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巧,B站的一个小伙伴,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而此问题刚好又是我最近思考过的,我很有兴趣回答他,这个问题就是:
《天道》中,在耶路撒冷之行,丁元英对小丹说,“因果是规,是律,是条件的可能,因果不虚,不可思议。”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安妮解读:
对于“因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宗教里很常见,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为种下善因就会收获善果,种下恶因就会收获恶果。还记得上学的时候,班上还有句顺口溜,“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因果,是属于科学呢?还是属于玄学呢?
以前,我觉得因果是属于科学的,不过后来,我觉得它是属于玄学的。
怎么回事呢?
先问大家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为什么一只狗在吃东西?有人可能会回答说:因为它饿了,所以在吃东西。因为所以,科学道理,不会错吧,但是我要说,错了,狗在紧张的时候也会吃东西,不一定是因为饿了才吃。
发现没有,我们人的大脑在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忽略掉现实性,根据已发生的事情的结果,给它在复盘中倒推一个因为出来。这个“因为”是想象性的,可能性的,不是现实性的。很多历史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大脑中,很多固若金汤的因果观念,都是抽象思维推断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这么顺理成章的给顺过来的,并不是现实性的。
那什么是现实中的因果呢?
现实中的“因果”和抽象思维中的“因果”之间,差了一个时间性。不要小看这个时间性,就是因为现实中的人是生活在时间中的,所以在“因为”和“所以”之间就有了一个跳跃性存在。
在现实中,“因为”和“所以”的关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可能性。
比如,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一整天都待在家里,不想出去,这是一种可能;也有可能,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特别想吃零食,跑去三里外的超市去购物了,这也是一种可能;还有可能,因为今天下雨了,我出去遛狗了,因为狗子特别喜欢下雨······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因为”后面会有很多种可能。
因为A,可能会所以B,也可能会所以C,也会所以D,E、F、G、H等等等等。随着时间的发生,而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A发生后,偏偏就排除了其他种种可能,只发生了B呢?这就是一个跳跃性的存在,这个无迹可寻的跳跃性就是规,是律,是条件的可能性中的一个。
规,是法度,律,是普遍遵循、效法的东西,规,律,也就是道,是不可思议的。没有为什么,解释不了。
为什么狗在紧张的时候,会吃东西?因为吃东西的时候身体机能发生变化,会缓解紧张的情绪啊,这是一个反复同语,等于没说,因为吃东西会缓解紧张的情绪,所以紧张的时候才会吃东西。只靠逻辑推理,并不能真正解答一个问题。
那狗在紧张的时候,为什么不跳舞呢?为什么不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呢?为什么不呕吐呢?
没有为什么,解释不了。这是规,是律,是条件的可能性中的一个,不可思议。也就是道。
所以因果之间并不是必然的联系,中间还有一个概率的东西存在,最终真正决定哪个结果会发生的,还得是那个妙不可言的道。
所以,尽人事后,还需得要听天命,行百里者半九十,计划赶不上变化。
好了,这是一点小思考,姑妄言之供一笑,虽然并没有那么好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