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即一年中昼短夜长的日子,又称为“冬节”、“长至节”,在古代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里选取了冬至古风诗词中的唯美句子,欣赏古人的文学智慧,品味古代的历史文化。
冬至之后,是一年中的岁末,江南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微雪飘散,增添了一份萧索的气息,也有一份冷凝的美感。这种美感在唐代杜牧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落日古城空渐近,太息独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冬至时节,大地的山水都成了佳境,但在这美丽的背后,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情感。北宋陆游的诗句“寒山一带伤心碧,瑞气群山照碧红”描绘了受伤的山脉,渗透出对政治乱世的悲痛和对来年新生的期许。
冬至夜,既是一年中最长的黑夜,也是赏月的好时机。南宋文人苏轼以“夜泊牛渚怀古”为诗题,表达了在长夜里寻找信仰和欣赏月亮的感觉。苏轼借助了古时代主人公“离骚”中关于李斯的寓言,喻意要有理性思考和审时度势的能力,才能在乱世中生存。
冬至也是梅花盛开的时季。南唐李清照的诗句“岁华尽吐梅花开,一树寒梅白玉盘”言简意赅地表现出梅花的芳香。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绽放,不畏严寒,不惧风霜,坚定而勇敢。这种特质,被古人视为高洁的品格和崇高的气概。
古代冬至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即“冬至扫墓”。这是对祖先的一种尊重和寄托,有“立冬扫墓,冬至祭祖”之说。明代徐渭在《题家祠》中写道:“奉天承运皇帝诏,驾至钦差大臣家,沿洄泛柳渚,入境见村霞。”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的朝廷礼仪和坚持不懈的孝道情感。
冬至在古代也是有着深厚历史意义的,古人笔下留下的关于冬至的诗词,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的文化底蕴。冬至提醒我们,要珍视身边的人和事,坚持不懈追寻内心的信仰和向往,同时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百折不挠,相信未来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