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谈谈如何对联

zydadmin2023-08-18  75

1. 楹联简述 (A Brief Summary)

1.1 楹联举例 (Some Examples)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这是旧北京的一副门联(冰心《春节忆春联》,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报》),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代表古代四位名人。“学士青莲”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翰林院学士。“尚书红杏”是宋朝尚书宋祁,因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词句而闻名。“中郎绿绮”是汉朝官拜中书郎的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绿绮,古琴名。“太史黄庭”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会嵇内史,曾写过《黄庭外景经》。此联对仗工丽,寓意典雅,精妙绝伦,过目不忘。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这是清彭玉麟游泰山集句联(梁羽生《名联谈趣》565条)。上联用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句,下联用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和杜甫《登楼》句。彭是湖南人,湘军水师统帅之一。当时太平军已失败,但内忧外患依然如故,故有此种复杂心情。此联对仗工整,古为今用,天衣无缝,是集句联的大手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是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联(顾平旦、常江、曾保泉《名联鉴赏词典》第71页)。上联描述李清照故居的优美环境,下联突出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的传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学风格。此联文字流畅,意义深长,寥寥数语,表达了对一代女词家的怀念与崇敬之心。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这是上海嘉定花神庙联(《名联鉴赏词典》第104页)。此联采用词和曲的语言撰写,与花神的主题情景交融,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

顺便说一下,古文是不加标点的,实际生活中的楹联也不加标点。因此,学楹联,就要习惯看不加标点的楹联。楹联不仅上下联互相对仗,而且有同边自对的字、句,规律很明县,反复读几遍,不难断句。

1.2 对联定义 (Definition)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例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我们也没有把现代句法概念写入定义,因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句”(pause)的概念,与白话文或英语中“句子”(sentence)的概念不同。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 无耻)。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2. 楹联创作 (Writing Couplets)

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平仄合律是基础,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工整是关键,对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滥竽充数。文意切题是目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就是无的放矢,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1 平仄合律 (Level Tone vs. Oblique Tone)

诗有格律,词有谱,曲有调名。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律在联中。由于对联长短不限,结构复杂,人们对联律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常见的楹联大都在二三十字以内,并非越长越好。因此,这里主要谈楹联的基本句式和最佳楹联结构,把我们的理解公诸同好,以求达到共识。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因为楹联基本句式来自律诗和骈文,先了解律诗和骈文的句式结构是有益的。

2.1.1 律诗句式(Patterns of Regulated Verse)

七言律诗有以下四种结构,用“0”为平,“1”为仄表示,就是:

0011100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1100110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七言律诗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别构成七言联,因此只有句脚上仄下平的情况,例如李商隐七律《无题》一诗中的对仗句:

0011001 / 1100110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

1100011 / 0011100 隔座送钩春酒暖 / 分曹射覆蜡灯红

五言律诗也有四种结构,只要把上面每个七言句去掉前两位就行:

11100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00110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 11001 / 00110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五言律诗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别构成五言联,如杜甫五律《春望》一诗中的对仗句:

00011 / 11100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11001 / 00110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律诗平仄具体要求,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不再多说。

2.1.2 骈文句式(Patterns of Parallel Prose)

骈文不像律诗那样有固定的言数和句数,而且不需要押韵;但有固定的句式,主要是四言句和六言句,也有增加一字成五言句或七言句的。其对仗限于两句之内,在非节奏点上平仄不拘。骈文句脚既有上仄下平,也有上平下仄。为了方便,只举王勃《滕王阁序》一文为例:

1100 / 0011 胜地不常 / 盛筵难再

0011 / 1100 虹消雨霁 / 彩澈云衢

00-1100 / 11-0011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0011,1100 / 1100,0011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100,0011 / 0011,1100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今晨捧魅。喜托龙门

0011,00-1100 / 1100,11-001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100-11,1100 / 0011-00,0011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2.1.3 楹联句式(Patterns of Couplet)

我们所说的楹联句式是规范化的句式,在实际使用时非节奏点的平仄不拘。

楹联的四言句式和六言句式来自骈文,可以构成四言联和六言联:

四言: 0011 / 1100 (正格) 以文会友 / 与古为徒(丁上左)

1100 / 0011 (变格) 唯楚有材 / 于斯为盛(岳麓书院联)

