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不辞长作岭南人全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全诗)

zydadmin2023-08-31  78

不辞长作岭南人全诗。一片冰心在玉壶,何须名苑更花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是李白游览荔枝林时写的。诗中描写的景色十分优美,让人人心生向往。1、“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上一句是什么?2、不辞长作岭南人全诗及释义 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上一句和作者3、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全诗。 是 什么诗义 是 什么4、“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5、日荔枝300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哪位诗人的名句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他到达惠州后,更觉得惠州风物,确实名不虚传

苏轼于元皊8年(1093)9月出知定州。在苏轼知定州期间,朝廷政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御史赵挺之等又搬出苏轼所撰的贬斥吕惠卿的敕文,弹劾他“诽谤先帝”。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创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关于岭南的优美句子

1、当走进岭南的白云湖时,各种各样的树木绿意盎然、勃勃生机,站在湖旁就感受到微风吹来的清爽,你沿着一排排柳树走着,那细长的柳枝仿佛为我们指引方向。

2、岭南的白云湖的花圃,花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花朵正竞相开放,都各自展示着优美的身姿,鸟儿也不甘示弱,为白云湖奏起了赞歌。

3、岭南的一座座的亭台楼阁在绿树中若隐若现,在湖的旁边更有重檐亭、游廊水榭和游船码头,无不凸显了岭南的鱼乡风格。

4、站在岭南重檐亭向远处眺望,微风轻轻地吹过,小草摆动着身躯,潺潺的流水,各种鸟类站在小石头上休息,形成了动静结合、色彩丰富的景象。

5、岭南的荔枝肉厚汁多,刚入口的时候,美味的果汁就流出来了,软软的果肉质感很好,一股淡淡的轻响在喉咙散发出来,完全吞下去时,让人回味无穷。

6、岭南的街道中间有一条小溪,清澈无比,贯穿整个街道,里面的鱼儿欢快地游着,荷花朵朵开放着,好像在互相竞争着自己的美丽清廉。

7、岭南的七星岩以岩峰,溶洞,湖泊为主,之所以叫七星岩是因为她排列如天上北斗,镶嵌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整个风景区群山壮丽,湖水清澈,尤为美丽动人。

8、岭南的群山叠起,山又像耸入云霄,攀登上山,山中的阶梯十分陡峭,让人望而畏怯。登上山顶,又是另一番的景象,灵鸟仙鹤,展翅飞翔,遥望远方壮观雄丽的景色,真令人叹为观止!

9、脚踏在这片冲荡着历史雄歌的岭南土地上,呼吸着馥郁浓厚的莞邑气息,重寻那走过硝烟的足迹,拥揽着创新文明的潮涌。

10、三日尽览侨乡秀,四季共享岭南色,玉林秀丽的山水,奇异的古迹,繁荣的商贸,锦绣的田园,侨乡的风情,总会令你依依难舍。

11、走进岭南,向四处望去,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就像花的海洋,那样美、那样妖娆。

12、岭南进入盛夏,天地便变成一个大蒸笼,热气烘得人浑身的毛囊汗腺油腻腻的,大脑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劲来。

13、远观岭南群山,草木葳蕤苍翠,云霞缭绕;近溯层峦,白云深处,苍柏掩映处,千年寺庙古痷里,香火袅袅,诵经朗朗。亭台香榭,极目远眺,可以把酒临风,高声吟唱,倒空心中烦杂。

14、在分界洲岛上看牛岭,常常可以看到如此的景象:夏季岭北大雨滂沱,岭南却是阳光灿烂;冬季岭北阴云一片,而岭南却是阳光明媚。

15、岭南的景,有蔚蓝如洗的天空、明媚温暖的阳光、清新湿润的空气、连绵起伏的青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原始幽静的红树林、波平浪静的海湾、清澈透明的海水、洁白细腻的沙滩以及五彩缤纷的海底景观。

16、岭南的冬,如烟雨江南的朦胧,青雾弥漫于都市上空的黯色,如淡烟飞舞,吹逝了凌乱的情绪,添增了淡淡的轻愁。

17、岭南秋意阑栅,冷雨凉风,均以辞岁而,而我却落陌于这墨黛淡烟的山水之外。清歌淡愁吞噬了秋色,寒了岁末这抹淡意的冬。

18、暂听一曲轻弦,且随风吟诵,于这岭南冬夜的灯景。浑泽中泛点醉意,却如这香茗熏落的珠滴,绵绵如晨雾清香中翠了的心事。

19、一曲悠婉的笛音,吹彻了这暮色中的山水,以一种哀婉的纯美,漫画了这珠江水域中的婳舫,以零落的诗行,吟唱了这岭南冷艳的妖娆。

20、冬夜雨,凉却了心头那抹末灭的情,碧水幽幽,将那湄婉转的水墨,绾成了魂牵梦萦的街灯,串成一曲轻烟淡雨的宋词,洗却了醉意似禅的阁檩。

在所不辞造句

1、不管中草药有多苦、多难吃,哪怕有些副作用或后遗症,为了解除痛的目的,也在所不辞。

2、我也想参加第二季的工作,普特带给我们这么多资源,能为普特的发展做出一份力,我们在所不辞!

