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冬天的优美诗词或句子,可以陪孩子一起赏析?

zydadmin2023-08-28  57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很明显,这首写的是天地一白的雪景。 白狗身上肿,多形象。 第二首也是打油诗,同样是写下雪,和上面应是同一位作者——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雪花的别称之一就是“六出”。花分瓣叫“出”,雪花有六瓣,所以得此别称。 第三首很多人都更熟悉。清代郑燮的《咏雪》(这首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优美的)——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三首诗基本不用翻译,很好玩儿,易于理解,朗朗上口。 其实关于冬天的古诗词有很多很多,我这篇挑几首简单好记、相对而言适合孩子阅读的,抛砖引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到冬天,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这首诗。这首诗其实寄托了柳宗元本人的很多思想感情,要结合创作背景,去仔细体味诗人当时的创作心境。不过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深,可以等孩子大一些后再同他们一起探讨。如果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先简单地想象一下这幅幽静清冷的画面。 给年龄尚小的孩子讲古诗文,特别是启蒙阶段,个人建议可以先不用讲得特别深,以能简单理解、引发并保持兴趣为主。 简略讲,这首诗中的“千山”与“万径”,描绘出的背景几乎是广阔无边的,与后面的“孤舟”和“独钓”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加了感染力。而“绝”和“灭”,更体现出了一种极致的寂静。 就在这样一幅广阔苍茫、天地水上下一白难分难辨的画面中,有一位披戴着蓑衣和斗笠的老翁,在专心致志地钓着鱼。 阅读古诗词,一定要对画面展开具体的想象。我们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它肯定是一个远景,上下苍茫一片寂寥中,有一位身着蓑笠的老翁在独自垂钓。 天是那么寒冷,周围是那么空旷寂静,老翁是孤独的,但同时也是清高的,孤傲的。我有一位同事,还曾借这首诗,和她上中学的孩子探讨过“孤独”与“独处”的话题。 小一些的孩子先不必说得太深。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想象中,根据这首诗创作一幅画。我在高中教书,经常会让学生“凭诗作画”,很多作品是非常惊艳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首诗,因为我觉得它生动温暖且治愈。 一个寒冷的冬夜,外面又黑又冷,马上就要下雪了。这时候我们想象一下室外的环境,它是寂静的、寒冷的,暮色降临,雪要下未下,黑茫茫、阴沉沉的。但是到了屋里呢? 绿蚁,指的是新酿的未经过滤的米酒上浮着的绿色泡沫,就好像小蚂蚁一样。我们可以想一下啤酒刚倒到杯子里上面的那层泡沫。 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刚倒出的新酒,泡沫浮在上面,然后再一点点消散。红泥炉子,底下的红色小火苗一直在烧着,不仅温了酒,也把屋子烘暖了、点亮了。我特别爱吃的一家麻辣烫,叫万记。现在很久没去过了,2012年左右去得最多,每周都要去好几次。万记麻辣烫,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在菜盘下面点上火,咕嘟咕嘟,菜一直温热着,吃得人暖暖和和的,特别香。这个红泥炉下火苗燃烧跳跃的情景,充满了暖意和情调,这就和外面的寒冷、肃静,形成了一种对比。 万记麻辣烫,菜盘的热气肉眼可见 这时候诗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新酿好的酒,温暖的小火炉,如果再有好朋友一起喝酒谈天,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于是诗人就给自己的好朋友发了一条“短信”,当然,古代肯定没有手机。这首诗就相当于邀请函,酒已经酿好了,炉子烧得旺旺的,就要下雪了,要不要来一起喝酒聊天? 我觉得刘十九肯定来了。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一对儿住得不远的好朋友,一起伴着新酒和火炉,小酌闲谈,等候着雪的到来。一会儿雪下起来了,可能他们还在继续喝着酒聊着天。 这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了。 在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也有这样的场景。一个寒冷的冬夜,几位妈妈一拍即合——这种天气,当然要一起喝酒啊。