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司马迁评项羽》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评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何兴之暴也暴:___________(2)自矜功伐伐: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4.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里有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参考*
1.(1)快,迅速(2)夸耀
2.(喜欢)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劳,治理天下,五年就把国家给灭亡了,自己身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真是)错了呀。还说“这是老天想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难道不很荒谬吗?
3.项羽建立不世之业,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最终导致灭亡。
4.司马迁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苗裔,是继承了舜的智慧才成就功业的,这带有迷信**。
翻译:
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象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第2篇:司马迁评项羽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迁评项羽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司马迁评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翻译:
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象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何兴之暴也暴:___________(2)自矜功伐伐: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4.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里有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参考*
1.(1)快,迅速(2)夸耀
2.(喜欢)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劳,治理天下,五年就把国家给灭亡了,自己身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真是)错了呀。还说“这是老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难道不很荒谬吗?
3.项羽建立不世之业,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最终导致灭亡。
4.司马迁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苗裔,是继承了舜的智慧才成就功业的,这带有迷信**。
第3篇:乐书司马迁原文翻译
《乐书》是《史记》中的重要一章,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乐书司马迁原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乐书司马迁原文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
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乐书司马迁翻译
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来的)形体一样,回响和原来的声音相应合一样。所以,行善的人,上天自然会给予福祥的报偿,作恶的人,上天会给予灾祸的惩罚,这是自然的事。
所以舜*奏五弦之琴,唱《南风》之诗,而天下升平;纣王制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结果是身死国亡。舜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那样的宽宏?纣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却又那样狭隘呢?大概就是因为《南风》之诗的主题是属于生长蕃育之音,舜非常爱好这种音乐,爱好与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天下万民的欢心拥戴,所以天下大治。至于《朝歌》,一大早就唱歌,时间上就很不合适,而且北有败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纣却非常喜爱这种音乐,与万国*的心意不同,于是诸侯不愿附从,百姓不愿亲近,天下所有的人都背叛反对他,所以结果必然是身死国亡。
在卫灵公的时候,他要去晋国,到了濮水上游的住宿,半夜时听到*琴的声音,询问身旁的侍从,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就找来师涓说我听到*琴的声音,询问侍从,都说没有听到。这种情形好像鬼神(在*奏),替我仔细听并记下来。师涓说好的。于是就端正地做好,手抚在琴上,一面仔细听,一面写下来。第二天,回报卫灵公说:我记下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卫灵公就答应了下来,再住一晚。第二天师涓说我练熟了。这才离开濮水去晋国,朝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惠施台摆了一桌酒为卫灵公接风。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卫灵公说:我这趟来,听到一支新曲子,请让我的乐工为你演奏它。晋平公说行。就叫师涓坐在师旷的旁边,拿了一把琴演奏起来。还没*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说:这是亡国之音,不可演奏下去了。晋平公说:怎么这么说话呢?有什么道理吗?师旷说:这是师延谱写的曲子,是为昏庸霸道的纣王谱写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朝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晋平公说:我平生所好就是一个音乐,希望让我遂愿听完吧。
演奏第一乐章,就有白云从西北方面升起来,演奏第二乐章时,大风就来到了,大雨随后也到了,掀翻了门廊揭开了房子上的瓦片,身旁随从都四散逃开了。晋平公害怕了,趴在门廊和堂屋之间。晋国大旱,土地荒芜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