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高考重点诗词赏析

zydadmin2022-04-30  54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你知道辛弃疾有哪些诗词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辛弃疾的高考重点诗词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辛弃疾的高考重点诗词赏析1

水龙吟·补陀大士虚空

[宋] 辛弃疾

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作品赏析

原序: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

【注释】

①此闲居带湖之作。类:像。观音:即佛家所谓观世音菩萨。补陀:梵文音译,即补陀落伽山。佛经谓观音菩萨说法之处。按:补陀,一般作普陀。今浙江普陀县东有普陀山,以供奉观音佛像为主。辛词首句称观音为补陀大士,并不确切。  领略探索雨岩之美。虚实相生,巧为比喻,尤富想象,出以瑰丽、神奇、幽秘之境界。妙笔最是岩间飞泉音响之美,或卧龙鼻息,或洞庭仙乐,或松吟风雨,令人耳不暇给,美不胜听。更冠以“又说”、“应是”、“我意”,以致“竟茫茫未晓”,渲染出一派神幻迷离气氛,令人惊叹之馀,顿生一探为快之心。

②“补陀”两句:雨岩的状态如观音凌空,有谁知道它从何处飞来?虚空:凌空。翠岩:绿的岩石,即指雨岩。

③“蜂房”三句:雨岩如万点蜂窝,其间似相通又似各不关连,宛若一扇扇玲珑小窗。黄庭坚《题落星寺》诗:“蜂房各自开户牖。”

④“石髓”三句:千年石乳倒悬其间,犹如条条奇兀峻峭的冰柱。石髓:即石钟乳,如乳之下垂,故名。嶙峋(yínxún林寻):形容山石林立峻峭或层叠高耸貌。

⑤“有怒涛”三句:山泉喷涌,落花飘香,人疑进入桃源仙境。怒涛声远:飞泉声似怒涛,渐渐远去。桃源路:通向桃花源的路。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其中不独风景绝胜,且有人隔世而居,一切和平美好,不复知人间兴亡事。

⑥“又说”两句:或谓春雷般泉涛声源于泉底卧龙的鼻息。弯环:盘旋貌。

⑦“不然”三句:或谓泉声犹如洞庭仙乐、湘神鼓瑟。洞庭张乐:《庄子·天运篇》:“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湘灵:神话中的湘水女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⑧“我意”三句:我谓泉声如风雨中的山涧松涛细吟微啸。阴壑:背阴的山沟。

⑨“竟茫茫”三句:大自然美的奥秘茫茫难晓,我是身临其境的第一人。白发:白发之人,作者自称。开山祖:佛教中称建寺创业的僧人为开山祖师,后泛指各行各业的创始人。

辛弃疾的高考重点诗词赏析2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宋]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要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年不详,玩词意,当为晚年退居瓢泉时作。  稼轩咏陶词以此首为陶评价最高,体验最深切。梦见梦觉,极写思慕景仰之情。挂冠归里,夏卧北窗,秋醉东篱,此中应别有深意。陶翁虽死犹生,千载之下,正可引为异代知音。以下抒怀明志:宁田园终身,决不同流合污;即便出山再仕,终个图个人荣华,但求南北一统。

②“老来”两句:谓老来对陶潜始有深切认识,乃至梦中依稀相见。渊明:西晋大诗人陶潜字渊明。参差:仿佛。

③觞(shāng商):酒杯。御:用,进,此引申为饮。

④“白发”三句:谓陶潜不堪忍受“折腰”之耻,宁肯白发萧萧对西风,辞官归隐。折腰五斗:见前《水调歌头》(“君莫赋幽愤”)注④。

⑤“问北窗”四句:谓陶潜辞官归隐,非一味醉心于飘逸静穆,自当别有深意。北窗高卧:见前《念奴娇》(“近来何处”)注⑨。东篱自醉:言对酒赏菊。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⑥“须信”两句:言陶潜精神不死,至今犹觉其凛然有生气。《世说新语·品藻篇》谓庾道季曾说:“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凛凛恒如有生气。”凛然:严肃貌,令人敬畏貌。

⑦“吾侪”三句:言与陶潜心心相通,虽远隔今古,却是异代知音。吾侪(chái柴):吾辈,我们。高山流水:喻知音,参见前《满庭芳》(“倾国无媒”)注④。

⑧“富贵”三句:言即便他年为官富贵,也应无味之极。富贵未免:用谢安语。参见前《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注⑤。直饶:即使,纵然。

⑨“甚东山”三句:言谢安当年何以东山再起?那时士大夫也曾说他是为苍生而再仕。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谢安隐居东山,朝廷屡诏不出,人们常言:“安石不能出,将如苍生何?”甚:是。东山:指谢安。何事:为什么。苍生:黎民百姓。

我们知道,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复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但是在这首《水龙吟

》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 知己 ”,未免有点消极。之所以如此,与他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此词约作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

),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 ,于是感伤世事人生,免慨叹。

此词上片开头就说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句法就有点特别。陶渊明与作者,本来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而作者却说他们已有了神交,并在梦中见过面了。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不能不感到突兀、惊诧,从而也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令人玩味