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一首非常出色的应试诗。什么叫应试诗?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考命题作文。 古时的应试诗,要求多且严,所以很难写好,但这首却格外出色。 终南阴岭秀。终南,就是终南山。什么叫阴岭?在中国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应试诗嘛,在哪儿考试啊?长安城啊。终南山在长安城的南面,所以从长安城望终南山,看到的是山北面的山岭,诗人说终南山北面的山岭,山色非常秀美。这就叫“终南阴岭秀”。 这一句话,已经点了题。点了哪个字啊?望。终南望余雪嘛,这第一句,就给出了“望”的视角。 但是题点全了没有啊? 肯定是没有。 差什么呢? 差雪。 而且光这一句终南阴岭秀,你等于给我们直接下了个结论,就相当于我们在作文里写:香山真好看。 好看在哪儿呢? 往下看。 什么叫积雪浮云端?这个“浮”字,要细细地品。浮,是在之上。所以这句说的是,终南山山顶的积雪,浮在云上面。山上的积雪,怎么会在云上呢?那就需要我们想象画面了。当然,如果有机会亲眼一望,则更妙。 余雪,就是积雪。别处的雪都化了,但是山顶海拔最高,所以还有残存的积雪。终南山很高。我们如果爬过高山就会知道,高山顶上的其中一美,在于缭绕的云雾。山比云高,云在浮动,所以像从山间流过去一样。余雪在山顶,云朵从山间流过,远远一望,雪就不像在山上了,而像是在云上。这就叫“积雪浮云端“。 多么有层次感的一幅画面。上面是皑皑的白雪,下面是流动缭绕的云雾,我们如果有机会亲眼得见,才会知道这幅景象有多么美,甚至梦幻,恍如仙境。这时候我们才明白,为什么诗人会说“终南阴岭秀”。“秀”在哪里,从这句已经看出来了。 终南望余雪,看到了积雪,看到了浮云,再往下就要看到什么了?山林。 霁,是指雨雪天后天气转晴,明,可以理解成被照亮的意思。我以前去云南,看玉龙雪山,就很盼望一个晴天。因为天没那么好的时候,远远望山,山被云雾笼罩,什么都看不清。天一晴,山就显现出来了。而刚刚下过雪之后的晴,更是格外明亮清透,碧空如洗。我们可以等待一个雨雪天,在天晴后仔细观察一下。 正是因为雪后天晴,所以林梢才能看得清楚,这叫“林表明霁色”。那我们再想一下,为什么是“林表”,表,就是外层,林梢,为什么不是整片山林呢? 林梢,在终南山背面山岭的高处。只有高处的林梢,才“明霁色”,说明夕阳已西下,落日余光平射,照亮了“林表”,所以到这里,下一句也已经呼之欲出——“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在哪儿望?长安城。第一句已经点明了这一点,而最后一句又落回长安城。 我们都知道,下雪的时候不是最冷的,化雪的时候最冷,因为热量都被吸收,所以人会觉得格外冷。而傍晚时分,寒冷就要加个“更”。远望积雪,已有寒意,到了傍晚,这种寒意更增加了几分,这就是“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写得非常好,而且到此也已经很完整。祖咏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提前交卷了。 可是他的字数并没写够,要求是六韵六十字的五言排律,他写了个两韵二十字的五言绝句。等于人家让你写八百字,你刚写两三百字就交卷了。主考官是位好心人,让他回去接着写。结果祖咏说“意尽”,就潇洒而去。 小朋友小同学们在这点上千万不要学他,考场作文,还是要把字数写够。尽量不要在考场上玩儿个性,因为考场上的个性,一旦玩儿过了,很可能约等于不及格。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我本来是想利用工作中的时间缝隙简单地写一篇回答,原来设想这篇回答会很简短,可是现在已经两千九百多字了,估计读的人也看不下去了,我也是真的没时间了。话痨没得治,下面我将更加粗略敷衍地一笔带过。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柴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廿,就是二十。有个蛋糕品牌叫廿一客,我特别喜欢吃。下面几张照片,都是那些年吃过的廿一客(也在2012年前后)—— 黑白巧克力慕斯黑森林蛋糕黑方草莓蛋糕,原名忘了也是草莓蛋糕,原名也忘了 说着诗呢,谁让你说吃了?玩儿呗。吃货提起吃,那哪儿忍得住。让孩子看看蛋糕,可能对“廿”这个字就再也忘不了了。 小寒是什么呀?二十四节气之一。北方人常说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小寒胜大寒嘛。具体是不是,可自行体会感受。当然这一点上,存在着南北差异。 大吕是什么?是古代的乐律名,十二律之一。我们所说的“黄钟大吕”,就是这个大吕。黄钟和大吕,分别为阳律和阴律的第一律。 古人以十二律指代历法中的十二个月份。所谓“季冬之月,律中大吕”。大吕对应的是农历的十二月,而小寒节气正好差不多在此时,所以叫“小寒连大吕” 下面的诗,要想弄懂,先要了解一下小寒的“三侯”(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三侯,可以带孩子一起了解一下)——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此时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所谓物极必反,到了最冷的时节,离变暖也就不远了。