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家龛八字对联((转载)弥勒佛对联拾趣)

zydadmin2023-08-10  93

他坦胸露肚,笑口常开,既慈祥又有趣,深得民间喜爱。关于他的传说佳话,车装船载,既令人捧腹,又叫人深思。他那千年不变的肖像,塑成或泥或铁或铜或大或小的造型,供奉在寺庙里、人家中。历代文人雅士更在它面前留下了不少妙联佳对,包蕴着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内涵丰富的寓意,抒发着浓厚的情感。这些饶有情趣的楹联,早以超越他本身作为佛像存在的意义,而成为—种人生态度的象征,给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以深深的启迪。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要算最有名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副对联,把个弥勒佛的形象勾画得淋漓尽致,风趣雅致,同时,又是文人洒脱的一种思想再现,妙语解颐,让人在焦头烂额之际,也颇有点轻松感。

峨嵋山上有一个叫灵岩寺的寺院,也有弥勒佛一尊,其对联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与北京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有气度,当然,要能做到这一点,又是需要有极好的修养。

台湾台南开元寺里有关弥勒佛的对联是: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是啊,本是无,无一言,这是一种看透弥勒佛的冷漠,故而福州鼓山涌泉寺有联问弥勒:

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来,他也来,不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此联无论是对弥勒佛的犯愁,还是对那种明知为泥胎,还缘何来拜的嘲讽,貌似不解,实际上却是透彻的领悟,表现出的正是人们摆脱不掉世俗的一种困扰。

成都文殊院大王殿里,弥勒佛龛前挂的对联为:

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

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

(“兜率”是梵语译音,意为“知足常乐”,佛典上说的真谛) 因为他大肚能容,包罗万象,故成为兜率天的主宰,而他态度随和,道法圆通,故能出生世上就成佛称尊。这不是告戒人们该怎样为人处世吗?

山东济南千佛寺的弥勒佛对联为: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这则对联是历代文人感兴趣的话题。它幽默含蓄,把古代文人那种愤世疾俗的傲气,与世无争的思想,用俏皮话的形式表达出来,亦庄亦谐。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四川乐山凌云山山门关的弥勒佛对联: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这种模拟弥勒佛的自嘲,分明又透出一种认识他人与认识自己的清醒。在庄严的佛殿上出现了这么诙谐的文字,不能不说是有趣的,同时,又情不自禁地会为古代文人的机智、风趣而拍手叫好。

还值得一提的是禅宗南派发祥地的南华寺:天王殿弥勒佛,此佛面对山门,席地而坐,肩搭布袋,手托瓦钵,龛前的对联是: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它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这是善男信女虔诚崇佛的口吻吗?非也,它表达再清楚不过的是那些洞察世事,颇不得志,又饱尝人间冷暖的文人雅士在失意时缘物抒怀的满腹牢骚,而这对千年以后的人们,是不是也意味着什么呢?

弥勒佛,他坦胸露肚,笑口常开,既慈祥又有趣,深得民间喜爱。关于他的传说佳话,车装船载,既令人捧腹,又叫人深思。他那千年不变的肖像,塑成或泥或铁或铜或大或小的造型,供奉在寺庙里、人家中。历代文人雅士更在它面前留下了不少妙联佳对,包蕴着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内涵丰富的寓意,抒发着浓厚的情感。这些饶有情趣的楹联,早以超越他本身作为佛像存在的意义,而成为—种人生态度的象征,给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以深深的启迪。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要算最有名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把个弥勒佛的形象勾画得淋漓尽致,风趣雅致,同时,又是文人洒脱的一种思想再现,妙语解颐,让人在焦头烂额之际,也颇有点轻松感。

峨嵋山上有一个叫灵岩寺的寺院,也有弥勒佛一尊,其对联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与北京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有气度,当然,要能做到这一点,又是需要有极好的修养。

台湾台南开元寺里有关弥勒佛的对联是:“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是啊,本是无,无一言,这是一种看透弥勒佛的冷漠,故而福州鼓山涌泉寺有联问弥勒:“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来,他也来,不知给谁是好;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此联无论是对弥勒佛的犯愁,还是对那种明知为泥胎,还缘何来拜的嘲讽,貌似不解,实际上却是透彻的领悟,表现出的正是人们摆脱不掉世俗的一种困扰。

成都文殊院大王殿里,弥勒佛龛前挂的对联为:“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 (“兜率”是梵语译音,意为“知足常乐”,佛典上说的真谛) 因为他大肚能容,包罗万象,故成为兜率天的主宰,而他态度随和,道法圆通,故能出生世上就成佛称尊。这不是告戒人们该怎样为人处世吗?