3、我们为了自己的使命,为了社会责任感,为朋友、为别人、为国家做出更大的付出和贡献也在所不辞。

4、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5、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6、倘若你重视你的信仰,就必须抗拒假道理和错误的行径,即使这表示你要屹立独行,也在所不辞。

7、为他所热爱的祖国,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8、反而,若为了以色列的安全,需要跪吻他的脚掌,我也在所不辞。

9、她把自己放在上帝的手中,即使必须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10、这也意味着要切断真主党的补给,即使随后的陆海空封锁将把黎巴嫩的经济拖入绝境也在所不辞,如果这会造成数百平民的伤亡,几十万的人口的撤离,那也只好如此。

11、有些事情是有意识地和规律性地观察我们所感恩的事与物,为帮助个人与社区承受压力也在所不辞。

12、国姓爷和你是我的重生父母,只要能够为你们效劳,我就献出生命,在所不辞。

13、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4、在任何危险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为他的人类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5、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16、我也要感谢加利亚尼,我想和他来一次推心置腹的真诚的对话,只要能说服他,我将在所不辞。

17、年轻人又琢磨着报仇了,即使牺牲他们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但是,那些在战时留在家中的老年人,那些将失去儿子的母亲比较明智些,他们不会答应的。

18、所以我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达成目标。

19、我是否愿意向任何人传讲基督呢?即使是那些令我讨厌、使我避之则吉的人也在所不辞?

20、只要能使他的病好起来,我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21、一批缺乏诚信的开发商感到“吃亏了”,于是想方设法拒卖、退订或拖延时间,哪怕违反合同也在所不辞。

不辞而别造句

1、鲁智深在桃花山不辞而别,也没有忘记把金银酒器都踏扁了,裹在包袱里带走,好像有点对不住朋友。

2、劳动者应履行通知义务而未履行,自动离职或不辞而别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3、外国劳动者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违约,一般表现为不履行合同,如不辞而别,离开用人单位回国;

4、简温柔宽厚,对于宾利的不辞而别虽然伤心却不表现出来,不让家人为自己担心。

5、中国厂长提了一个关心的问题,而美国老板避而不答,并且不辞而别,中国厂长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6、后来华佗竟不辞而别,还留下一封书信大骂太守,太守闻讯果然大怒,命人追杀华佗,可是已经不及了,于是太守愈加愤怒,竟气得吐出许多黑血。

7、他有些不高兴,竟不辞而别了。

8、例如某公司从事产品技术设计的职工某甲,利用工作之便,在操作机时,把公司经过多年研究开发的某项技术成果全套资料调出,输人自备的软盘中,然后不辞而别。

9、在聘用外国劳动者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外国人不守信用,随意毁约,不辞而别的现象,给聘用单位造成了损失。

10、有部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并不是真正想去工作,而是把用人单位作为跳板,一旦户口解决了,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就要求调动或不辞而别,另谋高就。

11、他不辞而别,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12、有的毕业生甚至把协议单位作为跳板,在获得一定技能知识后,不是为协议单位努力工作,而是把所学知识作为获取经济利益或达到个人目的的筹码,达不到要求不是闹调走,就是不辞而别。

13、马先生的这种行事方式,熊十力先生不以为然,所以两位老友发生了争论,以至于后来熊竟拂袖不辞而别。

14、曼斯菲尔德在结婚当天就不辞而别,据她后来告诉好友埃达,是因为不能忍受有粉红色绸缎床罩和带粉红色流苏的灯罩的旅馆房间,这当然有点极端。

15、善妙得悉义湘不辞而别的消息时,压抑郁结的 *** 爆发了,她再也无法保持少女的矜持,发疯似地奔跑到大海岸边,希望能向挚爱的人倾诉。

16、同时,由于这些 *** 会计身兼数家,对他们缺少约束机制,一旦在利益上和业主存在利害关系,达不到目的不辞而别现象时有发生。

17、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辞退制度,规范辞退行为,杜绝不辞而别等现象的发生。

18、如果这个人辞职或不辞而别了,又没有制约手段,钱很有可能收不回来,由此造成很多单位应收款过大。

19、正如同冯至去哈尔滨一样,仅仅一年即回北京,他对一茶,也不过是书中偶遇,一时尚觉有兴致,转瞬即匆匆不辞而别。

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

不辞长作岭南人全诗如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意思是说,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芦桔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所以,为什么岭南的荔枝好吃呢?

首先,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历史上大致包括广东(含海南、香港、澳门)、广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原产于我国南部。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享有“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美誉。古文献中,荔枝最先名为“离支”,栽培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我国栽培面积1075万亩,居世界首位。荔枝品种品系有140个以上。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云南等地栽培最多。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北宋诗人苏轼的名句。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全诗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话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148960.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