阳气已动,大雁开始要向北迁。喜鹊也开始筑巢,而雉,就是野鸡,也躲在茅草里发出声声鸣叫。它还躲着,可能是因为天还冷,但是鸣叫,有可能是求偶的声音,也是它为即将来临的春日提前报的信儿。 诗句中的鹰,可以理解为大雁。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到了小寒这个节气,天虽然还很冷,但是喜鹊已经感知到春天未远,开始准备筑巢。它们去弯弯的河道觅食,在那里它们可以衔到树枝与新泥,绕着树梢搭窝。大雁将北归,野鸡藏在茅草里,也发出了声声鸣叫。 不必埋怨天气仍然寒冷,冬春交替,就在正月之间。小寒虽冷,但是一样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这也是我们常念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友情提示,读题目要注意断句,不然容易缺氧。 其一: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这首诗写于早春,乍暖还寒,万物复苏。诗人说自己因为一心只顾着追逐寻觅盛景,而忘记了寒冷。立在春风之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 这景色得多美,让人忘我。 后面他又说了,我最喜欢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和刚才的《终南望余雪》差不多。 软是什么?白雪映衬之下的夕阳的红光,非常柔和,非常温暖,很细腻的一种美好,好像这种光芒是可触的。涌,把原本静态的景色,写动了。在那柔和的软红夕阳余光之下,涌来座座白雪覆盖的群山。群山好像是向自己涌动而来,有一种视觉的震撼和美感。 其二: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又是最爱东山晴后雪,我都想看看东山晴后雪了。 这一首写了阳光之下,东山积雪消融的景象。东山的余雪,等不到天放新晴之时,已经渐渐融化,大多变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结成了冰。 这一句可以说承上启下。不仅承接前一首,写出了雪后冰雪消融之景,也为下面一句做了铺垫。 最爱东山晴后雪,进一步表达了对东山雪的喜爱,但是同时又略带伤感。为什么啊?一是因为东山雪美,但是已经消融。第二呢?看后一句——“却愁宜看不宜登”。 为什么不宜登?前面告诉我们了呀,因为“多作泥融少作冰”。所以它适合远远观赏,但是不适合攀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也让诗人感到了一种失望。 但是实际上,我个人反而觉得,真的登上了山,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也就没有了远远望去时的美。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第一句,把梅雪拟人,说她们俩都觉得自己才是最能代表早春的,未肯降,就是谁也不服谁,互不认输。这种写法特别生动。家长们也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故事,讲给年龄小的孩子听。 诗人作“裁判”,也难以将她们分出高下。评章,就是评判。实在不好评判,所以只能暂时停笔思索。 最后诗人站在了一个比较中立的角度,谁也不得罪。他说客观地讲啊,就洁白的程度而言,梅花逊雪三分。但是同时,雪花也输给了梅花一段芳香。妙趣横生,韵味无穷。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这一首,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互相结合,才最为美好。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落在梅花上,她就少了几分气质和韵味,而如果有雪有梅却没有诗作,也显得俗气,不雅。 冬天的傍晚,写好了新诗,天又刚好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虽然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但是春意,我好像已经感受到了,那是一种美好的生机。 这里我也想插几句。我个人认为,我们读诗词,一定要不要太死板、太老实。读诗的时候,要浪漫一点,大胆一点,开放一点……要尽可能地展开想象。同时,诗无达诂,同一首诗,不同的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和观点等,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这是非常正常的。 诗词的鉴赏,不是数学题,一加一必须等于二。很多时候,对诗歌的解读,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人要说了,可是考试的时候可有标准答案啊。