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颜杨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定价:18 元
荆州作家颜杨长篇小说《山高水长》
颜杨,女,汉族,祖籍陕西汉中,随军人父亲辗转多地生活,在荆州市沙市生活三十多年,现居于深圳。曾从事过厂办秘书、出版社编辑、杂志社编辑、教育科技公司课程设计师等工作,多年笔耕不缀,作品散见于《南方都市报》《湖北日报》《深圳晚报》《特区文学》等报刊杂志,小小说曾获得征文大赛一等奖,出版了长篇小说《山高水长》(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于该小说的成就,附评论一篇,便于读者了解小说全貌。
(供稿:李国新)
书品与人品
——颜杨与她的《山高水长》
余公
前日,好友颜杨把她的长篇小说《山高水长》的有声书试听版发给我,我不久前刚拜读过它的纸质版,现在再听有声书,仍然令我欣喜赞叹。精彩的故事,配上专业配音演员的精彩演绎,令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堪称上乘之作。兴奋之余,禁不住心思神驰,洋洋洒洒码了这些字。
初识颜杨,是在30多年前。那时的她,散文就写得相当不错,文章常见诸报端,还获得过小小说征文大赛一等奖。我们是同一单位的同事,都爱好文学,自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上世纪九十年代,她离职去了深圳。那时的我们,各自忙于自己的事情,加之没有现代通讯工具,从此失去了音讯。再次得到她的消息,已是几年以后,我从报纸上得知她的长篇小说《山高水长》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由于种种原因,我无法在第一时间阅读她的小说,真是一件憾事!直到今年,一次机缘巧合,我们重新找到了对方。
我们见面,仍是好友,无拘无束,促膝长谈。她的性格以及个人修为,一点没变,一如当年,纯朴、真诚、坦然。即使历经二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她依然初心未改,质朴纯粹,难能可贵啊!这次见面,她带来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山高水长》,我邀她在扉页上题字。简洁的几个大字,笔锋干练有力,一挥而就,爽朗得就像她小说的开篇,一步跨入,开门见山。仔细品读她的书,没有序,没有跋,甚至没有目录,就这样开宗明义,直抒胸臆。这又反衬出她留在扉页上的笔墨,不扭捏,不造作,干净有力。这完全就是她的风格。
我历来喜欢读小说,大多时候是猎奇,也兼有欣赏。但读颜杨的小说,却深感学习氛围厚重。可能因为作者是我的好友,我读她的文章,难免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而这本书,恰恰又是一本充满激情、感人肺腑的佳作。于是,学习的成分就更加浓郁!小说的主题,反映的正是我们这辈人百折不回的个人奋斗史。相似的经历,蹉跎的岁月,好多情节好多场景,都是我熟悉深知的。一口气读下来,让我忘却了寒风凛冽、雨打窗棂,不知不觉,天欲破晓,作品的意味韵味以及张力,都在我脑海里萦绕;情节设计的精妙,语言叙述的美妙,如余音绕梁……真是好书啊!
我倦意全无,沉浸在小说营造的氛围中,情绪激动,心潮难平,有种想要与人倾诉的冲动!我想,这也许正是我迟读《山高水长》的意义之所在吧。
我知道,好小说,总是众多同理,超强共鸣。她的书,总是在不断地唤醒我久远的记忆。也许那些曾是自己走过的路,曾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它们都随着故事时隐时现,我仿佛隔着忽明忽暗的帐幔,偷窥到自己的过去。看见小说中的人物过往,以及彼时的心境、人们的灵魂。我时而掩卷长思,时而朗朗诵读,我与书互动,我与书呼应……合上书本,小说里的人物,依然还在我交织缠绕。
我惊叹并艳羡颜杨手中的文笔,深爱她简洁大气、精准入木的叙事手法。所有的文字,对她而言,都像是信手拈来。高屋建瓴,又若悬河,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恢宏不凡。我想,大作家也不过如此而已!在创作手法与解构方式上,她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视角,情节与细节的处理,让所有的铺陈布局,都不留痕迹且恰如其分地围绕着主题、突出主题。这样的纯文学作品,绝对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书出版十多年以后,现实意义依然卓然。
“十年寒窗他梦想成真跃出了‘农’门;三次恋爱两度婚姻,不知是痴情还是贪心他换得了满腹惆怅;几番波折几经磨砺,他从教师改做官员又改为商人,沉沉浮浮的人生际遇,使他看腻了人情冷暖官场风云商海变幻;放眼望去漫漫旅程,前面依然是山高水长……”。这是小说封面的概述,极简的百十来字,跨度、心路乃至精神家园,都能从简洁的文字中流露出来。而当你细品小说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她的作品有一股很强的力量,这股力量带着一股韧劲,百折不回,始终向前,这就是她赋予这部作品的灵魂与生命力。
《山高水长》,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好小说!开篇起笔,起得很远,妙也妙在此。从辛亥革命谈起,好像是剑走偏锋了,但须知任何一本好小说,它的起头,绝不会是从现在开始的,它总是从遥远的过去向你走来。作者一开篇,就直接告诉你,我要讲的就是变革,要说的就是流浪,这是整部小说的通篇大背景,是山高水长的出处,而小说收笔,引入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生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历经种种世俗,一股清流仍在!小说的立意顿时深刻且高远起来,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心思与才情!开篇第一句:“屈指算来,我们丁家落户到刘湾已经有60多年。” 这20来字,既是引子,又是叙事。特定60多年前,那时正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变革,推翻帝制,改天换地的年代……故事的张力,也是从这里引发并向外延展。
变革的时代,变革的思想,变革中的人们;不同改革阶段的中流砥柱,他们肩负的责任使命,怎样活怎样做?凡此种种,都是小说的重心,它们是流动且变化的,但它们也有一层不变的地方,或者说是人们期盼不变的地方,某种能够保存下来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普世价值认可的珍宝,都有相同的道德要义。《山高水长》的立意与寓意,不言而喻。道可道,非常道,大妙就在于此!道放在了书里,理解在于各位读者。我以为,传统与传承,变革与维新,也是这部小说开宗明义要大书特书的,只是旧时的流浪是被迫流浪,是为活命而逃亡;而今的流浪,是现实中的一种自我选择与自我实践,有时甚至是自我救赎。书中的主人公丁向华就是后者。与此同时,山高水长,也在不断提醒世人,要随时保持警醒,警醒我们的初心,不要因为走得太快,而忘了当初宗旨。这些内涵,都是作者大力推崇与高度弘扬的,这也是小说经得起时间流逝与洗礼的核心之所在!
