,对对子是许多文人墨客都非常钟爱的娱乐活动。通过出对联和对对联,能够了解彼此的文采,也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思想交流的方式。

古代有才之人数不胜数,其中才气逼人、聪明机智的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巧对对联的故事常常令人叹服,可是有一个对子却让他一直无从下手。

幼年时期纪晓岚

古代名人的出生往往会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或许是为了衬托名人自出生就带有与众不同的特征,目的是让人们抬头仰视他。而历史上的能言善辩的纪晓岚也被人们赋予了一些独特的色彩。

据说他出生之时天边泛有红光,相传伴着红光出生将来能当“兵部尚书”,或许出生的独特景象也就预示着纪晓岚光彩照人的未来。

出生之后,时间一天天过去,纪晓岚越来越调皮,对于桌上的水果,自己就会想办法去抓取吃,其动作就像顽皮的猴子一般。

还未到学龄期,父亲便安排他去私塾旁听,就是纪晓岚兄长所在的那家私塾。一次,私塾课上,老师抽问纪晓岚哥哥的背诵情况,他哥哥还在绞尽脑汁之时,纪晓岚便直接站起来给老师非常流畅地背完了。

其实他想的是给哥哥提示一句,没想到课文犹如泉水直接全部一涌而出了。

学而优则仕

纪晓岚的父亲一生的追求方向就是学而优则仕,后来也一直在清朝做官。从小就聪慧机智、爱读书的纪晓岚也决定秉承父志,努力考取功名,走仕途这条路。

然而因为纪晓岚傲气太盛,自己所读诗书里面很多都是课外一些杂史,所以他所写的文章思想不符合当时应试的题目内容要求。

在20岁他没能考取功名,后来经过多年奋斗,在30岁时考上了进士。后面凭着自己的才学逐渐成为了清朝的礼部尚书和大学士,官至一品,经常陪伴皇帝左右。

与乾隆作“对”

乾隆皇帝也是爱才之人,最初对纪晓岚的深刻印象主要源于元宵节的一对灯谜。

那年正值元宵佳节,紫禁城灯火辉煌、皇宫各处都是张灯结彩,各色灯笼高高挂起,节日气氛十分浓烈。一些侍卫和大臣伴着皇上来到一个宫门前,看到门前有个灯笼上有两句灯谜,谜底分别打一字。

皇上对着灯谜思考良久,仍然百思不得其解。询问旁边的大臣,大臣也是低着头,直言惭愧。

于是皇上便询问这是谁出的灯谜,后来才得知是纪晓岚出的,随即命人将纪晓岚唤到身边,最终才知晓灯谜上联谜底是“猜”字,下联谜底是“谜”字。

众人此时才恍然大悟,皇上便对纪晓岚大加重赏,平时私下也经常给纪晓岚出对子。

有一次乾隆皇帝来上书房,还饶有兴趣地专门给纪晓岚出了一副对子,看看纪晓岚是否对得出。

上联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纪晓岚稍加思索便对出下联:“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

纪晓岚的下联来自《尚书》里面的句子,乾隆听了之后,心里非常高兴。

乾隆皇帝喜欢和人玩对对子的文艺娱乐,即使他在外出打猎之际,他面对身边的风景,也能有感而发出一个对子,让旁边的人竞相应对。乾隆出的上联是“塞外黄花,似金钉钉地。”

大臣们纷纷附和着说出自己想到的下联,但都不符合皇帝的要求,最后皇帝便向纪晓岚寻求下联,此时纪晓岚一改低头不语的神态,便胸有成竹地说出自己所想的下联:“京中白塔,如玉钻钻天。”

众人听到纪晓岚的下联都纷纷夸奖,与乾隆皇帝的上联对应恰极。

而乾隆皇帝在赞叹之余,也从下联中觉察到纪晓岚暗藏心事,追加询问之下,原来纪晓岚是思念老家的父亲妻儿,于是乾隆皇帝便批准纪晓岚回家省亲。

言为心声,对子也会在不经意间吐露着人的某些思绪。

特殊的一副上联

是不是纪晓岚这样才思敏捷的饱学之士对皇帝出的所有对子都能对答如流?当然不是。据说有一个对子,纪晓岚一直没能应对。

那是皇帝闲暇之时一边吃西瓜,一边给出了对子的上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东放!”然后便请纪晓岚对出下联,纪晓岚假装沉思许久,便直言对不出,也向皇帝说明,其他人也都对不出。

因为在古代坐北朝南是尊者的代表位置,而且这个对联说的就是皇帝,试问天下什么人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

君威难测,伴君如伴虎,即使是皇上非常看重、尤为欣赏的大臣,在那个皇权统治一切的封建社会,也不能所有的思想都可以尽情表达,所有的对子都能随心应对。

结语

所幸生于现代,现在的社会可以广发言论,真正地做到言为心声,人们可以用各种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忆古思今,现在的社会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尤其区别于古代的就是言论自由。在古代一句话不当就会招致牢狱之灾,而现在社会却不会。

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国家,心怀感恩。所有的幸福都来自曾经的努力奋斗。作为当代人,我们要珍惜新时代给我们创造的各种机会,特别是语言表达方面的各种途径。

或许现在说的一句话不会像古代那样,稍不留神就得罪天子,下狱坐牢,但是我们可能稍不留意的一句无心之语,可能就会被别人有意听之。

毕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多说善言,莫使自己在无意间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0416.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