。“老来

”二字是特指,说明作者驱驰战马、奔波疆场或是筹划抗金、收复故土的年轻时代,与脱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陶渊明是无缘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压抑与排斥,壮志难酬的老年时代,才有机会“相识渊明

”。这个开头,对读者来说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平静的语气叙述,益发显得深沉。接下去的“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三句,直接抒写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头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饮,歌也不唱。这是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个白发老翁怎能在西风萧瑟中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词的下片紧随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东山再起!先讲陶渊明的精神、人格和事业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凛然有生气,和现实是相通的

。“懔然生气”一句,这里暗用《

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的语言以赞渊明。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紧跟着又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来说明他同渊明之间是千古知音。这知音就在于对“富贵他年”所持的态度。接下去“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三句,引用了东晋谢安的故事。据《世说新语·排调篇

》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 ,翕集家门 ,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 ?’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说明即使他年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思的。结语“甚东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谢安的事,同书又记载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很显然,从作者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到谢安,或富贵显达,或归田隐居,或空怀壮志,虽处境各不相同,但其实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这是英雄的悲叹!

与辛弃疾其他一些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豪情壮志不同,在这首词中,作者已没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水调歌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那种壮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闲淡无谓,如此的不屑一顾,这难道是作者的本意吗?不,这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哀叹,是时代的悲剧!

辛弃疾的高考重点诗词赏析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品赏析

【注释】: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创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内容评析]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难词注释]①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②麾下:指部下。麾,军旗。炙:烤熟的肉。③的卢:一种烈性快马。传说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险,骑的卢「一跃三丈」而脱险。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 ”?“挑”亮了“灯

”,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

,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 ”、“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

,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

”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 ,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 ,并没有产生真正

“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

,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 ”他呢 ?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

》,积极主张抗战 ,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

。《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①词作于辛、陈唱和《贺新郎》之后,具体日期不详,权附于此。或谓此词写于绍熙四年(1193)秋。是年陈亮考中进士,被光宗赵?亲擢为第一。时稼轩正在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任上,作此壮词以寄,愿与陈亮共勉。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无限感慨,哀同父,亦自哀也。”此词构思布局卓然创格。起句写现实,挑灯看剑,然豪中已含悲意,为结句伏笔。“梦回”以下,倒叙梦境,结句峰回路转,梦回现实,一声浩叹,无限悲愤。前宾后主,化“雄壮”为“悲壮”。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结句转笔换意,自成一段,从而打破上下片的结构定格。

②“醉里”两句:夜醉入梦,梦醒似乎犹闻连营吹角之声。以下即借梦境而写理想之境。梦回:梦醒。按:一说“梦中回到”,似与诗词习惯用法不合。

③“八百里”两句:工对。承“吹角连营”,写奏乐啖肉、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駮(同“驳”,花牛)”。王济与王恺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于是杀牛作炙。事见《世说新语·汰侈篇》。苏轼《约(李)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dàn,吃)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分:分享。麾(hūi挥)下:部下。炙(zhì至):烤肉。五十弦:指瑟,古瑟用五十弦。此泛指军中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雄浑悲壮的军乐。

④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⑤“马作”两句:写鏖战场景。作:像。的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危,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见《三国志·蜀声·先主传》注引《世语》。霹雳:雷声,此喻射箭时的弓弦声。《南史·曹景宗传》说,曹在乡里“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

⑥“了却”两句:抒发宏伟抱负。天下事:指恢复中原。赢得:博得。

⑦“可怜”句:叹壮志未酬,白发先生。按:如此词亦定于淳熙十六年,则陈亮四十七岁,稼轩五十岁。

辛弃疾的高考重点诗词赏析4

菩萨蛮·稼轩日向儿曹说

[宋] 辛弃疾

稼轩日向儿童说。带湖买得新风月。

头白早归来。种花花已开。

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

见说小楼东。好山千万重。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期同上,时带湖宅第将成而人尚未归去。  词旨亦与上篇《沁园春》相仿佛,赋带湖宅第风月之美,抒急欲归隐之情。“功名”二句乃激愤语,实是不堪仕途之险恶。

②儿曹:儿辈。

③带湖:稼轩新营宅第之所在。见《沁园春》(“三径初成”)注①。

④“头白”句: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⑤小楼:当指带湖宅第的集山楼,见洪迈《稼轩记》。因登楼可望灵山群峰,故名集山楼。

辛弃疾的高考重点诗词赏析5

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宋] 辛弃疾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

①题云:“再题瓢泉”,当是继上阕《祝英台近》之后,亦庆远元年(1195)之作。用些语:用“些”字作语尾叹声。“些”,为古代楚地方言中的语尾助词,仅表声,无实义。《楚辞》中的《招魂》,即通篇以“些”字作语尾收声。歌以饮客:用此歌助客酒兴。声韵甚谐:声调和韵律非常和谐悦耳。(jiào叫):喝尽杯中之酒,犹言“干杯”。  此仿《招魂》体,系词中创格。托名招魂,亦泉亦己,借以明志抒怀。是以貌若光怪陆离,无迹可求,实则处处关合自身,寓情于泉。上片从正反两方面立意:应高洁自守;外界污浊险恶,不可逗留。下片希瓢泉魂兮归来,与我同享宁静悠闲。结韵点明题旨,厌弃官场,甘居山间,清贫自乐。