山东济南千佛寺的弥勒佛对联为:“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这则对联是历代文人感兴趣的话题。它幽默含蓄,把古代文人那种愤世疾俗的傲气,与世无争的思想,用俏皮话的形式表达出来,亦庄亦谐。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四川乐山凌云山山门关的弥勒佛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这种模拟弥勒佛的自嘲,分明又透出一种认识他人与认识自己的清醒。在庄严的佛殿上出现了这么诙谐的文字,不能不说是有趣的,同时,又情不自禁地会为古代文人的机智、风趣而拍手叫好。

还值得一提的是禅宗南派发祥地的南华寺:天王殿弥勒佛,此佛面对山门,席地而坐,肩搭布袋,手托瓦钵,龛前的对联是:“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它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这是善男信女虔诚崇佛的口吻吗?非也,它表达再清楚不过的是那些洞察世事,颇不得志,又饱尝人间冷暖的文人雅士在失意时缘物抒怀的满腹牢骚,而这对千年以后的人们,是不是也意味着什么呢?

在南澳岛,农村的春节习俗,既与大陆相似,但也有独特之处。

2018年马上就要过完了,当2019年的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南澳人便开始忙碌着做春节前的准备工作。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之前,就要“采囤”和“耙鼎”。

“采囤”就是大扫除,用一枝长竹篙,一端绑着稻草、竹枝和榕树枝,把家里的每个角落,特别是房屋的上部分,平时打扫不到的,打扫干净。

把家里旧的、没用的清除掉。

把龛上的对联和桃符撕下来,贴上新的。

“耙鼎”就是把自家的“鼎”拿出来,倒扣在地上,用菜刀或锄头把“鼎”底的灰“耙”干净。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是“老爷”(即神明)和“灶君”坐马车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备有大桔、米果品、米和给马吃的草做为供品,欢送“灶君”,祈求“灶君”在众“老爷”面前说好话、美言几句,来年家里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保佑。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家家产户忙着做米果品,一般有:甜果、红桃米果、发米果等。

备鸡、鸭、鹅做年货买新用品、买水果(大桔是不可缺少的),买春联、鞭炮等。

家里的主妇会将家里每个人的一件上衣叠放好捆在一起,用红布包围着,抱到庵里或寺庙里“赞福”,意在消灾祈福。

除夕前,男的要理发,女的要“挽面”,现在的人把发型整理漂亮点,或烫发或染发,焕新面貌迎接新年。

除夕日,家家户户贴新联、贴门联、贴福字,红红火火的增加喜庆气氛。

这天外出的人要赶回家团聚,除夕夜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吃火锅,以前是用烧木炭的炉,叫做“转炉”。

饭后大人分给小孩压岁钱,大人给老人压岁钱。

以前在农村,除夕夜要先把水缸装满水,米缸填满米,煤油灯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有福”的好兆头。

除夕夜要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吃过早饭后,带着大桔出门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见面互说大吉大利之类的话,主人献上糖果和工夫茶。

要回来时,主人要换大桔回赠,并赠美好祝福。

有带小孩去的要给小孩压岁钱。

这一天有很多禁忌:早餐要吃素,不能吃粥,否则出门会遇上下雨;不能拿针线、刀,不许打破碗,怕带来不吉利;也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财运;还不能往外泼水和倒垃圾,怕会破财。

初一早上,锣鼓队敲锣打鼓在乡镇游行一遍。

在单位门口、领导家门口拜年,到庵、寺庙拜年,所到之处,鸣放鞭炮表示热烈欢迎,送上大桔、礼物和红包。

初二中午,家家户户祭拜祖先。

初二、初三,乡镇一般会组织灯谜活动、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划竹排比赛等,增加节日气氛。

到了初六开始,每个村开启了农村最热闹的传统习俗“迎老爷”,参与人多,气氛浓烈,各个村子都变着花样展示自己的个性。

这个祭神祈福的活动,这个庄严神秘的仪式也正在演变成农村里每年一度的集体狂欢节。

你们的农村习俗是怎么样的呢?

和我们一样精彩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1154.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