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迎“神”送神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被称为“元旦”或“元日”,在中国文化中,“元”即“开端、开头”的意思,故而称为“元旦”。相信大家对于元旦有所了解,但你是否知道,每年的元旦,还有着许多民间风俗呢?
中国传统文化中,初一是祭神的日子。人们会在此日上香祈祷,迎接灵明上天,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降临好运。同时,还会用鞭炮、烟花等形式驱除恶灵、鬼怪,宣扬祥和、欢乐的氛围。
初五:瑶族的探花节
在中国瑶族的文化中,每年的正月初五被称为“探花节”。人们会穿戴鲜艳的服装,奏起欢快的乐曲,载歌载舞地欢庆探花节。这一舞蹈祭祀活动,代表着祭祀人祖神、神仙、辟邪、长生不老等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一种展示瑶族族群文化、社交交流的载体。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属于传统的节气节日。民间习俗认为,二月二龙抬头之后,春天就正式到来了。各地的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与龙有关。例如,在福建莆田地区,人们祭祀神龙、舞龙、燃放烟火等庆祝活动。而在湖南衡山,人们则要分别用水龙、山龙来煮饭,取谷鼓声响兆丰收吉祥。
三月三:踏青节
三月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标志着春天的真正开始。这一天被称为“踏青节”,是许多民间传统习俗的载体。在这个充满生气的季节里,人们会到郊外踏青、荡秋千、斗牛、赛龙舟等活动,去迎接春天的到来,享受绿色春天的美好。
五月五:端午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之外,还有很多地方有着特殊的民间风俗习惯。例如在湖南岳阳,人们会舞狮、放松、举行荡秋千比赛等活动。而在浙江义乌,传统的吊蒲节,是一项让人心旷神怡的逛花会,人们在“吊蒲节”前后前往花市,购买蒲葵作为装饰,传承着民间的文化薪火。
七月七:七夕节
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起源于我国民间传说。古代传说,牛郎织女久别重逢,天上银河水洛清浅,一年一度的情人节恰逢七夕。这一天,人们纷纷庆祝,放爆竹、吃糖果、留言信等。而在古代,七夕节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即是女子们会向牛郎织女借贷晾衣杆,以表示渴望家庭美满、婚姻幸福的愿望。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早的节日之一。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还有着许多民间的习俗。例如在浙江绍兴的显庆宫会,人们在祭祀嫦娥之后,都会燃放天灯,让节日氛围更加浓厚。而在广西的壮族,人们则会在这天赏月、拜神、舞狮、祭祖、吃团圆饭等。
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意为九九归一、居然归于初,表示万物生命旺盛。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踏秋、插茱萸,祈求渡过难关、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迎接寒冷的冬季。同时,在传统文化中,“九”与“长寿”也有极大的关联,重阳节也成为许多人祖神、祭祀族长等的节日。
十月十:小年节
小年,意为除夕前的一年,是中国农历月份计算中的一个时间节点。在小年这一天,民间很多地方都会燃放鞭炮、上灶、贴春联、扫尘闹新岁等,以祈求新年吉祥如意。小年也是各地俱乐部、俱乐部竞赛比赛的开始,为新年的到来预热。
十五:下元节
下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十五日,在这一天,人们会放水灯、河灯,在海滨、湖泊、水库等处点灯,祈求平安、家庭和睦。据传说,南宋时期,名士辛弃疾在夜游钱塘江时,看到一位老妇人在河边放河灯,让他产生了破译生死的想法,所以下元节时,人们将真灵验证特别于这个时间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