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zydadmin2023-08-17  55

如果有人问一个武将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什么,他的心中一定会浮现出“封狼居胥”这四个字,那无限神往的表情或许会让人忍不住想问,到底是什么意思。实际上狼居胥指的是狼居胥山,一座过去并不怎么知名,而今天也没有搞清楚具体地点的山。它本来是籍籍无名的,但在公元前119年,一个21岁的少年将军在这里祭天,让这座山从此成为武将们心中最想到达的地方,并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封狼居胥,只是难免会有人落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汉武帝时期,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征战相当频繁,但在最开始的对决中,西汉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直到卫青的出现才给西汉带来了对征战的大胜利,崛起后,其外甥霍去病在17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卫青攻打匈奴,当时的漠南之战、河西之战,都有参与。

他小小年纪就有了战功自然与卫青脱不了关系,但霍去病自身的军事天赋就极高,也因此才能在一次次大战中逐渐成名,而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这个21岁的少年更是建立了不世战功,这绝不是单单靠卫青的提携,要知道在这一战中,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带领同样的兵马从两个地方出发攻打匈奴,非有相当大的军事能力,汉武帝不可能做此决定。

这一战不同于以往的攻打匈奴,它的地点离中原更远,之前的漠北之战和河西之战将匈奴人赶到了离中原更远的漠北地区,为了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才有了这次深入大漠的漠北之战,卫青率部从定襄出发,其中李广以前将军的身份跟随卫青出战,想在此次攻打匈奴的过程中能够封侯,而霍去病率部从代郡出发,两部试图围击匈奴单于。

霍去病凭借着自己的不同于常人的胆识与超于常人的战斗能力,与匈奴的左贤王部接战,尽管战斗过程既险恶又疲乏,但霍去病还是以不可战胜的力量打败了匈奴,歼敌七万,创下了不朽的战功。霍去病愈战愈勇,乘胜追击,然后来到了狼居胥山,“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

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设坛祭天,在姑衍山祭祀大地,以彰显汉军的威武,汉朝的土地神圣而不可侵犯,这既让我们看到年少的霍去病刚强勇毅,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种不畏世俗、随性洒脱的豪迈性格,他强烈的爱国热情,指使他勇往直前。从此以后“封狼居胥”成为代代将士心中的最高理想目标。

有无限的得意,自然就有无尽的失意。霍去病年少成名,成为天下武将羡慕的对象,但同样是在漠北之战中,已经六七十岁的好不容易从汉武帝那里求来了个征讨匈奴的机会,却在担任前将军的时候与右将军奉命从东路包围匈奴,结果在半路上迷了路,战后,李广将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自杀身亡,终于还是“李广难封”。

与“封狼居胥”有关的另一个故事则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说明,这篇词应该是中学课本里的必背诗词,大气磅礴,词中典故很多,其中有两句词是这样的: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这是刘裕与他儿子刘义隆的故事。也是一名为世人所称赞的猛将,可以说是第二个霍去病,既年少有为,又英勇善战。不仅平定内乱,给天下百姓带来平稳了的生活,在对外战争中也表现勇猛,屡建战功,直到夺取长安,当了皇帝。而他的儿子刘义隆,年号元嘉,平庸无能,因“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丝毫不考虑战略,凭借自己的感觉,草率出兵北伐。

这是刘宋王朝的第二次北伐,可惜他的对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元嘉北伐的准备阶段,就曾领兵南下,等到刘义隆开始真正的第二次北伐,宋军依旧是打不过北魏大军,不得不撤军,而宋军一撤,拓跋焘兵分六路领精兵强将南下攻宋,眼看就要渡江,刘义隆吓得“仓皇北顾”,好在北魏大军最终还是无法渡江,而军中又有疫情,拓跋焘不得不撤军归北。

刘义隆的不自量力在此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他自己仿佛并没有意识到,封狼居胥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最高功勋,注定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做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2750.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