这点我们就不作讨论了)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经历、见解和想象等,做出不同的理解,最终,都能从一首诗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共鸣,这正是诗歌的魅力和美好之一。 这也是读诗的诗心与诗性。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的傍晚,诗人独自在邯郸的客栈里。所谓冬至大如年,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与亲人团聚欢度,但是诗人却一个人在他乡的客栈,形单影只。自己抱着膝盖枯坐,只有灯下的影子和自己作伴。很孤独,所以特别想家。 但是他不说自己想家,他着笔于“对面”,想象着在这个冬至夜,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但是家里人一定还没睡觉,而是围坐在灯前,谈论着他,想念着他。 这里我想到杜甫的一首非常美非常浪漫(秀恩爱)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我特别特别喜欢这首诗。有兴趣的话,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品读一下这首诗。 话回《邯郸冬至夜思家》。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想家,但是他想家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呢?想的是家里人在深夜围坐,谈论和想念着自己。 小朋友们要记住这首诗,等你们以后上了大学或者工作后,如果离开了家乡,远离父母亲人,再想起这首诗,可能感触会特别深。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人在外,本来就特别想家。逢年节或特别的日子,这种思念就更浓。这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忍不住想象,家中的亲人是如何谈论着自己、想念着自己。心里思家之情便更深。 我上大学的时候,很羡慕有“老家”可回的同学。我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到上大学到工作,连海淀区都没出过。所以看到期末买好火车票急切盼望着回家的同学们那种肉眼可见的喜悦,感受到他们那颗早已飞向家乡的心,就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种缺失。 但是长大后,我又庆幸,自己始终没有离开家、离开父母。人和人,生而不同。有的人喜欢闯荡、多行路多见识,而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连出差旅行,甚至有父母同行,都要忍不住想家。所以在家也有在家的幸福。虽然不像别人一样行万里路、见多识广,但守着家,守着至亲至爱的人,不必遥遥相思,也能让我感到一种踏实和安心。 现在这一篇已经马上就要6000字了,我也实在是唠不下去了。主要是此刻的时间是18:38,已是人间饭熟时。 我实在没想到,我话能这么多。我还以为这篇最多也就写七八百字。 所以之前准备要写的诗,现在已经写不下去了。上面几首,已经开始愈发明显地敷衍了。 说一个诗句版的“九九消寒图”吧。 提起九九消寒图,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画梅花。但其实九九消寒图的形式有很多,诗句也是其中之一。 哪句呢? 这一句共有九个字 ,每字有九画。一天描一画,描完正好九九八十一天。 那位问了,文盲啊?『垂』是九画吗? 『垂』在现在不是九画,但在古代确实是九画。那时候垂字中间的两个十字是分开写的,后来慢慢才变成八画。 所以按照古代的写法,垂也是九画。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chǔ)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知乎亲子 举办的 #童年的冬之旅# 活动中,也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问题。 为了便于记忆,聪明的人们,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小朋友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找找,属于冬天的节气都有哪几个。 接下来,我把原本准备好要写的剩余的诗歌,写在这里。时间和篇幅关系,就不再解释,如果感兴趣,家长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赏读。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这里提示一点,读这首诗,一定要好好品味一下这个“嚼”字。