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

zydadmin2022-04-21  78

春天的钟声响起,春节的脚步声响起,祝春节的钟声,敲响你心中的快乐音符,吉祥祥和,如春天的脚步紧紧地连在一起!春花秋实,我永远和你在一起!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1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年代:宋代 作者: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除夕,作者由谪徙郴州时,为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之一。全词于浅语

、淡语中蕴有深远意味,抒写了无比哀伤的情感,寄托了沉重的身世感慨。

起首二句,词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词人枯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望。环顾所居的庭院,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节日气象一点也看不到。自“湘天”至“庭院虚”,寥寥十二个字,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

,而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从寥廓的湖南南部的天空,到蜗居一室的狭小的贬所尽包其中。而在凄凉孤寂的氛围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因为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炉守岁,个中意味,耐人琢磨。

“丽谯”二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 ,等待着天明。丽谯

,指城门楼,语出《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小单于》是唐代大角曲名,诗人李益有《听晓角》诗云:“无数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除夕之夜,人们是阖家守岁,而此时此地的词人却独居在与世隔绝的“深沉庭院”之中,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门楼上传过来的画角声。这种种声音,仿佛是利箭,是乱石,不断地刺激着、敲打着词人的心灵

。在这种情况下,词人是怎样熬过“一夜长如岁 ”的除夕,可以想见。

“迢迢”二字,极言夜之长;加一“清”字,则突出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而一个“徂”字,则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然而到了过片,词人却以快速的节奏发出“乡梦断,旅魂孤”的咏叹。自从贬谪以来,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这个“乡”字当是广义,包括京都和家乡。词人日日夜夜盼望着回乡,可是如今却象游魂一样,孑然一身,远谪南州。当此风雨之夕,即使他想在梦中回到家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了梦境。“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着无比深沉的感情。至“峥嵘岁又除”一句,词人始正面点除夕

。峥嵘 ,喻不寻常,此言岁月之艰难。然而着一“又”字,却表明了其中蕴有多少次点燃了复又熄灭的希望之火

。言外之意是:一个又一个除夕到来了,接着又消逝了,词人依旧流徙在外。

词的结尾意思是说,在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而自己贬在衡阳以南几百里的郴阳,连雁也看不到了,何能带来书信呢?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二事,贴切而又自然。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本来是汉朝使臣诈骗匈奴单于的话,后人却把它当事实引用

。据说“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见陆佃《埤雅》)。

此词写除夕之夜难眠的冷寂环境和孤凄心情,以及被贬日远和音信久疏的痛楚。全词笔触精致,用典贴切,景语、情语、浅语、淡语融为一体,含蓄巧妙,意味深长

,正如清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所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2

玉楼春 己卯岁元日

年代:宋代 作者: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作品赏析

【注释】

①莲花漏:一种状如莲花的铜制漏水计时器,相传为庐山僧惠远所造。

②酴酥:即屠苏,酒名。

③东君:春神。

【评解】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集评】

《词林纪事》:泽民诗文,有闲暇自得,清美可口之语。一吟一咏,莫不传唱人间。曼声歌之,不禁低徊欲绝也。

薛砺若《宋词通论》:其词明倩韵致,风度萧闲,令人百读不厌。

后来如白石、玉田诸人,作风尤与此为近。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3

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

年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除夜:除夕。 立春:周密《武林旧事》说:“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

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掌管予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是月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

分赐……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

②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

③尊俎:砧板。

④玉纤:如玉般的纤手。 擘:剖开。

⑤幽素:幽情素心。

【评解】

这首词扣紧“除夜立春”,咏怀节日,更抒发怀人之情。

上片写家人除夕守岁以及迎接新春之乐。剪红裁绿,西窗添烛,笑声莺语,迎接新

年。下片写立春所用之春盘黄柑,曾是伊人置办,如今春已归来,而伊人不见,相思成

梦,眼前惟有落梅成阵。全词构思精巧,委婉含蓄,为古今读者所称赏。

【集评】

彭孙遹《金粟词话》:余独爱梦窗《除夕立春》一阕,兼有天人之巧。

许昂霄《词综偶评》:换头数语,指春盘彩缕也。“归梦”二句从“春归在客先”