②“听兮”两句:赞美瓢泉声脆如玉珮叮咚,水明如镜可察秋毫。兮(xī西):语气助词。琼、瑶:都是美玉。镜:此作动词,作“照见”讲。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来的极细小的毛,用以形容极细微的东西。

③君:指瓢泉。去:离开。

④“流昏”两句:浊水会污染你的清白,野草会窒息你的生命。流昏涨腻:两词重义,都指污浊的水。涨腻:用杜牧《阿房宫赋》语:“渭水涨腻,弃脂水也。”(宫女众多,弃下的脂粉竟使渭水为之混浊。)

⑤“虎豹”三句:与其为食人的虎豹解渴,宁肯让吃果的猿猱饮用。甘人:《招魂》写地下幽都的魔鬼食人,有“此皆甘人”句,意谓此物皆以食人为甘美。汝:你,指瓢泉。宁:宁可。猱(náo挠):一种有长臂的猿。

⑥“大而”四句:一旦汇入江海,你切莫推波助澜,覆舟杀生。大:壮大,指泉水与他水合流。覆舟如芥:弄翻船只如同弄翻一棵小草那么容易。

⑦“路险”两句:外面山高路险,而我这里却独处无聊。块予独处:即“予块然独处”,语出《汉书·杨王孙传》,谓孤独自处。

⑧“冬槽”三句:请瓢泉归来为我酿酒。槽:酿酒用的槽床。盎(àng):盛酒用的盆。松醪(láo牢):松子酿成的酒。

⑨“其外”三句:请瓢泉归来为我煮茶。芳芬:此指茶香。团龙、片凤:皆茶名。云膏:形容煎好后的茶如云脂油膏般的软滑宜口。

⑩“古人”三句:古人往矣,我愿效法颜回,清贫自乐。古人:指孔子的大弟子颜回。箪(dān丹)、瓢:盛饭用的圆竹器和饮水用的瓜瓢。孔子曾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

。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

”。闲居宁宗庆元二年(1196)又移居退隐。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

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仇兆鳌注概括其意为:“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这首词在意境上同杜甫《佳人》诗有相近之处。杜甫以“佳人”作为寓传,作者则以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上阕头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

。“清珮琼瑶”是以玉珮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

,突出“ 出山泉水浊”之意。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 )去流昏涨腻,生长蓬蒿。

“流昏涨腻 ”取意于杜牧《 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 楚辞·招魂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猱(之与人无害 ),不要为其所用。“大而流江海”三句 ,反用《庄子·逍遥游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对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的语意,谓水积而成大江海,可以视大舟如草叶而倾覆之

,泉水不要去推波助澜,参预其事。这些都是设想泉水不能自守而主动混入恶浊之中,遭到损害而又害人的危险情况。以上几种描述,想象合理,恰符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

下阕作者自叙,贞洁自守,愤世嫉俗之意。路险山高,块然独处,说明作者对当前所处污浊险恶环境的认识。故小隐于此,长与瓢泉为友,以期求得下文所描写的“三乐”即“饮酒之乐”、“品茶之乐”、“安贫之乐

”。词的上下阕恰好形成对比。前者由清泉指出有“三险”,后者则由“无聊”想到有“三乐”。其实“三乐”仍是愤世嫉俗的变相发泄。瓢泉甘洌,可酿松醪(松膏所酿之酒

),写饮酒之乐,实寓借酒消愁;瓢泉澄澈,可煮龙凤茶,品茗闲居,却不被世用;最后写安贫之乐,古人既往,聊寻同调,则与“一箪食一瓢饮 ”颜回一样的便是同志

。箪瓢之“瓢”与“瓢”泉之“瓢”恰同字,以此相关,契合无间。

总观全词,可以用刘辰翁对辛词的评语 :“谗摈销,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陷绝失望 ,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 ”(《须溪集

》卷六《辛稼轩词序》),来领略这首词的思想情调。瓢泉的闲居并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下来

,反而是郁积了满腔的愤怒。流露出的对官场混浊,世运衰颓的憎恶并不是衰婉之调,而是一种激昂之声。不可以视之为“ 流连光景,志业之终

”。尽管词的上片阕似乎构成了不和谐的画面。(上去阕多激愤,下阕多欢乐),但贯通一气的还是愤懑,不同流合污,自守贞洁的浩然之气。这就是刘辰翁所说的“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

”。寓悲愤于欢乐之中,益感其悲愤的沉重 。“含泪的微笑”大概是最悲愤不过的了。

这首词是词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作韵脚的惯例,而是用《楚辞》语尾字“些”作后缀的尾字

,又另用平声“萧、肴、豪”韵部的字作实际的韵脚 ,这就是所谓的长尾韵。这种格律声韵具有和谐回应的美,犹如是有两个韵脚在起作用。

辛弃疾的高考重点诗词赏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36688.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