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清明节的伤感古诗词

zydadmin2022-04-28  58

清明的细雨像死人的哭声。清明的花儿芬芳,仿佛盛开着点缀清明。阳光明媚的下午是最灿烂的,就像人们回家的心情一样。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朗读清明节的伤感古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朗读清明节的伤感古诗词1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朝代:唐朝|作者: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注释

陆郎即陆绩,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三国时东吴的才子。

细荇:荇菜。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具心形叶和香蕉似簇生块茎。茎细长,节上生根,沉没水中。叶对生,漂浮水面。夏秋开黄花。嫩茎可食,全草入药。

屐齿:古代人所穿用麻绳所纳的鞋的鞋底。

廻:远也《说文》。

格律:仄起格式的七律。逐字古仄一屋,节字古仄入声九屑,滑字古仄入声六月、八黠,急字古仄入声十四缉,夕字古仄入声十一陌。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游春的诗作。首联写的是作者为了寻找三国东吴大才子陆绩的遗迹,在清明节这个大好的春光里,在山里住了好几个晚上。颔联和颈联描写游春回归的细节:船因为水中刚刚生长出来的荇菜的羁绊,船头不时地打滑,在醉态中踩坏了路边的野花,足底却留下了花的香气。忽然一阵疾风把云从远远地山那边刮过来,等到雨停了,田间的水仍然不断地从田间流向池塘。尾联写诗人被这样的景色迷恋住了,在低声赞美的同时还不得不回首西看,雨后夕阳的斜照十分绚丽,满耳都是欢乐的蛙叫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朗读清明节的伤感古诗词2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清朝|作者:顾太清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赏析/鉴赏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输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朗读清明节的伤感古诗词3

清明

朝代:宋朝|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翻译/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

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赏析/鉴赏

兴趣或习惯的原因,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的用功程度,我们虽然不推崇“兴味索然”,但是应该学习古人那种读书的毅力。

朗读清明节的伤感古诗词4

清明日独酌

朝代:宋朝|作者: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翻译/译文

一个地方官清闲的职位唯有(团练)副使,一年之中清冷的节日只是清明节。

春去春来什么时候是尽头,闲恨闲愁所到之处就萌生。

燕子和黄鹂争相鸣叫,柳絮和树荚竞相飞扬。

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赏析/鉴赏

诗题点明诗意、诗境,透露出诗人的谪宦之苦。

首联中“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明的时令特点,都表现了诗人的谪居之感。

颔联表面上看是恼人的春,实际上是让诗人惊心的“闲”。颈联的“夸”与“斗”两字生动传神,用拟人手法凸显春天的生趣,同时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被贬愁绪与眼前的大自然美景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希望回归自然、脱离世俗的愿望。

尾联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诗人情绪变得十分洒脱,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整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言浅情深、意味深长。

朗读清明节的伤感古诗词5

阆山歌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古诗简介

《阆山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此诗前六句叙景,后二句述情。全诗记叙了阆中清明祭祖的盛况,并表达了对中原时局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忧国爱民之情。《阆山歌》专咏阆山之胜,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它与《阆水歌》一起成为杜甫在阆中时期的代表作。

翻译/译文

阆州城东的灵山呈现一片白色,而阆州城北的玉台山则一片碧绿。松树上浮着欲尽不尽的云彩,江浪摇动着将崩未崩的石头。虽然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当地的子孙后代却从来没有与祖先灵魂或相会。虽然世界上没有鬼神与人能真正相会,但这里的祭拜盛况可与嵩山、华山的清明活动相匹敌。中原地区的战争尚未结束,应建个茅屋来把青纱幔挂于屋址的墙壁上。

注释

⑴“阆州”二句:点出阆州名山及其方位。灵山在阆州城东北十里,传说蜀王鳖灵登此山,因名灵山。玉台山在阆州城北七里,上有玉台观,唐滕王(李元婴)所造。杜甫另有《玉台观》诗。灵山:一作“雪山”。玉台:一作“玉壶”。

⑵“松浮”句:写山上,欲尽不尽云,即所谓薄云。松浮,指松枝在摇动。

⑶“江动”句:写山脚,将崩未崩石,即所谓危石。江动,指江水在涌动。未:一作“已”。

⑷“那知”两句:先写出脚下,后写山上。根,石根,亦即山根。江流汹涌而石根不崩,安知不是有鬼神呵护。所以浦起龙说:“那知其无,正见其有。”气,气象。嵩华,中岳嵩山与西岳华山。敌,匹敌,即“草敌虚岚翠”之“敌”。是说灵山、玉台可与嵩华并高。见阆山而联想嵩华,已逗下“中原未归”意。

⑸中原:地区名。广义指整个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一带。此指前者。格斗:指安史之乱。

⑹“应结”句:一作“应著茅斋向青壁”。茅斋:即曾由阆中后人建存于古城内的“杜甫草堂”。著:一作“看”。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状其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34375.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