书中的丁向华,是我们这辈人的同行者,同时,也是作者赋予的先行者觉醒者,他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使命。20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老百姓才基本知晓286电脑,于是386便成为一群知识分子的谑称。他们30多岁,80年代读大学,60年代出生,是跨世纪的社会主流人群,是有知识的社会新生力量。而那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处于转型的震荡时期。这辈中流砥柱,他们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推到了现实生活的风口浪尖,更何况他们大多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可是,由于现实生活的种种原因,他们总是被迫与理想背道而驰,为生存而不得不改变、放下……
迁徙自古就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久而久之,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思乡文学。改革开放之初,先行跳出“农”门的丁向华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是中国一个特定人群的代表。那时的他们,不像今天的有志青年,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于北上广深,丁向华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的命运是由一张纸掌握的,这就是调令。只有当你努力奋斗到一定程度,才能争取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很多拼搏者,他们却往往不能像丁向华这般幸运。作者入木三分地描写,让书中不断涌现悲壮与无奈,情绪时而压抑时而激昂。
细品丁向华,他是个立体的人物,他有着常人的悲喜交集,有思想有灵魂,是血肉之躯。他常常被命运之手捉弄,时而快乐时而迷茫。他曾经多少次想要挑战命运,改变自己。他的文化背景又促使他不断自省与反思,他的内心矛盾成为推动他前行的动力。丁向华其实是作者颜杨理想与情怀的寄托。同时他也代表了386代人普遍的价值观,甚至,很多人在丁向华身上看到了自己!
颜杨曾告诉我,她非常喜欢《红楼梦》,初读《红楼梦》时她只有12岁,以后一读再读,不同年龄段来回读,成了常态。她也读莫言读贾平凹,读《百年孤独》读《呼啸山庄》,她对名著的钻研,对文学理论的探索,潜移默化,转化为她自身文学的功力,所以《山高水长》,同样也隐隐展露出大家之作的风范。小说写活泛了,就像马儿撒开了缰,自由奔放,大大小小的人物,闪进闪出,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男女主人公,他们栩栩如生,你会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小人物,哪怕只露一面的路人,也是活灵活现,就像电影中的街景人物,或是早上问好的大妈,或是弯腰系鞋带的小男孩,都是鲜活的,有意思极了。
她在小说写法上,我以为她讨巧了,这有点像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差。她把看似散文的结构,不露痕迹地植入小说中,这着实出人意外。但在点题上,首尾呼应上,小说的效果植入了散文架构,效果却格外地好。最绝妙的地方,是它让文章的意境,蒲公英般散开飘远,让读者自由思考。水到渠成,天然无雕饰,可圈可点又可爱,真是个爱笑的女孩!其实,这里的笑,是有技术含量的。有人说,或许女孩天生就爱笑,即使这样,也只对了一半,就像作者自己有创作天赋一样,须知笑,是需要观察、需要学习、需要积累的,此中有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认知,对万象的理解,对繁复琐事的选择取舍,这些都是构成笑的姿态。这样一来,作者就必须兼有深刻的文学思想与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端端正正的三观,这样的笑,才令人朝思暮想,魂牵梦绕。这样的回眸,才能蓬荜生辉。美感带给读者的大脑风暴、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就像红楼问世,颠覆多少小说家的灵魂。
时光可以飞逝,但岁月不能遗忘。能与时间抗衡的唯有永远。纵使时光流走,铅印的岁月,铁定的时日,不会泯灭。往事缤纷,无论沸腾静默,都有人追思,都有人回忆,就像电视连续剧《渴望》,就像颜杨的小说《山高水长》!
作者简介:余公,女, 湖北沙市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芳草》《春华》《荆州文学》《湖北日报》《深圳特区报》《楚天都市报》等期刊报纸,并曾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