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提到冬天,就不能不提“岁寒三友” 下面可以算“岁寒三友三首”——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为什么“松竹梅”会被称为“岁寒三友”?家长也可以以此为话题,和小朋友一起找答案,一起探讨。 其实,关于冬天的古诗文,除了这篇里提到的,还有许多许多。感兴趣的话,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寻找更多。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落笔匆匆,且逐渐急躁敷衍(捂脸)所以如果有什么错误或疏漏,还望多多原谅。 另外,如前文所说,诗无达诂,如果我的解释和你的理解不同,没关系,千万别生气,我只是抛砖引玉,以你为准。 去年,在备考语文教师资格证时,我重温了很多古诗词,感叹年少考学时只是一味地去背诵,并不懂得其中的美好与精湛。人到中年后再来重温,反而有种涤荡心灵的感觉,不得不感叹,我们中国古代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是人类灿烂文化中的瑰丽宝石。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研读,体会其中的美。 分享我觉得很妙的两首,有故事有画面,语言优美,修辞手法用得很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很适合和孩子一起赏析。 1、张岱《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感受到了作者那种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 2、刘义庆《咏雪》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用“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可谓形相似,景相同。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又有别,“撒盐空中”即使轻风起时也不能随风飘扬,用来比喻 “白雪纷纷”并不是很恰当。而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更有趣的是,谢太傅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 去年冬天下雪,读到一个友友的文章,有一句让我惊喜了半天: 这句诗配上美丽的雪景,让你一下感觉漫天遍野飞舞的雪花,伴随悠扬的笛子声,感觉置身一个优美的音乐大剧场,整个世界都成了剧院舞台 后来还特意查了一下,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吴澄《立春日寓北方赋雪诗》 原文是描写雪压在竹枝上,落在松树上漫天飘舞的大雪,真好像是谁在天上弄笛,吹落了无限繁华降临人间。 的意思是血压的组织被风吹拂,飘摇不定,好像颜粉盘旋飞舞,雪花漂飘满落满高耸的松树。是不是特别美呀? 这句是出自苏轼《赠刘景文》,原文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忧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的,表面的意思,是说冬天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当然,其喻意也是,人到了壮年,虽然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所以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可消沉妄自菲薄。 这句是描写雪天梅开,欣赏梅花的场景,也就说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难坏了诗人,他们表示,写出批判文章太难了, 要我说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而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是出自南宋卢梅坡《雪梅.其一》 @知乎亲子 豆宝今年四年级,好词好句的积累是他每天语文学习的必修课。按照学校要求,每天他都要将自己读过书或者是看到的好词、好句子做阅读纪录。趁着这个机会,我也帮他整理了一些关于冬天的一些素材,主要有: 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冬天的诗歌描写冬天的比喻句描写冬天的排比句描写冬天的好段落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卢钺非常喜欢梅花,乃至于自号为梅坡,后人也常称他为卢梅坡。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梅与雪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耐人寻味。