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情感融入人物言行的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开口见人品,闭口见人情,封口见人性,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布衣粗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人云:“口言之,身必行之。”
一个人嘴里说的,多半是自己想做的,或者是已经做过的。
也许很多话,随口一说,一辈子都不会兑现,但是不能排除其“内心活动”。
可见,看清楚一个人,看“嘴”就行了
01
开口见人品。
南宋时,有一个才子叫周密,本是济南人。因为济南被金人占领了,为了安全起见,迁移到江南居住。
面对宋朝的衰败,他悲痛万分。
“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能够大江南北都归宋朝,这是他最大的愿望。如果愿望成真,就可以去济南老家看看了。
可惜,他不仅没有看到收复中原的景象,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无法真正推行。他想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但是却得罪了当朝权贵。
宰相贾似道给他穿小鞋,他索性辞官。
南宋灭亡后,周密开始写书,在《齐东野语》中记录了贾似道误国的罪行,也肯定了他利民的举措。
有人怀疑周密在想办法为贾似道洗白,他却不以为然。
父亲曾经对他说:“社会流传的,可能是以讹传讹,记载才是真实的。因此,要懂得辨别。”
不带偏见的语言,足以见证周密的为人。
清代纪晓岚在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时,点评:“密所编南宋歌词,去取谨严,犹在曾慥乐府雅词、黄升花庵词选之上。”
作家毛姆说:“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人品好的人,一定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因此他的言语是可靠的,如果不可靠,就不会说出来,要是说出来了,也会第一时间认错,及时改正。
青蛙不知道冬天的梅花有多漂亮,无法描述清楚;麻雀不知道白云上的风景,只有老鹰才知道;秋蝉不知道有常青树,误以为树都不会落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孔子推崇的说话方式,如果有人反向而行动,那就一定是人品很差的表现。
比方说,一辈子生活在城里的人,告诉你如何种地,肯定是照本宣科,没有实践价值;合作的朋友,把钱放在口袋里,然后告诉你“亏了”。
别人开口时,你听一听,就有了弦外之音。
02
闭口见人情。
莫泊桑笔下有一个叫伊凡诺夫娜的女人,自己是一个画家,嫁给了医生德莫夫。
他们恋爱,是因为伊凡诺夫娜的父亲生病了,恰好是德莫夫治好了。
结婚之后,伊凡诺夫娜到处去结交名人,有画家、演员、文学家等。和别的画家一起去写生,在郊野的别墅里开舞会。
家里,女人爱慕虚荣,性格外向,男人性格内敛,只懂得研究学术。因此,女人一开口,就是圣旨,男人只好服从。
有一次,伊凡诺夫娜将要去参加舞会,命令德莫夫去取一条玫瑰红的连衣裙。
德莫夫说:“明天吧。”
伊凡诺夫娜变了脸,德莫夫就认怂了,只能照办。
明眼人都会发现,一个闭嘴的男人,内心一定有爱。
夫妻相处,闭嘴的人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在努力维护情感,用柔软来阻挡、承接一切矛盾。
同样,亲戚朋友、同事同行交往,谁能闭嘴,谁就更重情重义。
孔子外出,遇到两个孩子,争论太阳的大小。
有孩子说,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很大。
有孩子说,中午的太阳很热,应该更大。
孔子听了他们的争论,然后沉默了。因为他的脑海里,没有类似的学问。
当孩子笑话孔子“无知”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动礼仪,不传递假消息的孔子。
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无法抵达全世界所有的角落。正如苏格拉底说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主动闭口,这是一份难得的人情,待人友善、真诚。遇到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的人,就一定会弄丢情感,不想交往了。
03
封口见人性。
唐朝宦官鱼朝恩,权倾朝野。
他的儿子鱼令徽,十几岁就入朝为官,在内殿当差。
有一天,鱼令徽和同行的人一起走路,受到了排挤,因此非常生气,马上跑回家,告诉了父亲。
鱼朝恩对皇帝说:“愿陛下特赐金腰带,以便超过别人。”
皇帝强作欢颜,说:“穿紫衣,扎金腰带,搭配不错。”
很明显,鱼朝恩的人性的贪婪的,他要用金腰带,封住别人的口,让儿子耀武扬威;皇帝也只能委屈自己,避免各种纷争,从长计议,算是给了一笔封口费。
《国语》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用野蛮的力量,去封住别人的口,无疑是堵住了洪水猛兽,其中必定隐藏着巨大的祸害。
真正有本事的人,用成绩说话,让人输得心服口服;没有本事的人,才会嚣张,先声夺人。人性本是善良的,一旦变坏了,就会手里握着利剑,防止任何人“批评、建议”,甚至连阿谀奉承都不能。
04
农村有句骂人的话:“看他的嘴脸。”
形容一个人,可以是“樱桃小嘴”,也可以是“薄嘴唇、乌鸦嘴”。
嘴巴很小,但是一开口就谈起了世界,触动了人心,展示了才华。如果交谈的时间长了,一切都会暴露出来。
平时,少练嘴皮子,多练真功夫;少谈是非事,多传正能量;少吃哑巴亏,多吃粗茶淡饭。
余生,让我们一起管好嘴,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付杨玖妤
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在2022年与内地院线的情人节档错峰上映后,获得了一致好评。影片以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将山音麦和八谷娟的恋爱点滴呈现在观众眼前。年轻的男女因为兴趣相投而陷入热恋,却在走入社会后渐行渐远,这段长达五年的情感历程,像是一篇见证主人公成长的爱情日志。其不落俗套的结局在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也在细腻的影像表达之下传递出了对现代人情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见微知著:充满生活气息的细枝末节
《花束般的恋爱》全片以细节见长,但不是事无巨细地记录五年恋爱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通过一些物品的前后对比,作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将平凡恋爱中种种难以言说的微妙情绪予以呈现,从而让观众感受到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变化。特写镜头多次聚焦于两人摆放在一起的鞋子,从同款帆布鞋到黑色皮鞋,直观表达了主人公社会身份的转变。不再营业的面包店、因忙于工作而失约的演出以及那副被用于隔绝彼此心声的耳机,这些细节,使观众得以想象这段恋爱的全貌,并在情绪的累积中触摸到那份苦涩与无奈。
