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三颗鸡蛋上跳舞与三不二要主义,阎锡山是如何混成军阀不倒翁的?

zydadmin2023-08-25  76

接上文:红军初到陕北,地瘠民贫和敌军围困下,毛主席如何做出战略选择?。瓦窑堡会议后,党中央确立了联合张学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东征山西打击阎锡山降日倾向的战略决策。接下来,我们似乎应该接着介绍红军是如何东征山西的。

但是,在介绍东征之前,做为一个山西人,我想我得先把红军东征绕不过去的人物介绍一下,这样也可以知己知彼嘛。

他就是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他曾经凭借他那一套独特的在乱世中求生存的军阀哲学,在民国乱世的大舞台上一度左右逢源、混得风生水起,堪称军阀中的不倒翁。

提到阎锡山,就不得不提他那不偏不倚的“折中”的处世思想,以及由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三颗鸡蛋上跳舞”与“三不二要主义”的奇葩军阀思想。

不要小看这些不入流的奇思妙想,那可是阎老西的大智慧,是他能在军阀乱斗中始终屹立不倒的护身符。

“三颗鸡蛋上跳舞”: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为了在蒋、日、共三方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他小心翼翼的秉持着他的中庸处世之道,那一方都不敢得罪,其难度就像“在三颗鸡蛋上跳舞”一样,哪一个都不敢踩破:

老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虽然是自己的头号政敌,但也是万万得罪不起的,这样才能确保不让老蒋的势力进入山西;

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头号大敌。但阎锡山认为中国大了去了,而自己只有山西这块地盘,如果惹怒了日本人,能不能占领全中国先不说,自己的山西作为抗战的最前沿,肯定是最先倒霉的那个。为了避免引火烧身,他也从来不敢喊出响当当的抗日口号。

中共及八路军虽然也是潜在的危险敌人,但他们思想进步,有民族大义傍身,暂时不会危及自己的存在,而且八路军英勇善战,坚决抗日,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民国时阎锡山的漫画,瓜皮帽,八字胡,一杆秤,一算盘,喻意阎锡山保守、精明

“三不二要主义”:指的是“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

后来阎锡山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之不为我患,或与其合作,为我所用,代我御侮”。

这一信条是阎锡山在半生的军阀混战生涯中总结出来的至理格言。因为他见惯了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民国这二十多年的军阀混战大戏了。

从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直至红军到达陕北,民国大舞台上不断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大戏,孙中山、袁世凯、北洋各路军阀争霸、南方的各路军阀狗斗,让老西自己都麻木了。

自己也曾经豪情万丈的厉兵秣马,准备在军阀混战中能分点骨头汤什么的,结果晋军的历次出省作战无不以失败告终。

自己如果支持孙中山吧,却被袁世凯穿小鞋,自己如果支持段祺瑞吧,却被吴佩孚视为眼中钉,自己支持傻大个冯玉祥吧,却被老蒋收拾。

所以,痛定思痛后的阎锡山决定拒绝参加军阀混战,而把注意力转向内部,保境安民,使山西能在军阀混战的乱局下维持一个不错的和平环境。

一般来说,北洋时期的各路军阀大仙们,都来自于清政府的北洋新军,或是被清政府收编的土匪、山大王什么的。行伍出身的他们不缺枪,不缺钱、不缺姨太太,唯一缺的就是文化。

所以,我们在影视剧里见到的军阀形象都是一副脑满肠肥、满嘴粗俗脏话的形象。比如那位“狗肉将军”张宗昌,在主政山东期间写出了大量惊天地、泣鬼神的神作来,下面这首“旷古绝今”的《求雨》诗堪称其艺术创作的巅峰: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 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然而,与北洋这些行伍出身的大老粗相比,我们的主人公阎锡山却是军阀中难得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具有进步思想的有志青年。

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前几年我还去参观过,很气派的地主大院,现在归属定襄县)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地主家庭。

虽然家境殷实,他九岁就入了私塾,但他老爹是以经商为目的来培养他的。所以在14岁时就让他辍学了,并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钱铺学经商。

