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画家仇英,本名石舟,祖籍江苏太仓,后迁居吴县(今苏州)。他出身贫寒,自幼辍学,学画,后随周晨学画成为画家。仇英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他无所不能。擅长绘画、水墨、白描,能用各种笔触表现不同的对象。人们称他、周忱、唐为“三大家”,后人称他、沈周、文徵明、唐寅为“明思家”。
上集回顾:这位全才画家诞生于过去500年(上)
03
全能画家
中国的绿色景观出现在魏晋时期。经过宋代画家赵玲琪、赵伯驹的发展,以及元代赵萌的“复古”,园林绿化开始有了人文气息。但此时的绿色山水依然不是绘画的主流。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山河》。故宫
明代中后期,诗书画结合的文人山水非常时尚,但在青绿山水方面有所建树的画家仍然不多。沈周和确实画了许多文人风味的小绿山水,但在吴门之中,仇英画的大绿山水最好。
明代仇英桃村草堂图中轴线(部分)。故宫
在绘画史上,董其昌是一位苛刻的批评家。关于绿色景观,他曾说:“李昭道派是赵伯驹和于波,他们非常细致,有士气。那些被后人模仿的人,在作品中是优雅不起的。如果丁原野夫和钱顺举是一样的。隐藏了500年,他有一个敌人的父亲,他对文若太师(文徵明)印象极为深刻。这一家太师的画,不能不逊于秋。”这就是说绘画史上有很多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但是很多人的画只有精致,没有典雅。五百年后才有了仇英。论绿化景观,连文徵明都不如他。
明·仇英的《桃源仙境》。天津博物馆
虽然董其昌认为作为文人画家,仇英学识不够,属于画家之流,但不得不承认仇英功夫了得,尤其是青绿山水。
似乎仇英天生谦逊。不管是古代画家还是当代画家,只要是强项,他都愿意努力学习。因此,他的绿色风景画既有古典传统的工整精致,又有当代气息的优雅趣味。
仇英的绘画是兼职写作,他的健康状况良好。他晚年的画越细致,越丰富多彩,他的画就越精细。而且性格稳重,画了好几年了,气息始终如一。这对于同样是职业画家的唐寅来说是不可能的。
明的《林卷》(局部)。故宫
他的《清明上河图》只有两个手掌宽,却有五米多长。里面有所有的人物,建筑,桥梁,商店。他继承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风格,但用绿色的山水来描绘苏州城的活力。
长卷沿着运河从苏州郊区的风景到虹桥,到城门,到西郊。它以一幅田园风光开始,以金明池宫阙和龙舟船结束,呈现出《园林杂记》中描述的繁荣景象。画中人物2000多个,每个人的身份都可以从他的动作、神态、服饰、道具中读出。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辽宁省博物馆
仇英的画作《清明上河图》流传也是有条不紊:明末在项嘉兴家中,清代乾隆年间入内府,后在乾隆、嘉庆、等地传承收藏。上世纪20年代,末代皇帝溥仪将其带到东北,后成为民间。1950年,在东北博物馆的临时库房里,“国民之眼”杨先生发现了它与张择端的真迹。
明·仇英《独乐园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我从仇英的周辰那里学到了界画和花鸟的基础,从文徵明和古人那里学到了山水的风格,而唐寅师兄则为他开辟了另一个园地——仕女画。他画的仕女画可能不如唐寅作品中的人物灵动感性,但仇英的优点是色彩更悦目,细节更精细,更善于捕捉人物动作的瞬间画面。这些瞬间被他敏锐地感受到后,像相机定格一样落在纸上,显得格外生动。明末藏书家蒋绍枢曾说,仇英的仕女画“传神传神,虽复(于周),未能通。”
明·仇英《汉宫春晓》(局部)。在皇帝的宝藏里
然而,在秋英画作中的人物中,女性并不是最突出的。他更擅长的是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再现。蒋绍书形容它们“精致、美丽、典雅,无古人之耻”。