影片的镜头语言和色彩运用上同样有一些小设计。正值热恋时期,他们一起逛街、看漫画,一起布置新家,此时的画面色调是阳光暖意的;感情走到尽头,麦和娟虽然常常出现在一个画面中,却在景深镜头中分别处于后景和前景,麦在书桌前加班,娟在茶几处独自消遣,房间内的灯光总是昏暗压抑的,为之后两人的分开埋下了伏笔。整部影片像是浓缩了的生活纪录片,仿佛是用无数个日常的小细节叠加而成的日志一般,那些温情脉脉或是令人神伤的画面,很容易让人看到自己恋爱的影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花束般的恋爱》是对现代爱情的摹写,从恋爱初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充斥着流行文化的元素。主人公因为错过末班电车而相遇,发现彼此有着同样的文学爱好;暧昧期用同一个耳机听歌、一起看各种有趣的展览演出;再到最后,曾经喜欢的漫画虽还在连载却没有再往下读,买来的《塞尔达传说》也没有了一起打通关的兴趣……这些流行文化像是彩蛋一般藏在影片中,令观众感到亲切和熟悉,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对恋人,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因此他们面对感情消散这一事实的选择,无疑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治愈感情伤痛的方法论。
情感“双声道”:散文化的叙事方式
《花束般的恋爱》没有惊人的反转或是烧脑的多线叙事,而是讲述了平凡生活里的爱情故事,并把对爱情的浪漫想象落回到现实中。当现实压力不可避免地摆在麦和娟面前,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插画兼职,成为了公司里的正式职员,忙碌的工作使他无法兼顾工作与生活,渐渐丢弃了从前的兴趣爱好。处于全知视角的观众从一开始就掌握了丰富的信息,因而明白这段恋情中暗藏的冲突。
散文化叙事源自文学观念,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影片中突出地体现为大量的相互呼应的独白,前后串联,将相爱双方各自的顾虑和隔阂以画面与声音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与影片中被反复提及的耳机理论一样,两个人的内心独白如同这段情感旋律的双声道,那些没有爆发出来的争吵,在两个人的独白中被观众悉数知晓。初识阶段,两个人的独白里分别表达了,在听到对方的观点与自己相同时的惊喜,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灵距离越走越近,画面与配乐也洋溢着幸福。热恋期,麦和娟在海边游玩,娟想起恋爱博主自杀的消息,独白中充满对自己感情的忧虑,在这段独白中,麦是缺席的,他甚至在画面中消失了,直到他买了便当回来。娟对麦不经意的离开感到担心,然而这些忧虑却在当下的幸福中被娟独自消化了。到最后两人决定分手,在朋友的婚礼上,他们分别与人谈起自己的打算,交叉剪辑将两人的台词一一对应起来,形成隔空对话之势,此时两人的想法重新回到了一个轨道上,只不过他们的心情不再像五年前初见时那样充满悸动和忐忑,而是变得坦然。
好聚好散:情理之中的反套路结局
影片不同于以往爱情片类型套路的结局,聚焦两个独立个体的情感关系从建立到崩塌的过程,没有强行安排一个看似美满,实则相互妥协的婚姻,也为这段感情的结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麦和娟开始同居生活后,他们的父母分别前来探望,从父母的言行能直观感受到双方家庭条件的差距,这也为后来麦向生计压力妥协,娟仍然勇敢将工作向爱好靠拢埋下了伏笔。其中的甜蜜和伤怀,都是基于人物背景浮现出来的,符合现实逻辑,描绘出了最符合当代社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花束般的恋爱》在呈现这段仿佛有保鲜期一般的感情的过程中,也向观众提出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当漫画、书籍和游戏这些流行文化产品成为爱情的桥梁时,男女主角的合拍是否意味着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在相遇的最初,麦和娟是因为对彼此的认同感而相互吸引,对同一事物的相同感受让他们在沟通中产生了更多的倾诉和表达欲望,但这时候的麦和娟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自我,而不是双方。停留在浅层的娱乐消费层面,这是年轻人最简单的恋爱模式。而一旦进入社会,恋爱生活的重心发生偏移,两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显现,最终不能走进对方的内心。
正如片中所呈现的那样,分手以后的麦和娟依然可以相处得非常愉快,因为他们甩掉了包袱,又能在娱乐生活中找到认同感。他们没有选择复合,在偶然重逢的时候可以潇洒地挥手告别。这段感情并不是兰因絮果,而是好聚好散。对于戏中人来说,他们在恋爱的保鲜期内享受过甜蜜与幸福,也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对于戏外的观众来说,在影片结束时回想起开头的倒叙,麦和娟分别与自己的新伴侣聊起“耳机理论”,整部影片也成为了令人会心一笑的宽慰之作。
(作者付杨玖妤系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倾听是一种美德,尊重别人优先说话。放?低?身段甘?当?别?人的听?众?,满足别人说话的主动权。别让得意之事挂在嘴上,维护他人的自尊心。洞悉人心的欲望,尽量满足他人的心理需求。凡事让人三分,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欲。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你要先让别人说话。一个人要虚心听取别人说的话,你才能兼收并蓄。如果你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也就不能受人喜欢和尊重。一般人总是喜欢自己说话,不能耐着性子听别人说话,许多时候反而不受别人待?见?。