可能阎锡山虽然遗传了晋商的精明基因,但却不适合干金融方面的投机。1900年,闹八国联军那一年,阎锡山在一次投机中赔的底裤不剩,负债累累他被迫逃往省会太原躲债。

可能阎锡山也觉得自己在金融财会方面不擅长,于是在1902年,他毅然弃商从军,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学了两年后还被官费保送日本留学,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看这个时间点,我们也知道,彼时的日本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大本营,当时的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革命先驱们正在日本留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鼓励大家回国造反。

当时的阎锡山近水楼台先得月,于1905年10月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 他还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身传言教,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未来“南响北应”的革命战略决策。

中国同盟会如果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阎锡山须在山西遥相呼应。从此,革命青年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革命青年阎锡山与革命导师孙中山

1909年,26岁的革命青年阎锡山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回国后的阎锡山遵从中山先生的教诲,出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先把自己隐藏起来。

由于牢记中山先生的革命嘱托,参加工作后的阎锡山很努力,表现积极,而且能力出众,在几个月内就升任为山西新军的一名标统(相当于团长)。

在此期间,革命青年阎锡山同其他中国同盟会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逐渐掌握到同盟会会员的手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1911年10月28日,阎锡山抓住一次部队调动的有利时机,果断率领同盟会会员发动起义。

第二天凌晨,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这一年,阎锡山年仅28岁,可谓是少年得志,迎来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我们再看看这一年,和阎锡山平辈或晚一辈的军阀大佬们在做什么,就知道阎锡山是多么牛掰了。

老军阀里面:这一年,36岁的张作霖出任第27师师长,5年后才混成奉天督军;这一年,37岁的吴佩孚“吴秀才”还只是北洋第三镇曹锟麾下的一名营长;这一年,26岁的孙传芳也是北洋第二镇的一名辎重营营长;

新军阀里面:这一年,29岁的大个子冯玉祥还是北洋新军一名营长,正密谋发动滦州起义;这一年,20岁的李宗仁还是广西陆小刚毕业的学生,朴实的脸上带着婴儿肥,胎毛未退;

关键是这一年,24岁的“帮会”青年蒋介石受辛亥革命的鼓舞,正在老家浙江当一名孤独的刺客,专门搞暗杀。

总之,这一年,不管是初代的北洋军阀大佬,还是新生代的民国军阀大佬,还都在社会的最底层默默打拼,过着996都不如的生活。而阎锡山已经成为一方诸侯,起点可谓相当之高。

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们的中学教科书上早有公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得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是的,由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使得革命刚刚成功,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而辛亥革命的主要势力都在南方,对于身处北方山西,坚守这一硕果仅存的革命圣地的阎锡山来说,他感受到的压力是空前的。

自己身边四周的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省,都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地盘。南方的革命战友们鞭长莫及,而且他们都快自顾不暇了,自己可怎么办呀?辛亥革命后的种种形势变化,也让曾经的革命青年阎锡山感到困惑不堪。

1911年12月初,“南北议和”后没多久,革命领袖孙中山就被迫辞去了大总统职务,远走他乡;紧跟着革命战友宋教仁遇刺身亡;随后袁大头又开始准备登基称帝。

这还不算,袁世凯还看见自己也不顺眼,不但派了北洋军第三镇进攻山西,而且给他发来电令,称没有经过袁大总统的任命,你阎锡山的山西都督是假的。大军压境加上政治威逼,让阎锡山感到又惊又怕。

阎锡山赶忙请求革命导师孙中山给予支持,但中山先生无奈地表示:他现在是无官一身轻,百川同志,你还是自求多福吧。

这下可把阎锡山给吓坏了,昔日的革命领袖也罩不住自己了。没办法,为了生存,他只能换码头、拜大哥了。

于是,他急忙向袁世凯表示诚意,表示愿意跟着袁大哥混,在南北建都问题上赞同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甚至赞成袁世凯复辟称帝。

