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对联是否要按照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规矩

zydadmin2023-08-10  103

优质回答:

首先对于初学者没有必要生搬硬套,这样会令人心生恐惧,打退堂鼓。为了培养兴趣,可以先自由自在的畅游其间,遣词造句、其乐无穷,只要文理通顺既可。

如果其中有一部分人,时间长了想进一步《升级》,(对不起,用了一句网络技术性词汇。)可以试着用平仄来试试。毕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有没有道理试了才知道。

而对于网友提出的推陈出新论,我深表赞同。但推陈也需要知道"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对症下药。不然的话恐怕就容易变成一句口号,而无实质内容了。

这方面新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虽然很多新诗都极具震撼力与浪漫情怀,但古诗词至今都难已被人们所遗忘。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不分新旧,而只在乎它究竟美与不美。

其他网友观点

对对联是否要按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規矩?。俗话说“沒有規矩不成方圆”“干什么吆喝什么”,对对联亦如此,我也喜欢对对联,但因本人南腔北调,五音不全,发音不准,难免出洋相,后在头条这个平台,看到不少网友讲解对对子的規矩,才学到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对对联首先应讲究结构`词语.平仄对仗,常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字上联应为平仄平或仄平仄,下联反之,否则就是平仄失替,结构.词语.失对欠平衡,这是对对子应注意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个别意境好,适当破一下規矩也是允许的。除此之外,对对子还应注意词义相似,相近或雷同,意思重复的字词不用,对子的上联仄收,下联则为平收,并应忌三平尾或三仄尾等。这些都是对对联应注意的。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观点

对联是一门学问,来听听科班生的回答吧!

题主的问题“对对联是否要按照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规矩?”

首先,对联要讲平仄是对的。这个句式也是正式联律的一种,符合诗律。联律有三种:诗律、马蹄律、意节律,也可以说联律是由这三部分组成。

下面是我讲课的讲稿,专门讲联律的。

对联脱胎于律诗和骈文,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其他文体(词曲、古文、白

话文等)的形式元素

所以对联的平仄规律因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总体来说,对联的平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诗律】

律诗是对联文体产生的主要源头,可以说最初的对联文体,完全承袭了律诗中

两联的格律要求。

我们从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便可以看出,它不仅承袭了五

言律诗全部的对偶声律形式,甚至还承袭了律诗的拗救方式

律诗组句的平仄格式只有两种

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和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他都是由此衍变而出。

但是五言联和五言诗的格律,七言的是有区别的

五言联要求要严格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孤平的争论

如果上联是“平平平仄仄”的情况下,下联的第一个字应该为“平”比较妥,

例如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明清以来,五七言对联用律诗句式来写作是个极普遍的现象,只有个别的巧对

三四结构的七言或一四结构的五言例外。

巧对

例如孙行者

祖冲之

三四结构的七言

例如能受苦/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大家看这联的前七言句就是三四结构。

或一四结构的五言

例如破/千年旧俗

开/一代新风

我们今天在创作五、七言对联时,最好尽可能选用符合律诗标准的句式。

而所有的律诗格律要求,也同时适用于律句形式的对联。

【马蹄律】

清人林昌彝说

“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

分句尾字,叫煞句。

例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给个图大家看下,更清楚

照此类推,这样平顶平,仄顶仄,是为了音节的延续性,不至于由音节的不

接而出现格律的断裂”。

对联的这种规则,就叫马蹄韵(此时尚无马蹄韵之名)。

马蹄韵也称马蹄格。

简单地说,即“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

这种规则之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

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

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

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了。

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

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自从余德泉教授著《对联格律·对联谱》后,从理论上对对联的格律特点,

是平仄的运用“马蹄韵”做了详尽的论述。

从此,“马蹄韵”作为一种对联理论和规则得到广泛学习和应用,如今已成

对联声律的核心理论

国内大型的征联比赛一般都要求应对和作联要符合马蹄韵。

马蹄韵基本原理

马蹄韵的原理在于“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形

般称呼其为“对联平仄竿”此原理基于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很大比重的情况

得出,相当部分的联句可套用此规律。

将以上原理再加上“上仄下平”的联脚平仄规定,即可基本掌握马蹄韵要领

具体的有可分为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

句中规则

即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制约规则。

对于五七言来讲,一般仍遵诗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仍然适用。

对于其他形式的联,则以马蹄韵原则安排其平仄

下面举例说明

一言句

墨(仄)

泉(平)

二言句

春色(平仄)

燕声(仄平)

三言句

熊虎将(平仄仄)

凤凰儿(仄平平

四言句

月斜金井(仄平平仄)

风起画堂(平仄仄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六言句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除五七言为律句外,其他都可以遵循马蹄韵原则安排平仄

而八言句以上就是个拆分整合而已,不再举例。

句脚规则,

指对联的一边如果有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要符合的规则。从后

往前截

二句联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平仄)

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仄平)

