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门联左右哪个为上联和下联(对联可以通过平仄方法区分左右,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

zydadmin2023-08-19  122

对联又称楹联和对子等, 是我国民俗文学中的一种形式, 属于应用文体。其特征是上下联要对仗。所谓对仗, 包含四个方面的要求, 即字数相等、词性相称、句型相同、平仄相反。

古代人写字都是从右往左写的。一般区分上下联,除了根据张贴对联的方式,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也可以通过平仄方法区分。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也有通常所说的六要素, 即:字数相等, 内容相关, 词性相当, 结构相称, 节奏相应, 平仄相谐。又如通常所说的六禁忌, 即: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忌同义相对。

不过, 在对联的创作中, 还有一些带变通性质的创作手法, 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 等等。表面上看来, 这些创作手法似乎并不遵守对联基本格律, 但究其实质, 却是对基本格律的补充与变通, 因此是允许的。

泉州承天寺腊八施粥赠对联活动,图为泉州书法家周焜明先生在为群众写对联

(一)字数相等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二)词性相同

对联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或词组的词性必须相同,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典故对典故,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等等。

(三)结构相似

此结构指的是语句结构,如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应该是主谓结构;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应该是动宾结构,且语句节奏也要相同。

(四)?内容相联

指上下联的思想内容必须关联,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或相近,或相反,或相关,合起来可以表达某一特定的主题。一副对联如果上下联词性、句式、节奏、平仄都对仗工稳,但内容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充其量也就是文字游戏罢 了。

(五)节奏相应

(六)?平仄相对

古人作诗词讲究平仄,盛唐时期的诗人们就总结出了明确的诗词格律并严格运用(其实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开始逐渐完善,但在盛唐时期全面严格应用)。平仄交替、协调节奏形成了诗词的音乐性,所以古人的诗词都是用 来“唱”的。对联作为脱胎于律诗的一种特殊文学形式供人欣赏吟读,必然也应遵守格律。

古汉语分四声。说到格律,就必然要交代平仄,对联创作应以古汉语四声为标准,即平、上、去、入。因为对联是由旧体诗当中脱胎而出的汉民族传统文学形式,旧体诗又以古汉语为基本发展条件。

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可简单对应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

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

上(音“赏”)声可简单对应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去声可简单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四声,入声为短调,现已并入现代汉语中的四个声调。对联创作对于平仄的检査,我们可以使用平水韵表,百度即可,要求严格者可使用韵书。很多汉字古今平仄不同,对联字数较少,初学者创作对联时可以逐字验证。

泉州承天寺腊八施粥赠对联活动,图为林英明先生在为群众写对联

格式选择

简单讲,对联书法作品往往呈现为两行竖写的样子,但它们的字面排列却不尽相同。大约分为以下四种:

两张“条幅"式:一左一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短则四五言,长则十多言,两边正文分别从上到下一行写完即可。这种对联书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

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一般挂在客厅迎面墙的正中。中堂作品往往是整张宣纸书写,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为2:1,无论三尺、四尺、六尺、八尺、丈二,将整张宣纸不用裁开,联文按左右两行写在一 张纸上,竖着悬挂。通常,尺幅不宜太瘦,长宽比不应大于3:1。这种样式常见于居室、展览、平面媒体和移动流媒体。

“龙门”式: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最后一行不能写满,必须留有足够的空位用于落款。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

“琴对”式:琴对是指联文集中于条幅上部(长度约占五分之四或四分之三),而将款文置于联文之下,其形状像一张琴一样的对联。“琴对”一般字数较少,四五言居多,一般不超过七言。上下款分别置于上下联联文之下,且字 体、风格与正文有差异,大方醒目,别有生趣。“琴对”一般用两张条幅分开书写,也可以在一张中堂上书写。

泉州古迹的对联

这些对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泉州丰富的文化底蕴。

泉州状元街——

欧阳之后六人亚魁帝榜;  (南宋祝穆/撰)

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  (丁丑清和二月刘炳森/书)