想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字婉细。

陈洵《海绡说词》: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与“新腔一

唱双金斗”一首同一机杼,彼之“何时”,此之“旧”字,皆一篇精神所注。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人之常情。除夕,恰恰又逢立春 ,浪迹异乡的游子 ,心情之难堪,正是“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这首词上片极为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从而反衬自己的凄苦。

先写立春 。“剪红情

,裁绿意,花信上钗股。”“红情”、“绿意”指红花、绿叶。赵彦昭《奉和对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诗:“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 ”。花信

,指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立春,人们剪好红花绿叶,作成春幡,插鬓戴发,以应时令 。春风吹钗股,象是吹开了满头花朵。“花信上钗股 ”,着一“上”字 ,运笔细腻

,可与温飞卿词“玉钗头上风”(《菩萨蛮》)媲美 ,似比辛稼轩词“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更显风流。

再写除夕守岁。“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夕阳亦像人一样,对即将逝去的一年恋恋不舍,不肯轻易落山

,同时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给人新的希望。这两句已有除旧迎新之意 ,切合“ 除夜立春”的题意 。“放”用字尤其贴切 ,显示出梦窗炼字的功夫。 “有人添烛西窗

,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终于,除夕之夜降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

,笑声不绝,在莺啼声中迎来了新春的清晨。“新年莺语”,援用杜甫“莺入新年语”(《伤春》)诗意。

以上的一切,欢欢喜喜,均为客居他乡者的耳闻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围的热闹与欢乐更加反衬出作者的寂寞和哀伤,而且使这份寂寞的哀伤更让人难以承受。这位客居、有家难归的人,失去了与亲人团圆之乐,真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无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不能不唤起下片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回忆

。陈洵评此词云:“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海绡说词》)换头云:“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借指宴席。词人仿佛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纤纤玉手为自己破开黄橙,那幽香似乎还萦绕在周围。回忆及此,当然别是一番滋味

。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衬处境之可悲 ,人之欢乐反衬己之愁苦,此处又以昔之温馨反衬今之凄苦。

对往事的追忆、神往,终于走进了梦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递,过去的美好回忆,连梦中也难以追寻了:“归梦湖边,还迷境中路。”湖水如镜,梦影朦胧

,难觅归路。往事散如轻烟,徒增无穷怅惘而已。往事如烟,而今,与谁相对呢?“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

,又相对、落梅如雨。”吴霜,用李贺《还自会稽歌》字面:“吴霜点归鬓。”如今是春风吹融了冰雪,可是永远不能销去飞上鬓角的寒霜,已经够可悲的了;更何况,落梅如雨,斑斑白发与点点白梅相对

,这岂不令人凄绝!杜甫咏梅诗意:“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与此词意趣相一致。

梦窗此词委曲含蓄 ,欲藏还露,颇得清真风神,而其抒情笔触又了然可寻

。吴梅论梦窗词云:“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细心吟绎,觉味美于方回,引人入胜,既不病其晦涩,亦不见其堆垛。”(《词学通论》)自是研讨有得之言。真情实感是艺术的生命。有真情流贯其间,则无论表现为何种形式与风格,都有其动人之处。此词后半,愈来愈奇。

“归梦湖边 ,还迷镜中路”,意境的幽深冷峭,词中少见,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踏莎行》),可与比照。歇拍处,情意的痛切,设想的妙巧

,堪与东坡咏榴花词“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贺新郎》)前后相映生辉。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4

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年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在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他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他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等以为戏。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举以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

,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 ,来反衬自己“ 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

,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

,“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

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 ,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作者急切盼望春来 ,盼望“花”开 ,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

”;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平时言行我们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今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

”,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悙“参决国事

”,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 。上饶离临安不远

,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

”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5

元日

年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品赏析

[注释](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2)屠苏:美酒名。(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4)桃:桃符。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27314.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