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人文热搜榜)文传四海,言授八方-2020年人文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云夏令营中文系学术讲座及师生交流会

zydadmin2023-08-19  112

文传四海,言授八方——2020年人文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云夏令营中文系学术讲座及师生交流会

中文系学术讲座

2020年7月7日,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优秀大学生暑假线上云夏令营正式拉开帷幕。受特殊形势的影响,今年我院的夏令营活动以线上会议为主。下午2时,中文系的系列学术讲座在线上同时召开。本次夏令营的中文系讲座涵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字学、语言学方向,现当代方向,中文系古典文献、古代文学方向,比较文学、文艺学方向四大研究方向,汪启明教授、段从学教授、柏桦教授 、刘玉珺教授、罗宁教授 、胡志红教授和王长才教授在各讲座中共同主讲,为营员们带来了四场生动丰富、深入浅出的高质量讲座,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没有消减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本科生们也积极与老师们进行互动,交流观点、展示自我的热情,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师生隔空头脑风暴的活跃场景。

一、研究方言,传承汉语:中文系文字学、语言学方向学术讲座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文献方言学研究漫谈“,由人文学院汪启明教授主讲,杨建军老师主持。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50余位优秀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主持人杨建军老师向与会者介绍了汪启明教授,汪教授是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文献研究,研究成果丰硕,且多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讲座的开始是汪教授亲切地向大家表示欢迎,欢迎大家来成都、来西南交大研究、学习。他先向大家介绍了各种蜀地文明的辉煌文化遗产及其所留下的诸多疑问和广阔的探索空间,还有成都丰富多彩的美食,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选择来成都学习。同时他还通过介绍西南交通大学悠久的历史、优秀的师资团队等学校优势吸引大家来我校学习、研究。

紧接着会议进入了主题,汪教授的讲座内容主要围绕其最近发布的一篇著作《如何做好断代汉语方言史研究》,汪教授首先用语言、汉语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为开端,阐明了研究汉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紧接着对“汉语方言史事体乃大”、“历史汉语是复杂系统”、“历史方言研究以文献为依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汪教授肯定了现代技术对汉语、汉语方言研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强调,没有离开方言的语言。研究汉语,必须研究方言;研究历史汉语,必须把历史上各方言及其发展面貌搞清楚。紧接着汪教授表明,汉语发展的特征是通语和方言相互影响,时而统一,时而分化。“汉语是一个书面语、口语、通语、方言相互渗透、混合起来的一个复杂系统,这一系统中的各要素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沉淀在各地的方言中。”他提到,我们研究历史汉语的唯一途径是文献,“汉语文献方言研究需要断代与断域相结合,探求各要素的来源、形成、发展、成熟、衰落及其不同特点。”

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典籍数字化等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汪教授也表达了对于汉语方言学的未来的乐观态度。由于时间关系,汪教授未能完整地分享完他的这篇著作。

最后,来自各大高校的汉语言及其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向汪教授和其他与会老师提出了自己在学习、研究中所遇到的疑问,各位老师也耐心地为各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6时30分,此次学术讲座结束。二、咬文嚼字之术,舞文弄墨之情:中文系现当代方向学术讲座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柏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从学教授、余夏云副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0余位学生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次学术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余夏云教授主持,段从学教授主讲;第二个部分则是由周东升老师主持,柏桦教授主讲。两位主讲教授分别用不同的主题为参加活动的师生深入讲解了中文系现当代方向的相关问题,为来自全国的同学们解答了有关中文学习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自己的观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讲座第一部分由段从学教授主讲,题目为“为什么老师会说同学们‘没读书’?”。段教授从陈寅恪、黄侃等大宗谈开,细致地谈论了“为何读书”等五个问题,层层剖析、深入浅出,提出了要有“作为知识开端的勇气”这一建议,认为同学们不可用他人的思想与观点代替自己的阅读成果。段从学教授语言平实亲切,观点中肯有力,使参会师生受益匪浅。在学生问责环节,来自江南大学的蒋欣蓉提出了“在论文写作时是否应当查阅借鉴他人论文”的疑问,段教授认为论文写作应当边读边写、不断扩充,先思考再借鉴。

