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文明礼仪故事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

zydadmin2022-05-09  74

文明礼仪,作为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今天小编向你推荐文明礼仪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 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10 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 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文明礼仪故事

刘静竹,天津市鉴开中学七年级五班学生,在班级、学校和社会文明礼仪礼仪和谐雨露的滋润下,文明礼仪礼仪之花在她心中悄悄绽放。心中充满感恩、和谐和爱的她,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向大家、向社会播下那粒粒文明礼仪礼仪的种子。

她行为是文明礼仪的,所有人都在见证她的进步,她用每个行为举止证明文明礼仪礼仪无处不在,并且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校内她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关心同学,尊重老师,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是大家的好榜样。每当她发现校中有不文明礼仪现象时,她都会悉心劝导,及时制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亲自捍卫“文明礼仪礼仪”四字的尊严。每当看到地上的纸屑她都会主动捡起,看到桌椅乱时,她都会主动摆正。她热爱劳动,每次值日都尽职尽责,当自己值日完成后主动帮助其她同学。作为班长,班级的事情,她都历历在心,时时不忘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处处为同学、班级做贡献,她一直是班内同学的楷模、班主任及各位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在她的心中,没有功利,没有夸誉,没有庸俗,只有纯洁,只有贡献,只有乐观向上,只有责任心,她的行动是立竿见影的。她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级干部及学校文明礼仪礼仪行为示范生,但她从来没有骄傲,只有再接再厉,更加进步和努力,来报答班级、学校和社会的培养和关心。

在学校外的她,时时刻刻没有忘记她是个社会中的小公民,从严要求自己,以诚信文明礼仪待人,做文明礼仪和谐社会的小主人。在公交车上,按顺序上车、下车,不拥不挤,遇到老人主动让座,文明礼仪礼仪乘车。在公共场所,她时时注重自己的形象,不做有损学生、社会文明礼仪礼仪的事情,做事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她处处展现一个新时代文明礼仪礼仪学生的形象,让文明礼仪礼仪之风吹遍整个社会。

她是一名七年级普通学生,其日常生活是平凡的,点滴行动是朴素的,但她却以朴素的行为感染着周围的人,使他们也投身到文明礼仪礼仪中去,一起创设一个文明礼仪的社会。

文明礼仪故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聊聊美化校园的话题。我想现在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在想,美化校园?我们的校园不是很美吗?你看校园里:操场上干干净净无纸屑,四周围绿树草皮话烂漫,楼房整齐一排排,同学们穿红着绿好漂亮,外面还有绿水青山来拥抱,谁敢说我们的校园不美吗啊?可是今天,老师要实话实说:我们的校园里还有美中的不足,还存在着“丑”的东西。

那么这个“丑”到底藏在哪里呢?前些天,我路过教室门口,竟听到有同学在相互传唱这样的一首打油诗:读书苦啊,读书累,读书还要缴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

下面还有更难听的,我也不好意思给大家再背下去了。当时,我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办公室,跟老师聊起这样的事情。老师们在生气之余告诉我,前些时候还流传过这样一个顺口溜:一年级是小偷二年级是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排成对,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这是什么话?是怎样的人编造的?其编造的目的又在哪里呢?同学们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思考过吗?昨天,老师对这些问题,思考了一个晚上,现在我的回答是很肯定的,对于第一个问题--这是些什么话?我说是瞎话瞎讲,以为根本没有这个事实,纯属胡编乱造。第二个问题--是些怎样的人胡编乱造的?我的回答是:是一些胸无大志,不愿学习,只贪图眼前舒服与享受的,又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他们的别有用心又再哪里呢?他们学坏了,还想让更多的人也跟着学坏。打个比方,他们已经落水了,快要淹死了,还想多找几个人下水陪他们一起淹死,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小心啊!

古人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说,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语言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想做一个文明的学生,首先应该从学会说文明的语言开始。

校园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校园应该是一个美丽而纯洁的地方,所以我们绝不允许此类不文明语言来玷污我们美丽纯洁的校园,毒害小朋友们纯洁美丽的心灵,大家说,对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地抵制这些不文明语言的传播。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都来自觉地使用文明礼仪语言。

让我们人人都来用美丽的语言,给我们的校园再添一份美吧!

文明礼仪故事

作为学校大队委的她,兴趣爱好广泛,是学校礼仪队和国旗班的成员,本年度的市级三好学生。一直以来,她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不懈努力。她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对待同学,她从来都是热心帮助,真诚关心每一位同学。她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拥护,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学校一名少先队干部,她用自身的行动树立了丽泽小学学生的良好形象,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有她标准的站姿和走姿;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中,有她温文尔雅和同学们谈天说地的身影;在教室里、在楼道中有她严格遵守学校纪律的示范;在每次的舞蹈比赛舞台上,她用热情的舞蹈动作和饱满的精神诠释着丽泽学子良好的形象。

通过自身的努力,每学期的礼仪小标兵的光荣称号非她莫属,在每次的迎检工作中,作为礼仪队小队长,她都能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担当了训练礼仪队员的职责。在她的带领下学校礼仪队已经成功的参加了区多次大型颁奖仪式,接待了多次市区各级领导和英国、美国等代表团的教育交流活动。而沈柳虹同学在其中也学到了更多的礼仪知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2010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2011年评为市级三好学生,连续多年评为校级礼仪小标兵,2010年评为区级文明礼仪使者。参加天津市文艺汇演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学校开展的“我和红领巾的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主题文化墙上进行了展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38514.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