龙跳天门帝卧凤阁;

桂生高岭莲出绿波。 (庄佼元)

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升气运;  (朱熹/撰)

文笔盖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清紫蔡罗钟间气;

蒙存浅达有遗书。

八闽形胜无双地;

四海人文第一邦。

泉州崇福寺——

南天春意盎然一尘不染菩提地; (岁次仲夏已卯元月)

焚刹秋英含秀万法尽归般若门。 (陈珍珍/敬撰 陈详耀/敬书)

佛国名城晨钟暮鼓声声振彻华藏界; (崇福沙门常觉/敬撰)

松湾古地斜塔长垣处处蕴涵妙法门。 (岁次已卯七月周焜民/书)

自古温陵称三巨刹; (已卯仲夏林子青/静撰)

而今崇福重现精蓝。 (泉郡林剑汉/敬书)

百世沧桑称得松湾古禅意;  (岁次已卯常觉/敬撰并立)

千年斗换但闻崇福新焚音。  (林汉宗/敬书于古温陵)

步入清净之地应将尘念放下;  (崇福寺山门中华丁丑年)

远观纷扰世界须抱悲愿消融。  (瑞今/撰 傅源/书)

泉州东湖公园——

锦鲤含珠飞凤下田,十里湖山舒望眼;

玉球动石刺桐为郭,千秋风物入吟怀。

州通各国口岸,道如苍龙跨海;

湖踞名城东门,形似赤鲤吐珠。

斯湖为游观胜景;

此地乃息养名臣。

唐贤作记,宋守题词,遥想历朝俊杰;

晋水流徽,泉山毓秀,伫看滨海晴川。

泉州后城旅游文化街——

千丝袅娜,小桥流水藏春色;  (岁次壬午桂月)

百艺炜煌,大匠运斤振夏声。  (香江秦岭雪/撰 温陵执节棣之/书)

教通汉回,清真寺早传中外;  (公元二零零二年)

节仰关岳,忠义祠崇历古今。  (陈详耀/撰并书)

南渡衣冠留晋俗;  (郁达夫咏泉州诗)

四门词赋壮唐猷。  (辛已年初夏条岩左/笔)

远客幽怀,无忘华堂燕子;  (秦岭雪为后城文化街撰)

游人雅意,共赏闽海潮音。  (辛已初冬怀晔/书)

开阁飞天迎群英;

放舟越海交诸国。

市舶通瀛著宋元,承先启后;  (公元二零零一年)

文风滨海称邹鲁,炳旧开新。  (陈详耀/撰并书)

泉州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

兰陵古锡传泉郡;

梅里肇基衍晋江。

东观读书荣分雕锦;

西台执法望重豸冠。

祖溯延陵,派别支分归一本;

祠从南岳,地灵人杰奠千秋。

文物重光凝合族;

名祠振彩耀联宗。

泉州温陵美食街——

蕃客西来,尽有奇珍惊海北;

晋人南渡,曾携乡味过江东。 (秦岭雪/撰 陈详耀/书)

小天地大场合,留我一席;

品人物说古今,饮他几杯。 (许书纪/撰 陈怀晔/书)

此处有家乡风月; (已卯年嘉平为温陵美食街书前人句)

举杯是故土乡情。 (棣之)

左传云:养福书范之福,身其康养者以之;

礼记曰:期颐易卦之颐,口自实期焉而已。 (颐性老人书)

泉州棋盘园——

名郡古园呈异彩;  (一九九七年清秋)

盛时旧巷变新颜。  (陈一鸣/撰 林聪权/书)

泉州花桥慈济宫——

保健医灵,大道通仙道;

生平慈济,帝心即佛心。 (弟子张青郎/敬)

泉州东街——

绣柱飞甍丝路千秋,重来喜海客摩肩珠玑照市; (一九九七年七月为东街重建)

红砖白石春风十里,此去看荷花映日翠浪摇空。 (香江秦岭雪/撰 温陵陈怀晔/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3516.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