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仗工整对联100副 10副对仗工整的民间对联

zydadmin2023-08-10  44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10副对仗工整的民间对联,未必十全十美,却能让人刮目相看!

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把文章收藏下来吧。

第1副对联:四书五经,有趣有味;一日三餐,无油无盐。

古代某个穷书生,穷得叮当响,日子过得惨兮兮。

别人都嘲笑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结果穷书生却面不改色,在自家的大门上贴上了这副对联。

对联巧妙融入了数字词,利用“有”和“无”的对比,体现了日子的艰难,更体现了艰难日子下穷书生的安贫乐道。

这副对联的描述,和《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描述,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只不过,《论语》是文言文,还牵扯了颜回这个人,理解起来有点难。而穷书生的这副对联,就一目了然了。

第2副对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这是一副文字优美的对联,作者巧妙利用数字词,增添了对联的表达效果。

当然,如果更苛刻一点,下联似乎还无法与上联旗鼓相当。

因为,上联“七分明月”的“七分”,恰恰是三分加四分,数字紧密相关。

而下联“百步长江”与五步楼、十步阁就有些差距了。

如果大家能够想出更好的下联,就请留言分享吧。

第3副对联: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无如小柴胡。

这是一个妙趣横生的中药对联。我们知道,中医中药在古代救了很多老百姓,中药文化本身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个对联采用了淡竹叶和小柴胡入联,朗朗上口的文字,告诉了古代老百姓两种药材的基本常识,对仗工整,水平不俗。

第4副对联:金银花小,香闻七八九里;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这副对联也是一副药材对联,巧妙加入了金银花和梧桐子药材名字,加上数字词的运用,颇为精彩。

对联中有不少诸如此类的药材对联,为对联艺术增添了许多趣味,令人津津乐道。

第5副对联:一两三枝竹竿,自然疏疏淡淡;四五六片竹叶,何必重重叠叠。

其实这副对联来自郑板桥的《题画竹》:“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为了凑成对联,有人稍微换了下次序,就变成了对联的模样。

第6副对联:未出地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始虚心。

这是一副写竹子的对联,同时对联借物喻人,借用竹子有节与虚心的姿态,讲究为人要有气节,要懂得虚心的道理。

未出地时先有节,出自宋代诗人徐庭筠的《咏竹》诗:“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第7副对联: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同样是一副根据竹子而写成的对联。民间老百姓根据竹子、水等日常事物,加以联想,从中感悟做人要淡泊、心虚的道理,可谓精妙。

第8副对联:凡是百草,皆是百药;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这是一副循环重复的对联,两个是,两个为,两个百,两个良,趣味多多,对仗工整,十分耐人寻味。

第9副对联:马过木桥蹄擂鼓,咚咚咚;鸡啄铜盘嘴敲锣,哐哐哐。

这是一副具有生活色彩的对联。马儿经过木桥,发出的声音就好像是擂鼓。小鸡啄米的声音,就好像是敲锣。

咚咚咚和哐哐哐的拟声词的运用,体现出了民间对联的趣味性,令人啧啧称叹。

第10副对联:咚咚咚,当当当,三更三点;来来来,斟斟斟,一口一杯。

上联讲打更,下联讲喝酒,都是民间百姓熟悉的话题。整个对联的口语化表达,趣味幽默,通俗易懂,体现出古代民间生活的多姿多彩。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真的我很重要,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1149.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