这么一来,让袁大头感觉同盟会在山西的这个土老帽会员很像自己那帮北洋军阀们的德行,与其他“倔驴”一样的同盟会会员们有很大的不同,遂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由于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换了码头的阎锡山为表诚意,也于1913年春宣布脱离同盟会,成为“脱党者”;继后又根据袁世凯的命令,将山西各地的国民党支部一律解散,他还听任袁世凯派到山西的爪牙肆意打击、迫害同盟会会员。

阎锡山的这番倒戈表现让袁世凯觉得“孺子可教也”。1915年,袁世凯图谋称帝,背叛革命理想的阎锡山首先提供赞助经费二万银元,接着又向袁世凯劝进。

他认为“以中国之情决不宜用共和制度”,要求“废共和而行帝制”,并恳求袁世凯“以大有为之才,乘大有为之势,登基称帝”。至此,阎锡山至少在表面上算是彻底背叛了革命。

然而,精明如阎锡山这样的人,也想不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形势变化得那么快。

仅仅一年后的1916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就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率先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向北京进军。此时的阎锡山仍站在袁世凯一边,指斥蔡锷为“不忠不义不仁不智”之徒。

但无情的现实马上就在他哪肉嘟嘟的脸上打得啪啪作响。几个月后,袁大头被迫撤销帝制,没多久,他也就死翘翘了。

阎锡山这下傻眼了,他急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和战友们诉说,他这是根据中山先生的指示,忍辱负重,屈身事贼,为的就是保存北方的革命力量。

孙中山听说后还很纳闷:是吗?我怎么不记得了,我什么时候还在袁世凯身边安插个卧底?其他革命战友们都对他投来鄙夷的目光,都想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

不得已,阎锡山又依附于段祺瑞,在重大问题上惟段祺瑞马首是瞻。期间,阎锡山还响应段祺瑞的马厂誓师,为讨伐张勋的“辫子军”出过力。

但是,段祺瑞重新执政后,拒绝恢复被袁世凯废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昔日的革命导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下令讨伐段祺瑞。但阎锡山却站在段祺瑞的一边,力促讨伐护法军,他还主动派手下大将商震率部赴湖南参战,结果被护法军灭的渣都不剩。

拥袁称帝与反对护法,让中山先生彻底看清了这个昔日革命青年的真面目,也让阎锡山在孙中山有生之年,彻底断了回归国民革命军的退路。

这些都迫使阎锡山不得不深刻接受教训,自己为什么要背叛中山先生做两面人。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连番打击之下,自己的三观肯定要自我改造一番,彻底改造自己首鼠两端的秉性,诚恳的向中山先生忏悔改错。

但阎锡山的“脑回路”却清奇得很。他马上总结到,既然自己的背叛行为为世人所不齿,那么如果自己不向任何人,任何组织宣誓效忠,是不是就不会存在背叛行为了?

在这样清奇“脑洞”的指引下,阎锡山提出了他的“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阎锡山概括为“保境安民”。

从此,阎锡山痛定思痛,在孙中山逝世之前,自己决不能继承他的“三民主义”,一定要奉行自己的“三不二要主义”。

他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但他也无颜面对中山先生,不提重回国民党的事。

这一时期的阎锡山一直致力于建设内政,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

他也渐渐意识到,在这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混战时代,困守北方的晋军势单力薄,根本不具备外出争霸的实力。

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水也很深,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套路了。

阎锡山说到做到。1918年9月,靖国军围攻陕西督军陈树藩,段祺瑞三令五申,要求阎锡山出兵支援,阎锡山雷打不动,稳如泰山。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段祺瑞和曹锟、吴佩孚都要阎锡山出兵,阎锡山以严重中立为由,一概婉拒。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阎锡山依然作壁上观,他对部下说:此次直奉战争,吾晋仍严守中立,谅不受战争影响。

当军阀们在外面打得热火朝天时,阎锡山却正在勾画建设山西的宏伟蓝图。

他设立了山西铜元局,通过铸造铜钱赚钱,用这些钱扩大了山西修械所,之后将其升级为太原兵工厂,创建了山西军火工业的雏形。

太原兵工厂

他筹建了山西银行,并在全省以及天津、上海、北京、石家庄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山西银行是阎锡山最主要的钱袋子,他的军费和发展工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此。