六言: 110011 / 001100 (正格)泉自几时冷起 / 峰从何处飞来 (董其昌)

001100 / 110011 (变格)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楹联的五言和七言句式来自律诗,可以构成两种类型的五言联和七言联:

五言A型:11001 / 00110 室雅何须大 / 花香不在多 (郑板桥)

五言B型:00011 / 11100 若问梅消息 / 须待鹤归来

七言A型;0011001 / 1100110 春风阆苑三千客 / 明月扬州第一楼(赵子昂)

七言B型:1100011 / 0011100 东汉文章留片玉 / 西泠翰墨著千秋(朱景彝)

A、B两型在律诗中缺一不可,但在楹联中有一足矣。由于B型句式接近骈文句式,结构简单,便于组合,在组合时以选用B型撰联为佳。

楹联还从诗词曲赋骈文,引进一言、二言、三言句式(通常用作领、衬字),从而形成包括一言至七言的最佳对联句式体系(三言有两种类型):

1 / 0, 11 / 00, 001 / 110, 011 / 100, 0011 / 1100, 00011 / 11100,

110011/ 001100, 1100011 / 0011100

有了这些句式,就可以根据需要,组成一定长度的楹联。

2. 1。4 最佳楹联结构(The Optimum Structure of Couplets)

每边一句者,分别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式自身;每边两句者,用四言句式分别与自身以及五言、六言、七言句式,按句脚上仄下平要求,两两组合,就可以得到如下最佳结构。按照最佳结构撰联,就像做诗填祠一样,随心所欲,不逾规矩。因为在非节奏点上,可平可仄,实际上仍有很大灵活性。在熟练运用之后,就可以按四言模式的句脚安排,增加句数,增加领、衬字,平仄自然合律。

下面是最佳楹联结构的举例:

四言联0011 / 1100 望洋兴叹 / 与鬼为邻(徐桐)

五言联00011 / 11100 楼观沧海日 / 门对浙江潮(摘宋之问诗句)

六言联110011 / 001100 此是山阴道上 / 如来西子湖边(绍兴东湖联)

七言联1100011 / 0011100 莫放春秋佳日过 / 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八言联1100,0011 / 0011,1100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杜甫草堂联)

九言联1100,00011 / 0011,11100

花雨能仁,祝嵩龄亿载 / 昙枝普茂,巩海甸三乘(《万寿圣典》)

11100,0011 / 00011,1100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彭元瑞)

十言联1100,110011 / 0011,001100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泰山南天门)

001100,0011 / 110011,1100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 仰流风于遗像,万古清高(武侯祠联)

十一言联1100,1100011 / 0011,00111000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祠联)

11100,110011 / 00011,001100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徐文长)

十二言联11100,1100011 / 00011,0011100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钱楷)

2.1.5 长联句脚安排(Arrangement of Pause-tones in Long Couplet)

按传统观点,每边11字以上就称长联(曹雪芹),“最多也不过二三十余字而止”(梁章钜),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楹联的优势在于言简意赅,赏心悦目,适合悬挂,不宜太长。七言(1100011/ 0011100)是律诗句式,八言(1100,0011 / 0011,1100)是骈文句式。骈文和律诗句式的结合以十一言(1100,1100011 / 0011,0011100)为典型,标志着楹联有了不同律诗和骈文的结构,故以此分界,称为长联,是合理的。至于胜地壮观,高楼大厦,二三十余字的长联也足够了。因此,不妨把更长的对联称为“超长联”。

长联结构比较复杂,但可以将句脚安排简化为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 / 1100,0011,0011,1100)的句脚安排。例如:

由两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 ——0,——1 / ——1,——0

由三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 ——0,——0,——1 / ——1,——1,——0或 ——0,——1,——1 / ——1,——0,——0

由四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1,——0,——0,——1 / ——0,——1,——1,——0

以此类推。当然每句不一定是四言,还可以加领、衬字。可以灵活应用。但大体上是这样一种模式。这样的句脚安排,主要出于长联同边自对的需要。

2.2 对仗工整 (Parallelism)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两句之间,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而且将长联同边自对的形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2.2.1同类词相对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该联“真”,“假”,“有”,“无”,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学名词。“作”,“为”是词意相近动词。“时”和“处”在语法上是副词, 在字面上“时”又可理解为“时间”,“处”又可理解为“空间”。 “亦”,“还”在字面上是词意相近的副词,在语法上可视为省略了动词“是”。但必须了解其中还有句内自对自重,“真”对“假”,“有”对“无”是反对,而且都重用一次,这才是此联的精华所在。

