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常常响起父亲清朗的嗓音,那时我还不善解人意,不知道父亲口中所诵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的婉转缠绵,只知道它仿佛是父亲内心苦涩的抒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今,父亲已不在,但这首词却似乎更加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畔。
父亲喜爱古诗词,尤其崇敬苏轼,每每提起苏轼,眼中都充满了敬仰之情。他说:“一个能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妙笔生花的人,一定是经历过世事的智者。”
记得从前,每到父亲生日,我们家总会拿着他喜欢的《唐诗三百首》朗诵,尤其是其中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父亲从不喜欢拥挤喧嚣的城市,他喜欢登高远望,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平静和恬然。我常常想起父亲登高时的样子,那是一种让人心生敬意的英姿。
父亲还特别喜欢写文,他的文笔潇洒,善于借物言志。其中一篇《小石潭记》的开头,至今仍然让我感动:
“余嘉陵路,出峡东门,过废桥,登山行十里许,中有小潭,名曰石潭。”
这篇文章描写了父亲旅行的经历,他以一种淡淡的情感,诉说着人生的沉浮波折和命运的起伏跌宕。读完这篇文章,总让我感慨良多。
父亲一生追求自由和宽广的胸怀,他曾说过:“海岸是连接自由和希望的桥梁。”
有一年,我们全家去北戴河游玩,父亲在海边听了一遍名曲《浪淘沙·北戴河》,对于这首词,父亲评价很高:“巨大气势中又纯美质朴,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注脚啊!”
如今,想起那次北戴河的旅行,已是满心怀念。
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是病痛和离别的一年。在那一年,他常常会喃喃自语着李白的《行路难·其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年我走进医院,看到父亲面庞上的皱纹越来越多,再也难以掩饰那一份痛苦和无助。但他仍然毫不退缩,他想让我们知道,行路虽难,但逆流而上的精神永远不死。
父亲走得太匆忙,没有来得及告别。但他留给我的文化和思想的遗产,却是悠久而珍贵的。我怀念他,渴望在古诗词中感受他内心的感慨和情感。他的教诲激励着我,让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战胜困难和永不放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