他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

他在工业领域提出了“厚生计划”,发展炼油、炼钢、机器、电器等产业,同时整顿税收,发展金融贸易。

在基层治理方面,他又推行“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他认为行政之本在村,推行“村本政治”,颁布《村禁约》,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等机构。

阎锡山打仗水平或许一般,但搞建设却是一把好手,在他的经营下,山西成了战火中的一方乐土。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也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很快,阎锡山这种埋头搞发展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随着外面那些军阀们的不断狗斗,那些没有稳定地盘的大军阀,相继被时代淘汰。

北洋末期,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集团有:张作霖、阎锡山、冯玉祥、广东国民政府。这几大势力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有稳固的地盘,并且都认真经营自己的地盘。

阎锡山表面上韬光养晦,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他暗中却一直在扩军备战。他一边偷偷修建了太原兵工厂,一边把军队由最初的4个旅扩编为17个师。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阎锡山自觉羽毛丰满,便“站”在娘子关上窥测形势,伺机而动。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阎锡山出兵石家庄阻截直军北上,促成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1925年12月,阎锡山又打退了昔日的革命战友樊钟秀对山西的进攻。1926年3月,又将占领山西雁北地区的国民军逐出山西,并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绥远。

在稳定了周边的环境后,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了。阎锡山表面上悲痛万分,心里却很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继承中山先生遗志了。

在此期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筹划进行北伐。阎锡山急忙隔空向国民革命军喊话,又称自己是中山先生派到北方的金牌小卧底,自始至终没忘先生的教诲。

而国民党这面也需要拉拢地方实力派增强革命力量,没对他的卧底身份详加考察,双方关系开始改善。在我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山西太原的党部也恢复了。

北伐誓师后,北伐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般的很快就打垮了吴佩孚;接着又取得赣、闽、浙、皖、苏的胜利,让孙传芳溃不成军。

阎锡山看到这一形势,就于1927年6月6日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还把阎锡山吸纳为中央委员。

9月29日,阎锡山誓师讨奉,在京汉、京绥沿线与奉军激战。

但是,这一次,老西又失算了,押宝押到驴蹄子上了。因为老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原因,国民革命军一时未能北上。

结果张作霖乘势大战晋军,傅作义部被围涿州,雁北地区被奉军占领,山西处境危殆。

老冯、老蒋、阎老西

好在时间不长,1928年,老蒋搞定后方后,继续北伐。

他对阎锡山也是竭力拉拢,国民政府又任命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会议还任命阎锡山为太原政治分会主席,让老西受伤的小心脏有了些许安慰。

随后,老蒋继续统率北伐军对张作霖展开全面进攻,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立即转守为攻,收复大同,占领保定,并向京津进军。

北伐胜利后,由于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人多势众,老蒋就想拉拢阎锡山来制衡冯大个子。国民政府于是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让晋军先行接收北京和天津。

至此,阎锡山掌握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两个特别市的军政大权,从此与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齐名,成为雄踞华北的大佬级军阀。

好了,到目前为止,和阎锡山相同资历的老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段祺瑞等已经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形势下,被后起的新军阀们拍死在了沙滩上。

唯独阎锡山不但活了下来,还迎来了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让人不得不叹服:在民国,论看风使舵,墙头草,随风倒的本领,老西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阎锡山重新回归国民革命军后,紧跟着,1929年初,老蒋就召开了全国部队的编遣会议。老蒋这一招比较阴,他的真实目的是利用编遣军队来削弱地方实力派。

虽然姜还是老的辣,但也分和谁比,阎锡山虽然老辣,但老蒋比他更阴险,不然也不会从一个刺客混成国家元首。

老蒋首先是任命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给了老西点甜头。阎锡山还真就上当了,在编遣会议上不顾老冯的反对,提出了有利于老蒋的编遣方案。