在谈到对仗时,人们常常作语法分析,以便说明“词性相同”或语法结构”相同。但是过分强调语法分析,有时也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王力在谈诗词格律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诗词格律》第127页)这对于楹联的对仗也是正确的。楹联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所以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即同类词相对,特别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有些同类词可供选择的范围较小,如数字,人名,地名,书名,动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轻易超出范围。特别要指出,只要自对工整,互对不必要求词性相同。

2.2.2 忌合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联一共才14字,其中6个字只能当3个字用,岂不可惜。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报家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 / 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 / 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然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字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随园诗话》卷五,二二)这段话说明在诗中对仗要避免同义词相对,用”似“对”如“,虽字形字音不同,但字义相同 ,亦不可取。这似乎有点苛求,连大诗人也难免的事,我辈怎能不犯?但应该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从避免同义词相对做起。

2. 2。3 反对为优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心雕龙》卷七丽辞第三十五)。“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春联“十年宦比梅花冷 / 一夜春随爆竹来”(《名联谈趣》289条),上联的冷淡,反衬出下联的热闹,也是“反对为优”的好例子。

2. 2。4 句中自对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西湖花神庙旧联(《楹联丛话》卷六),由四言六言两句合成。红对翠,燕对莺,雨对风,朝对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而且全联用叠字。由此可见,只要句中自对都是工对,全联一定是工对。

必须重申,本文所说的“句”,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sentence),而是古文中“句读”或诗词中“句式”的“句”(pause)。此联在语法结构上是一句,在声律结构上是两句(四言与六言组合)。五言联或七言联只有句中自对。两句或两句以上,不仅有句中自对,而且有句间自对,或称同边自对。

2. 2。5同边自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阮元题杭州府贡院联,由三个四言句加一领字(正 / 看)组成。贡院是考举人的场所。上联讲考试的季节很美,考试时文思潮涌,下笔千言,个个都有中举的希望。“桂”和“槐”隐含“折桂”和“槐厅”之意,即读书,应试,做官。下联讲考试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应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用诗一般的语言给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实在高明。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从短联的句中自对,发展到长联的同边自对 ,是对联发展的重要标志。同边自对是长联的基本形式,陆伟廉先生对同边自对理论有卓越的贡献,他说“对仗是对联的灵魂、精髓,无对仗即没有对联,不懂对仗就无法撰写、欣赏、评论和研究对联”,又说“如把两边相对比为对联艺术的皇冠,同边自对则可比为皇冠上之钻石。”(陆伟廉《对联经》第171-172页)

2.2.6 相重相对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联挂在清代钱湘灵室中,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梁章钜称:“《柳南随笔》载:钱湘灵陆灿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适当石梅之下,松阴岚翠,如眉临目。先生兀坐其中,拥书万卷,咿唔不辍。过其门者往往驻足觇伺,流连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联”如上(《楹联丛话》卷一)。钱陆灿,常熟人,字湘灵,号圆沙,顺治举人。好藏书,教授常州、金陵间,从游甚众。康熙中徐乾学等为耆年会,陆灿年八十四,齿尊名高,会中人皆兄事之。有《调运斋集》。此联应作于清初,从语气看,不像自撰。十言联中重了七字,亦少见。说明顺治康熙年间的楹联仍允许同位相重,现在不会有人再做这种楹联了。

对联的基本规律是“重”与“对”,由“相重相对”发展为“自重自对”。

2.2.7 自重自对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这是明荆州太守袁箨庵(于令)罢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时所写的门联。《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论语·卫灵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联用语,出自经典,但已经改写,故不是集句。妙在庄重中有调侃,不言中有牢骚。上下联各有三字重复一次,可以加强语气 。自重自对远比相重相对高明,自然成为楹联的发展方向。

2. 3 文意切题 (Keep to the subject)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楹联表面上无题,实际上有题。楹联是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的,成为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红楼梦》第五回讲,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当下秦可卿引一簇人来至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2906.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