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碎为什么要说碎碎平安(碎碎平安出自哪里)
当我们在挑选礼品时,很多时候都会被店员推销各种“碎成小块”的东西,比如说碎碎酥、碎碎花生等等。或许会有人很疑惑:为什么这些碎碎的东西还要加个“平安”字呢?这个疑问的答案还有一段历史。
碎碎平安的由来
据说在中国古代,有个叫杨任的人是当时很有名的亡灵驱邪师,他的本领是用针黄牛皮下驱走亡魂,以圆满解决这些麻烦的灵异事件。有一年农历七月,这位驱邪师以三天时间弄出了三万五千个小黄牛,然后一一剁碎装入了五个大木屐中。当时有人问道:“杨先生,在这张处女地下埋置五个大木屐,将三万五千个小黄牛的小件装入,究竟有何意思呢?”而杨任则回答:“三万五千只小黄牛的玉器,黑色金字的印章,这些都是能够退出城外的叛逆分子。”意味着这些小黄牛的玉器中蕴藏着祸乱之人。此外古代还有很多民间传说和习俗把吃碎碎的食物等同于辟邪、祷愿或祈福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传颂了这段故事,并渐渐引申为“东西碎碎平安”的说法,即表示把事情或东西碎成小块,可以带来平安、安康和好运。
为什么碎成小块的东西更容易招财进宝呢?
碎碎平安理论上讲是一种民俗信仰和风俗习惯,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它的科学解释。
首先从美学角度来看,碎碎的东西既符合古人的审美,又让人觉得小巧美观、别有风味,因此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兴趣和需求,增加了销售的机会和市场前景。
把大块的东西剁碎后,“碎片效应”会发挥出作用。事实上,“碎片效应”并不完全贬义,有时甚至可以被视作一种中性或正面的效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碎片效应”是指大块东西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们完全消化,有时还会让消费者感到厌烦和疲劳。而把大块东西碎成小块后,人们只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一小部分,就能够获得满足感和快感,很容易激发消费欲望,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碎碎平安虽然是一种民俗信仰,但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商家来说是一种经营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