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

zydadmin2022-04-18  83

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1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2],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3]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 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4]!者[5]回去也,千万遍阳关[6],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7],烟锁秦楼[8]。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1]金猊:狮形铜香炉。

[2]红浪:红色锦被乱摊在床上,像波浪一样。

[3]宝奁:华丽高贵的梳妆镜匣。

[4]休休:罢了罢了。形容宽容,气魄大。

[5]者:通“这”。

[6]阳关:语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被谱为琴曲,唐时盛唱,多作送别曲。

[7]武陵人远: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他回头重新寻找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去路了。

[8]秦楼:借指自己的居处。

【赏析】

本词抒写了词人对丈夫的依依惜别和深深的思念之情。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非常好,但因为各种原因,夫妻双方要忍受离别和相思之苦。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离愁之苦,“日上帘钩”前五句,词人从行动、举止、精神状态等方面刻画了自己的慵懒之情:香炉已经冷了,而不去换新香点燃,被子胡乱地铺着,迟迟不肯起床,日上帘钩时才起来,连头也不想梳理了,任凭尘埃将化妆盒覆盖。一个名门之后,大家小姐,怎么会这样呢?“生怕离怀别苦”一句点出了原因所在。紧接着,一句“多少事,欲说还

休”,将词人万种愁情,一腔哀怨的复杂心情以及怅然若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丈夫要远行了,有许多话想说,可话到嘴边,没有说出口,因而更增加了愁苦之情。因为词人知道假如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会给丈夫带来烦恼,所以甘愿把痛苦埋藏心底。

接下来,词人又说“新来瘦”,为什么呢?并非饮酒伤身,也不是悲秋,完全是因为离愁在折磨自己。这里作者没有直接点出原因,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想,手法细腻,妙不可言。晚清著名词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对这三句极为赞赏,认为:“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继而,词人用“休休”二字来了个大跳跃,直接写了别后的情形,省去别前如何缠绵和送行而感伤的场面。借用《阳关曲》这样的送别曲,再一次表明,别离是难免了,罢了罢了。“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两句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概括得极为精确。词人担心别后再也不能相见,像《桃花源记》中的捕鱼人,然后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希望“流水”能证明她的痴情。最后,“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与之前的“新来瘦”呼应,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和相思之情。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2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2,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3,怎一个愁字了得?

1将息:休养,调理。

2损:极,表示程度极高。

3次第:情形,光景。

我的周围一片冷清,一个人若有所失、东寻西觅着,眼前正是万木萧条的秋景,心里不禁涌起一股凄凉

的感觉,让人痛彻心扉。特别是秋天的天气忽热忽冷的时候最难让人保养身体。吟上三二杯薄酒也无法抵御晚上极度的寒冷。忽然看见天空中掠过一行行秋雁,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又勾起了我的无限伤心。仔细一看,这些大雁不正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如今大雁依旧,物是人非,再也没有什么书信捎来了,这更使我感到伤心。

秋风中凋落的黄花落瓣纷纷,堆了一地,满目凄凉

,这些花憔悴得不忍观看,可现在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窗边,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正忧苦之时,到了黄昏偏偏又下起了绵绵细雨,雨水一点点滴落在梧桐树的叶片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情形靠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

【悲戚之美】

这首词,是词人在一个秋天凄清的环境下的所思所想所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说明作者心里从一开始就浸透着失落与凄凉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因为当时作者刚刚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丧等接连打击,一个人孤苦郁闷,内心愁苦万分,但又没有地方排解忧愁,所以只得“寻寻觅觅”,结果还

是一片茫然,周围仍是“冷冷清清”。于是作者产生了更加悲戚的感叹,使整首词都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赏析】

李清照的这首词巧妙地使用了叠字,比如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这七组十四个叠字非常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愁苦之情。这十四个叠字看起来平平淡淡,像是信手拈来,其实背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正所谓“工夫在诗外”,说得就是要想使自己的写作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

【启示】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是作者南渡不久后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亡给了李清照巨大的打击,使她长期颠沛流离、痛苦不堪。在旧封建社会,女人没有社会地位,更别说发言权了。但李清照却依靠自己的努力,突破了社会的束缚,写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词篇,表达了一个女性强烈的爱国情怀,令后人仰慕。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3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1]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2]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注释】: [1]扃(jiong1):门环、门闩等。在此谓门窗关闭。 [2]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作“远安”。

【简析】: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即1129年初,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不单是她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

起句直接采用欧阳文忠公《蝶恋花》词首韵“庭院深深深几许”全句,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第二句:“云窗雾阁常扃”是用韩文公《华山仙女诗》“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强“深”的意境,“常扃”与陶靖节《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词境静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钩线,着一“渐”字,为点睛之笔“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老”字,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悲恸欲绝的境界

上片造境,下片言情。“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建炎之初,清照抒写了许多语悲意明的政治诗,希望朝廷能以社稷苍生为重,谁知中原恢复大业竟至蹉跎。词人面对着南渡偏安的悲剧,既伤北宋之亡,又痛平生所业尽岸东流,百感交集。“谁怜憔悴更雕零”破碎山河无人收拾,词人憔悴瘦损、流落江南。“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以写实结。元宵在北宋是万民同乐的灯节,试灯,乃北宋官民预赏灯节之俗,今则“试灯无意思”;清照初到建康,踏雪登石头城,北望中原,今则大势已去,恢复无望,而金兵日炽,惨酷的现实哪里还有心情去预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4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衹是无情绪。[1] 人何处, 连天芳草,[2] 望断归来路。

【注释】: [1]衹:音只,仅仅。 [2]芳草:芳香的青草。

【简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在“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5

蹴罢秋千,[2] 起来慵整纤纤手。[3]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4] 袜刬金钗溜。[5]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注释】: [1]明代杨慎编《词林万选》首标此词为李清照作,而明代杨金刊本《草堂诗余》又题作苏轼词,明代陈耀文编《花草粹编》等又作无名氏作品。

[2]蹴(cu4):踏。 [3]慵整:懒整。 [4]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5]袜刬(chan3):穿袜行走。

【简析】: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23435.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