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小满装裱,可接十字绣装框、国画装裱、字画装裱、对联装裱、油画装裱、相册装框、纪念册装框、手工品装裱、艺术品装裱等纯手工装裱装框服务。
装裱是装饰书画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和裱面”,亦称“装潢”,又称“装池”。据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中国书画史上特有的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先用纸覆托在书画的背面,再用绫绢等丝织品或纸等装饰正面的天地头(上、下端)和边框,较后再装上轴杆
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书画大多创作在容易揉皱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的程序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折页四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潢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为“琴条”。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竖式装。
一色装:画心由一种颜色的花绫、耿绢、锦绫等材料装饰。
二色装:画心由二种颜色的花绫等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三色装:画心由三种颜色的花绫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宋式装:亦称宣和装、罗汉装,其用料、用色均有具体要求,画心由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圈、湖色绫天地头装饰。 诗堂装:画心上方镶接一块空白纸料,专用于题字赋诗。
半绫装:画心由绫圈框、纸天地头装饰。 纸镶绫边装:画心由一色纸料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绫边。
绫镶绢边装:画心由绫天地头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绢“通堂边” 集锦装:二幅以上小型画心,同由一块镶料装饰,或镶接或挖联。
锦眉装:画心上下镶压锦条。
间隔一色装:亦称隔断一色装,画心由一色绫料等装饰,天地头由纸或绫条间隔为两半。
框二色装:画心上下镶接绫隔水之后,左右镶与天地头相同质料的绫边。
屏条: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通景屏:亦称集景屏、连屏、海鳗。几条或若干条尺寸相同、内容连贯的画或字,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对联: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
天头:古时称为“里”,绫质,多 为青湖色;
隔水:古时有人称为“引首”或“玉池”,绫质,多为米黄等浅色;
引首:亦称“迎首”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题字;
尾子:亦称“拖尾”,古时称为“ 贉 ”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叙记题跋。
撞边卷:画心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镶仿古皮纸边,并将其对折粘牢,再镶接天头。
转边卷:画心与引首挖嵌在染配好的绫或绢中,在镶接带小边的尾纸。
套边卷:画心按顺序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粘包仿古色棉连纸条即“套边”,再接镶天头。
蝴蝶装:亦称蝶式,也有人称开板式。因翻动时两页翘起,似一只展开双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右页,左页为副页或挖嵌“对题”,自左向右翻阅,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推篷装:亦称推式。因由下向上翻动时,似折叠的车篷,因得名。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 挖嵌在下半开,上半开或空白、或挖嵌“对题”,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经折装:四条画心同时由一张镶料挖嵌,并留半开空白页。然后,左右交替折呈五页相连状,称“两半开”。 平开册页:是一种不加任何饰料,直接由宣纸托合的简易装饰。
转边册页:其嵌身料为绢或绫,不是采用通常的套边,而是以转边的方法解决脱丝毛边,故称转边册页。 册面:既本册页的封面与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