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表达了坚持自我的信念。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1、冬天来了,小草没有了,草地上铺了条白白的雪被子,河里冻上了冰。 2、看看远处连绵的高山,被雪蒙着身躯,如雪白的绸缎,云朵的影子如暗花绣在上面,好一个圣洁的山。 3、车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儿,路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了白色的天下,像是披上的一件银白色的毛皮大衣。 4、冬天的天气千变万化,刚刚天气晴朗,转眼间阴了,雪花纷纷飘了下来,像一个魔法师一样瞬间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了银色的城堡。 5、下雪了,整个城市就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当雪花飘飘落下,就像白色的蝴蝶在跳舞,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6、那雪花洁白如絮,在地上,像一床洁白的棉被,给大地妈妈来取暖。 7、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像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8、不一会儿,雪就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 9、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一会儿,大地一片雪白,好象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闪闪发光。 10、这雪花,像蝴蝶一样顽皮,一会儿落到树上,一会飞到坚强的梅花上,还时不时的落到放学回家的孩子可爱的脸上,你看,他们红扑扑的小脸都绽开了开心的笑容。 1、冬像一位魔术师,因为有了冬,大地才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有了“秋月杨明晖,冬岭秀寒松”。 2、冬天,它是一个雪白的精灵,降临在人间;它是一位优雅的女士,漫步在大地;它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画出了最美的华彩! 3、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4、冬天是个时装设计师,为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裳;冬天是个魔术师,送给每个人大大的棉花糖;冬天是个音乐家,用各种各样的风谱写乐章;冬天是严厉的老师,用严寒与风雪做教鞭,教育我们拥有顽强的意志。 5、冬天是残酷的,它冷藏了太阳的万丈光芒;冬天是无情的,它脱掉了草木的华美衣裳;冬天是寂静的,它禁锢了江河的喧闹奔放。 6、冬天像一位公主,舞动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寒风;冬天像一位巧匠,挥舞手中的刻刀,雕刻出最美丽的冰花;冬天像一位魔法师,旋转着魔棒,幻化出飞扬的雪花;冬天像一位时装设计师,用独具的眼光,为大地披上雪白的衣裳;冬天像一位音乐家,用灵巧的双手,谱写着风的乐章。 7、冬日的清晨,初阳半射的小巷里,有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冬日的午后,暖阳呵护的小街头,有两军厮杀的象棋石盘;冬日的夜晚,寒月偷窥的小床边,有轻盈梦幻的摇篮小调。 8、雪花就像扇动翅膀的白蝴蝶一样在空中飞。雪花落在了屋顶上,仿佛给屋顶披上了一条纱巾;雪花落在大树上,大树仿佛开满了银色的小花;雪花落在大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雪花落在我的头上,就像给我夹上几个小夹子。 9、我们爱冬天,冬天是个时装设计师,为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裳;我们爱冬天,冬天是个魔术师,送给每个人大大的棉花糖;冬天是是个音乐家,用各种各样的风谱写乐章;我们爱冬天 ,冬天是严厉的老师,用严寒与风雪做教鞭,教育我们拥有顽强的意志。 10、雪仙女来了,她迈着轻轻的脚步,走过了田地;她撒下白白的雪花,飘过了森林;她跳着轻盈的舞蹈,拥抱着冬天。 1、冬日的早晨,天空中几朵逍遥的云游过来,鲜亮的阳光射透云层,晨风淡淡吹送,送来清彻的凉爽。幽淡的晨景,意味着永恒的慰藉。远远看见那山,山峦在初升的阳光照射下,山体的轮廓勾勒出坦荡柔和与缓慢坚毅,裸露出亘古的宁静与庄严。? 2、冬天,家乡常见的是雪,可也有晴的时候,这晴时,又要说这太阳太小气了。早晨总是迟迟升起来,刚想走出去感受一下这冬日阳光的温暖,可它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天上跟你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一会儿跳了出来,一会儿又钻了进去。