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不毛之地 的意思解释(精选23句)

zydadmin2023-08-29  69

不毛之地 的意思解释 1、成语解释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2、bùmáozhīdì 3、《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4、不毛之地,汉语成语,拼音是bùmáozhīdì。 5、不毛之地 6、【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7、“不毛之地”原意是贫脊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毛:庄稼、草木。形容荒凉、贫瘠。在句中作主语、宾语。 8、成语出处 9、【示例】: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10、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11、【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12、不毛之地(拼音bùmáozhīdì),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13、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14、【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15、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16、【反义词】: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17、君王如果能怜悯我这不祥之人,给我一块不毛之地,让我和几个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够安度晚年,我们将惟命是从。” 18、不毛之地,汉语成语,拼音是bùmáozhīdì,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 19、【近义词】: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20、成语释义 21、不毛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máozhīdì,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若矝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妥焉,请唯君王之命。译文:郑襄公说:“寡人是没有才能的边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祸,让君王屈尊到了我们这个小城。 22、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23、近义词:寸草不生、穷山恶水、穷乡僻壤。反义词:肥田沃土、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示例:《植树的牧羊人》:这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已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7331.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