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zydadmin2022-05-09  126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有很多,但是有些却是非常经典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狡(jiǎo)兔三窟(kū)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到之后,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明白冯谖的才能。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能够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必须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但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期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cí)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此刻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能够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成语“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2、鸡鸣狗盗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样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qiú)(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原先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便借着月光,钻进贮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

孟尝君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此刻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一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怎样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之后,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先,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样还没睡踏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成语“鸡鸣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3、道听途说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十分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个性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空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必须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4、三令五申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家名叫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hé)闾(lǘ)。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能够。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能够吗?”孙武说也能够。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jǐ)。队伍站好后,孙武命搬出铁钺(yuè)(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诫。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但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三令五申”,即反复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5、惊弓之鸟

有一天,更羸(léi)和魏王站在一个高台上,仰头望见有鸟在天空中飞。

更羸对魏王说:“请大王看看,我能够只拉弓不发箭而把鸟射下来。”

魏王不相信地说:“难道你的射术能够到达这样的水平吗?”

更羸很自信地说:“能够。”

过了一小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就一下子栽落到地上。

魏王惊叹说:“你射箭的本领居然能够到达这样一种地步!”

更羸说:“这是一只受伤的孤雁阿!”

魏王说:“先生是怎样明白的呢?”

更羸回答说:“它飞得很缓慢,叫声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叫得惨,是因为长久失群。由于它的旧伤没有长好而害怕的情绪又没有去掉,所以一听见弓弦响,就急忙往高处飞,这就引起伤口破裂,从高空掉下来了。”

这个成语此刻常用来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个性害怕的人。

6、呆若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貌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子最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貌就甭(béng)提了。

之后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貌。

7、乐极生悲

战国时期,齐威王不理朝政,经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诸侯趁机侵扰,国家处于危亡之际。大臣们谁也不敢规劝,只是干着急。齐国有个叫淳于髡的人,他说话诙谐善辩,喜欢用隐语、微言讽谏威王的过失。

有一次,楚国大规模发兵侵犯齐国,淳于髡(kūn)奉命请来了赵国的精兵来救援,楚军当夜撤回。齐威王十分高兴,设宴庆祝淳于髡请兵有功。宴饮中,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齐威王觉得淳于髡的话很奇怪,就问他:“此话怎讲?”

淳于髡回答说:“像这天这样,喝大王赏赐给的酒,旁有执行酒令的执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边喝酒,心里一边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

齐威王颇感兴趣地问:“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说:“假如遇到久别的朋友,边喝酒边谈笑,这样能够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说饮酒过分,就会昏乱失礼,行乐到极点就会转化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这样。”

齐威王明白淳于髡是在委婉规劝他,于是取消了通宵达旦畅饮的恶习。“乐极生悲”这一成语,形容快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

8、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明白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十分不解。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这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三人成虎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此刻有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但是经过三个人一说,仿佛真的有了老虎了。此刻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那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期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明白。”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后世人引申这故事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能够掩盖真相的意思。

10、老马识途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回到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能够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先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38552.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