直到随后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被撤销后,老西才知道上了老蒋的当了,他急忙联合老冯以辞职相要挟。

后来觉得不够重,就在冯玉祥抵达太原,准备和他商讨怎么对付老蒋时。脑回路清奇无比的阎老西竟然将冯大个子软禁了起来,并以此作为和老蒋讨价还价的筹码。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为了对付政敌而把自己的盟友扣押了起来。

不过这下虽然把老冯给坑苦了,但老西却得到了自己的地位。1929年10月28日,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但他仍在太原兼任,并不到南京履职。

当面亲热无比,背后互捅一刀的三兄弟

后来,老蒋找了个机会,把阎老西连哄带骗的诳到了河南郑州,明面上要委任他当一个什么总司令,暗地里却派韩复榘瞅准机会要把他抓起来。

不巧的是,此计被阎锡山的部下给窃听到了,阎锡山急忙化装返回太原。此后,他与老蒋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双方厉兵秣马,准备决战。

阎锡山将晋军扩充为10个军、4个保安纵队、4个骑兵师,共20万人马;并且它还腆着老脸去找被他坑过一回的冯玉祥要搞联合。

也是冯大个子心直口快,没啥城府,也不与老西计较什么的,就爽快的答应了。

1930年3月14日,各路反蒋势力齐聚一堂,他们共推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出兵讨蒋。

双方在津浦、陇海、平汉线上陈兵百万,这就是军阀混战史上最大规模的混战——中原大战。

战争初期,形势对阎、冯是有利的。晋军占领济南,老蒋本人还差点成了俘虏。

但是这帮乌合之众构成的反蒋联军明显不是老蒋的对手,在老蒋祭出自己的绝招:金钱收买和高官许诺,他们的手下们很快就一个个投降叛变了,加上指挥失当配合不力,致使会师徐州的计划未能实现。

但是,名义上的反蒋副总司令张学良却一直在后面坐山观虎斗。当局势日趋明朗时,张少帅却于9月18日通电拥蒋,派兵入关。

这下反蒋联军傻眼了,面临南北夹击之势的阎、冯等反蒋联军顿时全线崩溃,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最后胜利。

不得已,阎锡山于1930年10月15日宣布下野,后来潜赴大连隐居,黄粱美梦就此收场。此战军民死伤近30万人,豫鲁两省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国力损耗,元气大伤。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在大连蛰居了一段时间。期间,他一面总结经验,一面遥控山西军政大局,伺机而动。

阎锡山在此期间思想上也发生了“顿悟”。他根据中庸之道,将自己20年的从政经验总结为“中”的哲学,认为不偏不倚、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中”,得中则成,失中则败;要用二分法分析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

总之就是变得更老练圆滑了,修炼成老妖精了。

“九一八事变”后,太原学生举行了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遭到老蒋指派的国民党山西党部的镇压。阎锡山趁此机会大肆攻击国民党山西党部。

正赶上“九一八”事变后,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老蒋无奈,不得不表示捐弃前嫌,与曾经的反对势力言归于好,团结御侮。

1931年12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阎锡山的中央执行委员被恢复。1932年2月20日,老蒋授意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恢复了他的地盘和职位。

阎锡山东山再起后,为了缓和与老蒋的矛盾,消除老蒋对自己的猜忌,只字不提扩军备战的口号,而是提出“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等发展民生的口号。

他还成立了经济建设委员会,制订了山西十年建设计划,组建了“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表示要全力以赴地搞建设,自己以后不再穷兵黩武了,对老蒋的决策,表面上也完全拥护。

从这时开始,直到红军东征前夕,阎锡山一直在自己的山西地盘上默默发育着。

好了,到目前为止,不但与阎锡山同辈的北洋军阀们都被拍死在了沙滩上,而且晚他一辈的冯玉祥也被军阀混战的潮流所淘汰,在不久的将来,比他更晚的后辈张学良也即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这么比张少帅不太恰当)。

而唯独阎锡山,堪称军阀中的千年不倒翁,万年老妖精,一直能笑道最后,真是让你不服都不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5862.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