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男尊女卑”的真实含义

zydadmin2023-08-17  55

不难从《清静经》中对“男女”概念的探讨中发现,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对待“男女”概念时并没有“遵男抑女”的意思,反而是根据男女不同的特性,隐约地表达了对“男女”双方的尊重与敬意。当今社会许多朋友提起“男尊女卑”的时候,就觉得腐朽没落,应该被尘封起来,似乎一提到这四个字,就是男女不平等,宣扬大男子主义。另一方面,近些年许多传统文化学堂、讲堂兴起,其宣扬的主张似乎又认为我们现在的人远不够“男尊女卑”,以至搬出形式化的三从四德的规条,进行机械化的引导,希望恢复到纲常有序的社会。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形成如下两种“主义”。一种是“大女子主义”,以打倒男权主义为目的;一种是“小女婢主义”,把女性当做男性的附庸。对这两种立场,在五四时期就有很多讨论,可在中国传统文化亟待复兴的当下,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似乎仍在进行,没有结果。如果现如今我们不能用客观的眼光理解“男尊女卑”在古代中国的真实意义,那么很多精神传统就会因为偏见变得模糊不清,不免让人遗憾。我们先看一段《清静经》中关于“男女”的经文:“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里的“男”和“女”分别与“清”和“浊”、“动”和“静”相对应。读者很容易在这些内容上断章取义,认为《清静经》里面说的“男”都是“清”和“动”,而“女”的就是“浊”和“静”,并认为这是典型的男女不平等的描述。其实不然。如果硬把“清、浊”理解成:“男”对应于干净纯粹,而“女”就是肮脏复杂;那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字面书生”。“字面书生”习惯“听风就是雨”,不穷究其根本而肆意曲解本义。因为在上面引文的后面还说道“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揭示了“清浊”、“动静”两组概念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以《清静经》为例的道家经典不仅没有提出“男女”谁更重要,谁更不重要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性命题,而更强调两者组成、变化的关系。并且,“男女”所匹配的其他内容是互根互用的,如果我们将经文做如下标明,则能发现一些地方很有韵味。“清(男)者浊(女)之源,动(男)者静(女)之基。人能常清(男)静(女),天地悉皆归。”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男女”内涵各取其意。经过这样的比对后,不难发现文中的结构排布,隐含了“男”取“清”之意,“女”取“静”之意。而人虽有“男女”,但是要“悉皆归”的。我们要避“浊”归“清”,避“动”归“静”,合起来就是“清静”。《清静经》当然不只针对男女关系进行谈论,但它包含了男女二者作为一对对立统一体所能表现的世间关系的价值性内涵,因此即便不直接指向男女,也可借男女的寓意来阐述道理。借寓的有效性,在于把抽象而难把握的道理和可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借寓才能够达到让人领会的效果,这既是道家经典的特点,也是祖师慈悲的智慧显化。再看“男尊女卑”的话题,《清静经》的例子从某个侧面告诉了我们,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如果胡乱妄信、杂乱无章地把各种观点混合起来,就很容易产生认知混乱。回到中华民族文化最初的源头,我们会发现古人表述方法与现代人不太一样。古人秉承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其思考和表述都可以向传统继续追溯;今人的思维方式则十分个性化与碎片化。当我们用这种个性化与碎片化的方式去理解古人思维传统中最根本的内涵的时候,会发现是非常困难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具独特的结构性与框架性,所以如果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没有尊重作为前提,而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直接理解,虽然也可以得到片面的知识,但必定会有较大的偏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道文化作为根本性主体之一,并以此延伸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个整体性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之前,最迟是诸子百家时期的道统裂变,以百家分派作为分水岭。所以,诸子百家时期以前的中华文化整体性早已经定型,后续的发展不过是不断地丰富、填充这个精密、错落而宏大的骨架罢了。很多人习惯地认定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为文化灿烂时期,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近代的“五四运动”功劳在触发了多彩的文化。有人因此认为“多元化”就是文化发达的最好表现,然而这种现代思潮下产生的惯性思维是值得商榷的。文化多元化,并不等同于文化该“杂、乱、花”。家里的电脑如果同时运行十几个操作系统,运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诸子百家与五四运动虽然在当时是历史的必然,但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文化的悲哀,因为思想的过分多元导致加剧了当时思想和人心的不稳定,于是稳定的社会和民生便也无从谈起:这种多元是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代价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如此强大的中国,正带领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复兴和稳定。此刻的中国,也正该在“多元化”的文化中寻出“归元化”的指向,以再次邂逅古人的智慧,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在此过程中,道文化承担着一种根本性的角色,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关键性的概念,本质上也毫不意外地具有对立、统一、相生、相克、互根互用的道文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男尊女卑”的意义其实与《清静经》中的对立性特点相一致。“男尊女卑”中的“男”与“女”,其实是借用性别的社会性提出的一对相对立的概念,位“尊”未必高贵而凌驾一切,位“卑”未必下贱而遭受凌辱与蔑视。“尊”和“卑”本身只象征着某些中性意义的内容,并不带有任何的褒贬性意义,只是现代直接而片面的思维习惯,把“尊”对应于“高贵无比”,“卑”当成“下贱破落”。由于这种深邃的智慧容易受到浅显的理解,后世的许多朝代在贯彻“男尊女卑”的文化内涵时,的确造成过一些男女不平等的制度。但是这属于应用的不当,不能因此否定“男尊女卑”本身中性的文化内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男尊”强调了阳动而清。“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女卑强调阴静而浊。阴阳为世间之根本,男女为阴阳的体现。所以,“尊”是与“刚健自强”相对应的,“卑”是与“蓄势厚德”相对应的。以父母为例,家庭中如果没有了母亲的“卑”,没有“蓄势厚德”的敦敦教诲,小朋友可能就不会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学不会平心静气。同样,没有父亲的“尊”,没有“刚健自强”的示范,孩子就容易堕入过度的依赖,导致懦弱无能。所以,通过对《清静经》中“男女”概念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文化传统对待“男女”时并没有“遵男抑女”的意思,反而是根据男女不同的特性,隐约地表达了对“男女”双方的尊重与敬意。后来诸多男女的不对等之处,乃是应用操作的人,出于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理解,没有贯彻好先贤的智慧。错在后人,我们又怎么能把罪过加在古代圣贤之上呢?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仅供转发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2695.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