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许多人只注重自己应该怎样说下去,绝不管人家怎样说。须知,这?世?上多半都是喜欢爱听别人说话的人,很少喜欢自己说自己话的人。给别人留下足够的时间说话,真心听别人表达自己的心声。耐心当一个听众,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说话,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人们常犯的一个致命错误是:一旦打开自己的话匣子,就难以止住,东拉西扯,没完没了,一直停不下来。言多必失,反而得不偿失。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益处,在陌生场合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少说话威信高,不要总是夸夸其谈。说话谦虚低调一些,才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自顾自地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既浪费精力,又给他人传递的信息太多,还有可能无意中伤害别人,最后落得个?“话匣子”之嫌。因为没有别人说话的机会,你也无法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你能让出谈话的主动权,才会满足他人的倾诉欲。听别人说话时,不要轻易去打断正在说的话。
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渴望倾诉的心理,希望能够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内心渴望有人能够安静地听自己说话。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学会做一个认真而忠实的倾听者。让出谈话的主动权,满足他人的倾诉欲。
留给别人足够的说话机会,成就你的人生。与人交谈时要暂时忘记自己,不要老是没完没了地谈论自己的生活。你要在交谈中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逗引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同时,你以充满同情和热诚的耐心去听他人的叙述。如果能做到这样一定会让对方高兴,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
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是人际交往中一项制胜法宝。一个滔滔不绝的人或许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尊敬和钦佩,可是一个懂得倾听并善于鼓励别人的人,能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和信任。在谈话过程中,你若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价值”或“你值得我结交”,等于表示你对对方有兴趣。
不是你说得有多好,而是你做得如何。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人不?是?你说?得?有?多好听,而?是一个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更?不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善于倾听的人,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赞美。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敬,专心致志地听别人讲话,是你所能给予别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认可。
相聚是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机会。如果有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其中只有一个人口若悬河,其它人只是呆呆地听着。朋友间正常的畅谈,千万不要变成一个人的演讲会,这会让在场的其它人感到无奈和不适。对于正常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的欲望。
如果别人的发表欲被无端的阻止,对方一定不会高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所作所为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傻事呢?你不但要让别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还得想方设法引起别人说话的欲望,使人感觉到你是一位让人欢喜的朋友,这对一个人的好处是非常大的。
倾听是一种美德,听别人说话就是尊重别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与其自己唠唠叨叨地说废话,还不如爽爽快快,让别人去说,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能够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你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后的日子里,别人就更愿意与你交谈了。
如果说能说会道的人受欢迎的话,那么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才真正深得人心。话多难免有言过其实之嫌,或者被人形容夸夸其谈。静心倾听就没有这些弊病,倒有兼听则明的好处。用心听,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是专心稳重,诚实可靠。有时候,用耳朵听比说更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誉。
当别人把得意之事挂在嘴上时,自己要把得意之事放在心里。虚荣心人人都有,它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喜欢炫耀自己的成绩,引起别人的注意。一方面,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洞悉他人的虚荣心理,多说说别人得意的事情,不失时机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另一方面,要尽量把自己的得意事放在心里,别伤害了对方的虚荣心,尤其是当别人失意时,更要注意顾及对方的心理承受。
聪明人将自己的得意之事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当作炫耀的资本。当你和朋友交谈时,最好多谈他关心和得意之事,这样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共同关心的事,才能有共同的话题。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聊天就聊不到一起。
人在得意时都会有张扬的欲望,都想把得意之事与大家分享,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殊不知,当你谈论你的得意时,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曾经看到一则消息,有位女士把自己的好女儿考上清华的信息发到微信上时,平时热闹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没有多少亲戚朋友点赞,因为你的高兴事别人不一定感兴趣。