讲座第二部分则由柏桦教授主讲,题目为“读诗ABC——诗歌中的音乐、意象、故事”。柏桦教授以自己的几首诗歌为例,分别剖析了音乐、意象、故事在诗歌中的重要性。柏桦教授认为,诗歌近乎于音乐,其中的平仄、韵律突出表现了诗歌的声音;意象是诗歌的核心,创造意象是复杂而困难的;故事则为诗歌锦上添花。周东升老师表示,柏桦教授作为当代著名诗人,极少谈论自己的诗歌,在此次讲座中,能够有幸聆听了柏桦教授的自我解读,感到十分荣幸。

此次线上讲座开展得十分顺利,会中师生互动频繁,气氛活跃。下午4:20,本次中文系当代方向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三、古韵长留汉牍间:中文系古典文献、古代文学方向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由周芳老师主持,中文系主任刘玉珺教授、罗宁教授主讲,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本科生。

在周芳老师对刘玉珺老师的研究领域、所获成就做了介绍后,刘玉珺老师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刘玉珺老师此次分享的主题是越南汉诗史上的唐音与宋调。在一开始,她以“中国现代学术传统的建立是受到西方学术传统的影响,汉文化圈也起到和西方文化近似作用”这一论断引出话题:汉文化圈对21世纪中国古典学术起着无与伦比的意义。接下来他又提到汉文化圈中的其他国家把汉字作为通用文字,他们的佛教、政治制度、儒家文明等也与汉文化有相似之处。虽然现阶段域外汉籍的研究不断发展,但对越南汉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短板。

介绍完背景,刘玉珺老师以蔡顺、阮秉谦为代表深刻剖析了越南诗歌特点。他指出:越南的科举制度比在中国还绵长,科举制度实施时,作为中国一个省,越南地区也同样实施,直到1919年才废止。越南地区的考试主要内容为唐律,制度化科考把儒家经典、汉文诗赋成为考生必须掌握内容,而对于普通人来讲,科考是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受到全国绝大部分人的重视。而唐律也在此种社会背景下流传开来。蔡顺是“唐音”的代表诗人,他效仿杜甫、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表达出相似的美学,也曾模仿崔颢、李白等,在蔡顺本人未曾达到中国的情况下,他的诗词中也出现类似的景物,但结合写作背景可以看出,蔡顺所写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而是对历史、国家的情感和评论。

接下来,刘玉珺老师从阮秉谦的生平、作品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阮秉谦和其作品风格。他是一位深受宋代理学大儒影响的理学家、推动了越南汉文组诗的发展、深化了诗句的意象,并对阮秉谦的诗歌进行举例,指出他实践了宋代诗人“景理合一”的取向。可以说,阮秉谦的出现使越南的汉诗完成了从唐音到宋调的转变。

罗宁老师讲座的主题是“对偶”。他先以北京大学发文“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为高考学子大气,却被网友评论不够专业的事情为引,提出“对偶”的概念,在细致分析了《班超传》、《李广传》、苏轼、鲍照、王维所写文章中的对偶部分后,又介绍了对偶的起源、发展等。罗宁老师还与学生们展开互动,进行了小测试,给出上句,同学们思考出与之相对的下句,让每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

16时17分,会议圆满结束。

四、得或失,情与知:中文系比较文学、文艺学方向学术讲座

人文学院研究员魏刚主持会议,胡志红教授和王长才教授主讲,此外,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陈国强教授和20名各高校学生。