前韵

上踪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意耳

时心

三句联

申奧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成,通,岁。

举,展,春。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五句联

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

(仄仄平平仄)

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与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

平平仄仄平)

关于长联句法以及各分句脚字的平仄安排,《对联话》一书的作者吴恭亨记述

了他和老师朱恂叔的一段对话

忆予垂髫时请业于朱恂叔先生,研究作联法,问句法多少有定乎?日

昌黎言之,高下长短皆宜,即为联界示色身也

也就是说,对联句脚的平仄安排,是没有特定规定的。

我个人认为,马蹄韵的句脚安排,只是一种理想句式

我们在实际创作中,应当遵循抑扬顿挫的声律规则,灵活多变,而不必一味的

按马蹄韵那样机械地平仄两两交替

特别是每边五分句以上的长联,很难以固定的平仄格式来禁锢。

【意节律】

节律是对诗律和马蹄韵的补充,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

规则

例如

声声布谷不停,牛开虎步

联的前一分句七言,用诗律和马蹄韵是不符合平仄的,只有将“一声声”视

为一个意节,全句意节点“声、谷、停”做到了平仄相间,才能合乎联律

再如

杜工部大兴土木

岳将军镇守山丘

杜工部和岳将军自成意节,节奏点落在部

木和军,守,丘上面

合平仄相间的规律了

以上是联律组成的三个部分,各有其适用之所

那么我们要怎样对待和使用这三种理论呢?

我本人觉得,灵活运用这三种规则,应该以马蹄韵和诗律为基础,意节律为补充

具体而言

寺律可以安排好由一个和两个分句组成的联句的格律问题

马蹄韵解决了多个分句的联句的韵脚安排问题

意节说则解决了含领字、衬字或多音节专名的句内平仄安排问题

有时三种规则未必全部相符,只合其一。而有时则三种都适合,

比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联,合于诗律、马蹄韵和意节说三种规则。

在对联中,还有两种情况是可以不论平仄

是领字,领字可以无视句中的平仄安排和上下联的平仄安排

前人张一鏖的冷香阁一联中

高阁此登临,试领略/太湖帆影,古寺钟声,有如蓟子还乡,触手铜仙总凄异

大吴仍巨丽,最惆怅/恨别禽心,感时花泪,安得生公说法,点头顽石亦慈悲。

联中的试领略和最惆怅都是领字,所以句中的平仄的交替和上下联的平仄相对

都可以不论。

当然,如果能做到平仄相协那还是应该尽量做到,根据联意而定,实在做不到

不论无妨

二是一些文言虚词,比如之,乎而则兮等,这种情况一般在骈体句式的对联

中较常见,

比如

鲁迅集句联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鳩之先鸣

这里的而和之在论平仄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忽视

就当没这两词

在我们的对联过程中,应尽量的去符合对联的平仄交替的规则

若联句未能交替,就会出现“失替”现象,而如果在句尾出现连续三个平音的

现象,被称为三平尾,这两种情况都不符合对联的规律要求,应尽量避免。

以上就是关于联律的一讲,有不清楚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对联的创作规矩远远不止是论个平仄 ,我会在今后来说的。

(未授权请勿使用文章)

其他网友观点

既然玩对联,就应遵守对联的游戏规则。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对对联不要死般硬套,要活学活用。前后对称,般配可行。不要所问非所答!要画龙点睛之笔方可!

其他网友观点

谢文小姐邀!我认为基本的联律规则还是应该遵守。象一三五或可不论,但二四六总要分明,如果全然随心所欲,那还叫什么对联?换个其他名称好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不要完全在我们这代败完,多少留点给儿孙吧。別学丑书,还美其名曰创新,少留点骂名与儿孙。

我就一刚入此行的新人,专业的知识也不大懂,应有你另邀的专精于此的贤达诸君们应有详细的专业知识普及,就不占用别人时间了。

即此 奉上

其他网友观点

对对联是有许多讲究的: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相似,更重要的一点是平仄相拗。例如:鲁迅《自嘲》中的一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是完全符合平仄要求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联仄起,下联平收,念起来音韵优美,朗朗上口。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我建议对联爱好者或多或少还是要学点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免在我们这代人中断崖。不妥之处,敬请网友见谅!

其他网友观点

要说平仄是规定,看对什么人,如果对一般人,不太会的人,也可说是规定。

如果对于会对联的行家,那还真不是规定,连名词不对名词,还称为千古绝对,流传到现在,当对联的人看到后,无不赞好。

又说对联结尾不能用三仄三平,我看一副联还有上下联都是后四平的,这种联都是在千古绝对上看到的,现举两副联如下,供参攷。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上联:稻草捆秧互抱子;

下联:竹篮装笋娘怀儿。

其他网友观点

对联当然要讲平仄,否则将失去抑扬顿挫(节奏)之美。但不可过分拘泥,而使对联生涩蹩脚。这是个老问题了,应该回答过几次了!谢谢再邀请!

本文标题:

对对联是否要按照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规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1262.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