如果你在得意时,可以跟你的家人谈,别在外人面前张扬,因为家人可以为你自豪,也以你为荣,但千万不要对失意的人去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敏感,更容易触发对方的失落感。你的每一句得意之言都会在他心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你的谈论对他听来都充满了嘲讽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
一般说来,失意之人较少具有攻击性,郁郁寡欢、沉默寡言、多愁善感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当他们听你得意言论后,普遍会产生一种心理-----怨恨。这是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和不满,你说得唾沫横飞、得意忘形,其实,不知不觉中在失意者心中会埋下了“情绪炸弹”。
正常情况下,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比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在暗地里给你下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这样你就少了一个朋友,其它的朋友也会孤立你,这样的结果对你而言,的确是得不偿失。
自己的得意事放在心里,别人的得意事挂在嘴边。只有铭记这一点,才能不会被别人讨厌,才有可能被人接纳,找到成功的“切入点”,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坦途,少一份牵绊。你要懂得时刻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虽然在财富、地位、学识、能力、肤色、性别等许多方面各有不同,但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是每个人最强烈的愿望,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对方就很有可能千方百计地伤害你的自尊;而如果你能维护了别人的自尊,别人也会反过来回报你对他的尊重。
许多人自尊心非常强,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求人。因为一旦乞求别人的帮助,这就意味着自己是弱者而对方是强者,自己受别人的恩惠,就要看人家的脸色,在别人面前气短三分。正因为如此,在为别人提供帮助时,也要考虑自己说话办事的方法,不要伤及对方的尊严,才能使他真正得到帮助。否则人情没有做成,反而招人埋怨。
无论你处于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与别人打交道,都要随时注意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不要盛气凌人,给人一副居高临下的感觉。如果你能注意维护了别人的自尊,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对你打心眼里的尊重,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无谓的损失。
有人说,做人要低调,不要张扬自己。其中装傻就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大智若愚,不轻易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更聪明,装傻充愣?可以满足这种心理。这样他会感觉自己很聪明,至少比你聪明一些。一旦他意识到这一点,他也不会怀疑你可能有更加重要的目的。
谁聪明谁傻瓜,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真正的聪明人往往不是光彩外露的,而是比较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那些智者不得不故意装憨卖傻,以一副粗浅和糊涂的表象示之于人。然而也唯有如此,方称得上有“大智慧”,是真正的“大聪明”。装傻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是为人处世的大艺术,是保全自身的好方式。
人生是个万花筒,一个人在复杂莫测的变幻之中,要用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失手于人。但是,有时候也不妨以静制动,守拙若愚。这种处世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装傻是后天的聪明。人贵在自知之明,集聪明与愚钝于一身,需要聪明时便聪明,该装傻时装傻,随机应变,方能处变不惊。
老子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得似糊涂又非糊涂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庄子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是愚是惑,各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你自己头脑清楚就足够了,古之圣人将“装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其中的深刻含义耐人寻味。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把别人比下去,也不被别人踩下去。如果你太优秀、太耀眼,难免会刺伤别人的自尊和虚荣心。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光都抢尽了,却将挫败和压力留给别人,那么别人在你的光芒的压迫之下个,还能够过得自在、舒坦吗?要知道,一个人锋芒太盛了难免会引起别人的不适应,嫉妒、背后说你坏话的大有人在。
在名利场中,要防止盛极而衰的灾祸,必须牢记“持盈履满,君子竞竞”的教诫。有才却不善于隐藏的人,往往会招来更多的嫉妒和磨难。要想使自己免遭嫉妒者的伤害,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刺激嫉妒者的嫉妒心理。对于嫉妒者的种种雕虫小技,完全可以视若不见,充耳不闻,以更为出色的成绩来证实自己的实力。
成全别人的好胜心,也是成就自己的获胜心。成就别人说话的主动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自己。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在人际交往中,懂得成人之美,既是一种双赢的结果,更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结局。因此,尊重别人优先说话,虚心倾听别人的倾诉欲,满足不同人群的自尊心,你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