也许,冬天的阳光就是这样的调皮。 3、此时的天空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4、北京的冬天,风真的是很大,呼啦啦的,猛烈无比,有着一份难以琢磨的豪放气概。在美丽的三秋过后,它就来了,来的是如此之快,让人还未缓过神儿来。陶然的芦花,香山的红叶,郊野的虫鸣,在尚未被游人品得够的时候,都被冬风吹跑了,吹得无影无踪,不留下一些痕迹。的确,冬风的迅猛宛如那达慕大会上比试摔跤的蒙族小伙,一眨眼的功夫,就让你知道它的威力了。 5、冬天,我崇敬你的洁白,纯净,清凉和严厉,我要在你的怀抱中锻炼奋斗,去追寻和磨练出永久的坚强,不畏艰难困苦。我爱冬天,更是因为它蕴育着春天的到来。你看那报春的腊梅,好像在默默地告诉人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7、你看,雪花像小精灵一样,洋洋洒洒的飘落下来。为世间万物披上了银纱,给大地铺上洁白的地毯。一阵北风吹过,你看那雪花,多么像仙女们洒落的花瓣,那片片飞舞的雪花又似送给人们的一封封书信,告诉人们冬天的美丽与圣洁。特别是那一串串挂在树木上的雪绒花,被太阳一照,淡淡生辉,银光四射。伟人毛泽东曾这样赞美过北国的冬天,写道: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8、你看,冬天的山上,松树迎着严寒,依然苍翠挺拔;腊梅含苞待放,盛开着五颜六色的梅花,把冬天点缀的如此美丽,把大自然装扮的如此漂亮;下雪了,田野、山川一片雪白,小朋友们跑着、跳着来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9、这动人的雪花怎么会不打动我的心呢?我不由地伸出手去。雪花是这样的调皮,我想用手去抓它,它却从我手指缝里逃走,当我无心时,却拼命地飘落在我的手上,凉丝丝的好清凉的感觉啊!我呼出一口热气,雪花变成了晶莹的小珍珠。抬头仰望好似我也要化为其中一朵小雪花,飘飘欲仙地飘走了。 10、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似羽毛、如玉屑,轻轻洒落,它们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像雾一样轻灵,如柳絮一样轻软,它们那么纯洁,纯洁得晶莹透亮;它们那么轻盈,轻盈得悄无声息。每一片雪花就象一段悠扬、清新的音乐,似一首轻快、和谐的诗歌。 @知乎亲子 我是邮政朱朱,升职加薪小能手,带娃学习有办法,关注我,职场避坑,科学育娃。 分享一首课本上没有,我和娃都特别喜欢的诗。不只有冬的季节,也有冬的心情。 来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提起陆游,我们总是最先想起他的临终绝句《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于靖康之变前两年的陆游,致死不忘收复失地。 而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却与我们熟悉的豪放派陆游好像完全不同。 风吹着江湖河水,大雨让村庄变得昏暗了,四周山中的风声好像大海上的波涛翻涌一般。 若耶溪边砍来的小束柴燃着温暖的火,把蛮毡烤的暖暖的,我和我的猫儿都不愿意出门。 让我没想到的是,陆游是个妥妥的猫奴,他一生所作的诗当中,有十几首都是与猫儿有关的。 写下这首诗时,67岁的陆游已经在宦海沉浮了多年,让时局巨变的靖康之变也已经过去了65年,作为主战派的陆游不断被主和派排挤,辞官还乡,退居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上海与绍兴距离不远,现在也是农历的十一月,最近同样是阴雨连绵,和娃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突然想到,当年陆游写下这首诗时的天气,可能和我们现在多少有此相似吧。 和陆游一样,我也特别喜欢外面狂风暴雨,而我却可以窝在暖和的家里,搂着我的小猫不用出门的日子。任外面风雨大作,仿佛都与我无关。 只是,陆游虽然人不出门,心里却依然有太多放不下。 其实那天陆游作了两首诗,另一首诗我们更熟悉,也更加有“陆游”的风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在退隐故乡之后,寒冷的冬夜,僵卧在小村庄里,不为自己感到哀伤,还在想着为国戍守边疆。 在床榻上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梦中是那收复失地的千军万马。 这样风雨大作的冬日,陆游可能会对身边的风雨无动于衷,抱着小猫裹着蛮毡烤火,但那不知何时才能收复的失地,依然会让他到梦里都念念不忘。 这两首诗,不只让孩子认识了冬,这个季节,也让孩子认识到,冬,更是一种心境。在心中还有未竞的事业时,即使烤着火,也只能僵卧榻上。 @知乎亲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6748.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