胡志红教授首先开始了以“《道德经》的西方生态旅行:得与失”为主题的讲座,开篇总览强调社会公正维度下的《道德经》生态解读,引入了《道德经》中中西文学视野的比较,主要从《道德经》与深层生态学、被二元分割的《道德经》和普遍环境公正的崇高理想三个方面为在场学生做了讲解。

胡志红教授通过对诸多西方学者观点的介绍,从“道”、《道德经》与深层生态学,到“道”与多元共生、“无为”与生态中心注意平等,再到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道德经》与小国寡民的“乌托邦”循序渐进的阐述了西方文化和西方学者对于《道德经》的理解。随后他又探讨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二元论在对《道德经》进行生态阐释中偏重生态维度,而忽视环境公正维度的缺陷,以及因此导致的对中国文学的严重误读。接着胡教授通过讲解《道德经》中环境福祉公平分配的自动调节和生态中心主义取向的“普遍救赎”探讨了普遍环境公正的崇高理想。在比较了环境公正的中西方跨文明契合后,胡教授总结道,作为中国生态批评学者,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把握生态重释中国文学的话语权,推动中国文学、文化经典的当代生态转型。

在提问环节,胡志红教授与学生们就《道德经》的二元对立、生态文学与后现代文学的荒诞联系和儒家经典的生态阐释与世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胡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随后,王长才教授开始了“群体心理、情感与认知图景:毕飞宇《推拿》的认知叙述学解读”的主题讲座。王教授主要从对叙事学、认知叙事学的介绍,艾伦·帕莫尔与“群体心理”,以及从“群体心理”角度对《推拿》的个案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他首先从诞生年代、理论发展和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变化几个角度介绍了叙述学,接着讲解了后经典叙述学的一条分支——“认知叙述学”的发展路径与理论归纳。然后,王教授通过对艾伦·帕莫尔的学术生平和《文体》、《叙述》等杂志对“群体心理”的讨论的讲解,为学生们讲述了“群体心理”这一概念。随后王教授利用《推拿》中的盲人群体与健全人的对比来讲解“群体心理”的分析运用,提出了《推拿》这一个例中的盲人群像的群体心理现象。随后联系《米德尔马契》、《小杜丽》等作品,并且以《推拿》中的两对不同的爱情故事分析了群体心理、情感纠葛与认知。最后,王教授超脱作品之外,从作者经历和读者感受探讨了世态人情与群体心理的问题。

下午4时20分,此次学术讲座顺利落幕。

中文系师生交流会

2020年7月8日,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优秀大学生云夏令营继续在线上举行。中文系师生交流会于今日开展。本次中文系师生交流会的主题共分为四个方向,分别是黄阳教授负责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字学、语言学方向;余夏云教授负责的现当代方向;周芳老师负责的古典文献、古代文学方向以及魏刚老师负责的比较文学、文艺学方向。上午九点,四组师生交流会在腾讯会议四个会议室同步举行。

一、研究方言,传承汉语:中文系文字学、语言学方向师生交流会

黄阳教授负责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字学、语言学方向师生交流会有周俊勋教授、汪启明教授、黄阳副教授、赵静副教授、宋伶俐副教授和各高校的42名学生出席。

黄阳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交流会的主题,感谢和欢迎各高校同学对我校语言学教研室、外国语言学科的关注和信任,希望各位学生们通过这次与导师们的面对面交流能够解答疑惑并有所收获。此后,5位老师分为5个小组,进行单独的会议交流。

在黄阳教授与学生的交流中,他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当前我校汉语言文学专硕的教学概况,是由人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同步招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且教学方向倾向于教育学方面。人文学院老师主要负责教授4门课程,涉及到汉语教学法、二语教学、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研究等方面,并且不同老师研究重点各有侧重。此外,人文学院还将与外国语学院共同授课,并且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其他课程主要由外国语学院承担。