如《竹院古画》描绘了苏轼、米芾等人欣赏古玩的场景。院子里长着竹竿,男孩子在泡茶,小狗在嬉闹。这是一种活泼快乐的生活。
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竹院古画》(局部)。故宫
《捉柳花图》出自唐代白居易《别柳枝》绝句:“谁能多学儿戏,捉春风中的柳花?”以及宋代杨万里的《睡在初夏》:“梅叶酸软齿,芭蕉叶绿纱窗。每天无情地睡,看孩子捉柳花。”
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捕柳图》(局部)。故宫
《南国秋水》,摘自《庄子·秋水》,是河神与海神的对话,通过水来探讨宇宙与世界的相对关系。仇英选择用文字来表达抽象的哲学概念。画中男子为“南中国”,面向无边无际的大江,而站在桌边的女子为“秋水”,意为“秋水将至”。
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江南秋水》(局部)。故宫
浔阳琵琶页出自白居易《琵琶行》。画面中,主客正在听一个商人女子在船上弹琵琶,而暮色笼罩下的群山,茂密生长的枫叶,月光下的小船,提着灯笼的侍从,捧着一壶温酒的少年,都出自诗中。
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浔阳琵琶图》。故宫
04
雅俗共赏
由于仇英年轻时没有受到诗词书法礼仪的熏陶,他的画大多是“差钱”,也就是只出了一个钱,盖了章。他的名字总是“施父制”在角落里,印章总是在一个葫芦的形状与他的名字“施周”刻在里面。
在苏州的这些文人画家中,仇英可能是一个异类。他是个手艺人,后来以绘画为生,一生专注于此。他不擅长诗歌和书法。当时的绘画是一种综合艺术,诗、书、画融为一体,诗、书是“画外功夫”,也是评价绘画的标准。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仇英一直被置于一个略显尴尬的位置。
明仇英《上林图》(局部)。在皇帝的宝藏里
虽然仇英的画经常受到好评,但他在当时从未被视为画家或学者。虽然唐寅也以绘画为生,但毕竟唐寅曾经拿过奖,所以即使他后来以卖画为生,也不算是一个完整的职业画家。当时有些画论家认为唐寅高雅,仇英低俗。
董其昌说得更尖锐,“都是学习者的人,不是发图的人,而是欣赏的人。”可见他从来不觉得仇英的画是为了气质,而只是为了实用。
明仇英的剑阁图。上海博物馆
仇英真的不是一个文人画家。他没读过书,不会背诗写赋,书法也不好,更别说参加科举以求功名了。但这恰恰让他可以专注于自己绘画的提升,而不是为别人着想。董其昌也有一段描述仇英绘画的文字:“我真正的父亲作画时,听不到崇尚编钟的声音,如隔壁的簪声,也很难关心他的技艺。”
作为明思家的一员,不像其他三位,他在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记录,历史上留下的关于他的记录很少。后人想知道他的生卒年月,还要在别人给他的画上留下的铭文里。
明仇英画了文徵明的书“赵萌为茶写经典”。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清代吴升《大观录》二十卷:“仇英才情异,其初学绘画,闻太师父子皆知。京,李,收藏天下之最。入馆十余年,与沈、唐、文并称四大宗师。”短短五十字几乎是仇英的生平传记。
作为一位“全才”画家,现存唯一的画像是清代画家李所作。这幅画印在丝绸上,现在挂在苏州博物馆西走廊尽头通往二楼的楼梯上,上面写着“吴派”字样。
清代李的画像。苏州博物馆
他真诚、真实,也许渴望一个文人画家的身份,但他从不以激烈的方式落笔。在外界的各种质疑中,他依然顺从,不固执,每一笔都忠实地表达自己。
仇英的书法作品、诗词歌赋所剩无几,也没有可供人们津津乐道的八卦。这位不起眼、自学成才的画家,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了艺术史上伟大的艺术家。
参考资料:
作为一名工匠,他一生都在画画。
工笔国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