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列,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而除夕、重阳节、中秋节是中华儿女祭祖的日子。
原为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历史悠久,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与寒食节融合。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有节气又有节日的。
仲春将满,晚春已至,清明节又冒雨迎来了一个新的丑陋的一年。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短语——“清明时节雨纷纷”。
小杜的《清明》可以说是一首具有极高人气和知名度的清明诗,历代文人的作品中不乏咏怀清明的佳作。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和两种风格。
习惯了唐诗的飘逸,不妨佩服一下宋诗的飘逸与内敛。选择4首宋代诗人的诗词背诵清明诗,可以借鉴。
我在没有花,没有酒可以喝的情况下过清明节,这样孤独和贫穷的生活,就像寺庙里的和尚一样,一切对我来说都很压抑和孤独。昨天从邻居家讨论新火种,到清明节的早些时候,在窗前照明,坐下来学习。
按时间顺序,从北宋诗人王禹偁的《清明》开始。
宋初名臣王禹偁,因“北宋女僧奸淫徐铉”,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侍郎。这首诗写于商周时期。
一个“孤独”和一个“苦涩”充斥了整首诗。诗人用白描的方式描述了文人的困境。清明节本来是踏青赏春的日子,他却没有酒喝,没有花做生意。他本该是一个惹起春潮的风流书生,却像山寺里的和尚一样“不近红尘”。昨天就连新点的火也是邻居问的。就用它在黎明点亮窗前的灯看书吧!
清明时节桃李笑,野田荒葬只悲。雷声刺痛了龙蛇,雨水让郊区原本的植被变得柔软。人们乞求牺牲玉娇妾,但石干被不公正地烧死。愚人千年知是谁,蒿山满眼。
这篇《清明》是“苏门四子”之一黄庭坚写的。黄庭坚,本名鲁直,本名古山道士,晚号伏翁,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
这首诗写于北宋末“元佑党争”时期。全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清明时节,春风繁华的“桃李”,田野里无人问津的“瘠葬”,一片“笑”,一片“愁”;明明是一个介子推,向扫墓人讨要祭祀后剩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吹嘘自己是被别人请去吃饭的齐人,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做官。其中一个愚蠢但谦逊,另一个聪明但自持。贤者愚者,千年之后,依然一无是处。
最后一句,既有对历史的感悟,也有对自己保持初心的自嘲。
当原始的绿色田野荒芜时,春天围绕着远山和花园而来。在微风中追逐风的红色花瓣,穿过摇曳的小巷;当他感到困倦时,他就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在小溪的小溪边休息。苏不应该拒绝这杯酒,不让最真诚的心去喝,只怕风吹花,碎片满天飞。再说,今天是清明节,而且还碰上了好天气,很适合游玩,但不能离开。
这首《走在郊外是事》是北宋理学家程颢写的。
程颢,本名伯春,明道人,在国际上被称为“明道先生”,与弟弟程颐并称为“二程”。他是理学的创始人,洛学的代表人物。
这首歌诗中的清明节是个好日子。野生,绿色,红色...他们都在描绘春天。诗人一定是遇到了一两个朋友去郊游,有了一次奇妙的相遇。就是眼前的美景,身边有好朋友。你说“不妨游而不忘归”,是想说服谁?我怕我是陶醉在清明节的自己!
全诗多是写景,抒情直白,简洁易懂,但又不像一个理学家。
山的南北有许多坟墓,清明节到处都是祭品。灰飞成白蝴蝶,泪和血染红杜鹃。夕阳西下,狐狸睡在土堆上,黑夜回到孩子们对着灯笑。只要你还活着,就尽情享受你的美酒,尽情陶醉吧,在你死后的坟墓里,一滴也尝不出来。
这首《清明》是南宋诗人高柱写的。
高俅(1170 ~ 1241),初名公弼,后改称朱。字九万,名居卿(古有“剑”),浪迹江湖,是江湖诗派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旅行家”之称。
前四句是清明时节人们扫墓的真实写照。周围的山上有很多坟墓,前来祭扫的人在亲人的坟前忙碌着。纸烧成灰,风像白蝴蝶一样吹走;逝者已矣,但依然健在的亲人却因阴阳相隔而泣不成声。
日落之后,狐狸回到坟墓里睡觉;晚上回来的孩子,笑得就像昨天一样。这句话很巧妙!拿狐狸的死冢和眼前流着泪回到“笑灯”的孩子比。
最后,“人生有酒必醉”,颇像李白“及时行乐”的豪迈风格。人生不到100,即使后人前来祭拜,祭酒如何流到坟前?有好酒就趁活着喝个够!
还有很多和清明节有关的诗词文章,倾注了人们不同的情感。那么,关于清明节的诗《回忆》,你还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