在谈到自己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时,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打牢理论知识基础,熟悉前人学者的观点,并且中西贯通,对西方语言学有总体的把握,能够坚持深造并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与此同时,周俊勋老师和宋伶俐老师也与学生们进行着十分细致深入的学术问题交流。汪启明老师在被问到方言史的撰写时还称自己更专注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断代方言,以避免大跨度的方言研究过于粗浮和艰巨。

赵静老师对汉语国际教学的理论解读是熟悉外国的语言学理论,但也不要强行将它套入到汉语的语言理论中,应该将各个理论了解透彻,吸收以后为我所用。面对当前学界对于语言研究需要形式上的客观依据的呼声,她也表示认同,不同的语言态度会影响语言的使用,应当通过社会调查并结合会话分析理论等进行展示。在被问到语言生态和语言教育方面时,赵静老师提到了一些学者的生态教学法,并且说到自己在特定的川西藏区的语言调查研究,要与当地的生活需要相结合,在特定的语境下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关于当前流行语教学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赵静老师认为这是关于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的问题讨论,而且面对生活中大量的流行语的融入发展以及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对外汉语教育应当进行适当的流行语教学。而面对诸如“nsdd”字母缩略语一类的联想延伸表达会复杂化语言表达的现象,老师认为这就与认知心理层面、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相联系,要搞清楚这种违反明晰性、简洁性的表达原则的语言表达形式持续流行的原因,应当注重研究人们其他的交际意图,使用语境和一些亚文化圈语言习惯,并通过社会语言学调查加以呈现。

二、咬文嚼字之术,舞文弄墨之情:中文系现当代方向师生交流会

余夏云教授负责的现当代方向师生交流会有段从学教授、吴德利副教授、周珉佳副教授与全国高校的20余名中文系学生出席。

会议伊始,余夏云副教授简单的做了一下开场介绍,幽默风趣的谈吐让各位同学紧张的心态得到了放松。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袁金平首先发言,他问道段从学教授目前研究的方面是基于文学史中的哪个部分。段教授回答道自己主要研究的内容围绕抗战文学,但段老师向各位同学们建议道,文学史的划分是属于主观的判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学们不必太纠结于年代的划分。周珉佳副教授随后提出补充,每个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拓展自己的体系,就像她自己从最初的话剧研究逐渐拓展到小说、电影等领域,因为研究的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袁金平又询问各位老师,若是要为交大撰写一本文学史,各位老师希望按体裁分类还是按时间分类。诸位老师共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文学史由于内容极度庞杂,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挑战,所以应该围绕几个重要线索节点展开,而不是线性地一条线走到底。

随后,湘潭大学的蒋欣蓉提问道,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应该自己探索,寻找自己喜好的研究领域,还是应该由老师限定研究范围而开展学习。段教授则认为,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而不是老师全权负责学生的研究内容。他认为无法自己探索的研究生是失败的。余教授向同学们建议道,今天的交流会内容不限于研究领域,同学们可以更多来了解一些关于交大中文系研究生的事情,了解一些更加实用的信息,为未来的研究生规划打下一些基础。燕山大学的田薇,河南师范大学的杨晨雪、西华师范大学的朱迪等同学便提出了一些有关问题,各位老师也对他们进行了悉心的解答。其中,周珉佳教授向各位同学泼了一盆冷水,她认为很多同学在研究生开始时会感到十分挫败,觉得本科时优秀的自己到了研究生阶段却泯然众人。她建议各位同学在研究生初期应该多去图书馆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以弥补本科时期因过度的学习而忽视的文字积累。

在同学们与各位老师们交流结束后,各位同学转向自己心仪的老师的专项会议室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了解。

三、古韵长留汉牍间:中文系古典文献、古代文学方向师生交流会

周芳老师负责的古典文献、古代文学方向师生交流会有刘玉珺教授、罗宁教授、唐新梅教授、陈伦敦教授、沈如泉教授、研究员李栋老师、助教赵旭老师和21名各大高校优秀大学生出席。

