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期,有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名为孔子。生活中,当有人遇到问题,找他答疑时,他总能给出令人认可的答案,因而,被人尊称为圣人。
2、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3、他在若干年前就已经把拼命学习能带来的巨大好处告诉了我们。我们知道孔子老先生是智慧的,我们就应该对他的话语加以研究,并照着去做;如此,你的收获一定超过普通的大众。(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4、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5、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6、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7、为了学好英语,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练习,同时还参加清华大学一些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
8、成语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9、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0、成语解释: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
11、出自: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于回中。”
12、2004年10月,共青团中央向张立勇颁发了“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他被誉为团中央树立的全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之还受到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面对面”“新闻会客厅”等有影响的栏目和100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13、(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14、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即由此提取而来。
15、(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6、现代·鲁迅《坟·说胡须》:“他于是废然而去了,我仍旧废然而住,自愧无以对‘不耻下问’的朋友们。”
17、敏而好学:拼音是mǐnérhàoxué,意为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18、日语翻译:下问(かもん)を耻(は)じない,自分より下の人に教えを请うのを耻(はじ)としない
19、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知识少的人请教问题,不觉得耻辱。
21、如果你喜欢一米姐姐讲的故事,请一定要(星标)我们哦!(文末有设置星标的步骤)
22、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23、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24、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敏:聪明;好:喜好。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2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6、(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7、近义词:不愧下学 虚怀若谷 移樽就教 不媿下学
28、错误用法:常误用为同学朋友同事之间讨论问题或请教长者。
29、不仅要向比自己年龄大、地位高的人请教,也应该向年龄比自己小的、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询问。只要他们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要努力去学,这样才能帮助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