首先,在周芳老师的主持下,各位教授与学生间开始了集中讨论。湖北大学的李文迪同学率先向刘玉珺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包括昨天讲座中提到的越南诗赋内容、晚唐风的蔡顺与杜甫比较以及越南使节文学与中国出使联系三个方面。在刘玉珺教授为其详细作答后,她又询问了西南交大在国际事业和学生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刘教授指出,西南交大人文学院在师资力量的选拔苛刻,重视学风建设强调了为学应该先为人,然后罗宁教授又为她介绍了学院内国外交流、留学的渠道。随后,湘潭大学的杨雅然提出了关于除唐宋文学外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先秦和魏晋两汉文学的研究兴趣与研究方法的联系。刘玉珺教授答复说,导师教授的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兴趣可以不同,但方法是相同的。

江苏师大的杨悦随后向罗宁教授提出了关于域外汉籍的资料搜集困难,以及古典诗词在现代的生存问题两方面的疑问。罗宁教授指出域外汉籍的搜集可以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条件,非常便利;关于古诗词创作如何平衡现代与古代的问题,他认为在诗词创作中的对偶与典故的古今合理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古代典故和意境与现代有异的问题。湖北大学的李文迪随即提出了她对古典诗词四要素中的典故的质疑,以及对诗歌边缘化问题的疑问。罗宁教授回应道,典故与诗歌的发展和诗歌的传统息息相关,诗歌是高度个人化的东西,受众小和作者的心理都是很大的问题。河北大学的孙琳音之后也提出了从文学地理学角度的研究问题和用典对偶的理解问题,罗教授指出,文学地理学角度的研究空间很大,而用典能帮助联想到情感、意境等更多的东西,典故本身也与现代的梗有类似之处。

随后,刘玉珺老师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奖学金和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培养制度。为了更高效率的进一步交流,主持人周芳老师提出学生与各自报考老师单独交流,在各位老师另开各自的会议室后,学生们与各位老师进行了更深更细的交流。

四、得或失,情与知:中文系比较文学、文艺学方向师生交流会

魏刚老师负责的比较文学、文艺学方向师生交流会有徐行言教授、胡志红教授、付品晶教授、王长才教授、廖恒副教授以及20余名学生出席。

王长才教授首先进行了专业情况及教师情况介绍。我院文艺学师资团队精干,现在职所有成员均有海外博士学位或海外访学经历。初步形成王长才教授的叙述学研究方向、陈国强副教授的古希腊诗学思想研究方向、廖恒副教授先秦诸子思想与西方解释学传统的比较研究方向、王苑媛博士的当代西方思想家与电影文化研究方向、魏刚博士的古代文论研究方向。此外即将调入的罗如春教授所从事的后殖民理论研究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本专业还曾聘请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余虹教授、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等在内的多位著名专家担任特聘教授。

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则是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最早获批的硕士点,也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本专业还曾聘请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等在内的多位著名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在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中,徐行言教授的中外“表现主义诗学”的研究独树一帜;胡志红教授生态批评与比较文学研究在国内备受瞩目。在中外文化关系与跨语际交流研究方面,付品晶副教授主持的西方童话的流传影响研究、邓建华博士的海外汉学研究、董首一副教授对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译介及研究等均有一定影响。

王长才教授介绍了专业与师资的整体情况后,导师与营员分别进行了比较文学方向和文艺学方向的师生见面会。在比较文学方向的师生见面会上,营员与意向导师徐行言教授、胡志红教授、付品晶教授各自进行了一对一的师生见面;在文艺学方向的师生见面会上,营员与意向导师王长才教授、廖恒副教授、付品晶教授各自进行了一对一的师生见面。

老师们在各小组里与学生们进行了直接坦率又全面多样的交流,各组会议高效有序,氛围活跃,老师们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术观点,也为参加此次夏令营的学生们提供了信息帮助和疑惑解答。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四组师生交流会全部结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3254.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