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1902年12月28日-1944年4月24日),字友舟,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革命家。
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北伐战争中,任江西军阀唐生智师长,后奉调南下广西,任卫立煌部第一师党代表和教育长。1928年任湖南省交通局暨湖南省航路勘测所职员。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9日,发动长沙起义。起义失败后,他率部西征,参加了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为第二方面军)的长征。
长征后,他在苏区从事红军的军事和政治工作,并在湘鄂西苏区和南方苏区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1934年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后任红三十五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晋绥军区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副政委。1938年到1940年,他任八路军新政区第一副区长。1940年至1942年,任八路军枣庄第四战区司令员。1942年至1943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总指挥部作战参谋长,并参与了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1943年至1944年,他任华中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1944年被捕后,被军法处决。
叶挺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之一。他在南昌、长沙等地发动工农兵起义,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长征途中保卫了红军,是长征精神的代表。在苏区时期,他提出了“两个务必”、“三个有利于”、“三个保障”等指导思想,为苏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他率领红军打击土地豪强,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获得了广泛赞誉。他在八路军新四军指挥下,参与了许多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叶挺一生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他的信条就是“济困扶危”。在他领导下的红军在南昌、长沙等地发动起义时,正是为了解救困苦的人民。在苏区时期,他提出的“两个务必”、“三个有利于”、“三个保障”等指导思想,都是为了让苏区群众过上好日子。他认为,军队的任务不仅仅是打仗,更要将解放军塑造成一个全新的人民军队,成为人民的先锋队,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服务。
他在华中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时,也积极开展济困扶危的工作。他倡导生产自给,教育文化自办,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卫生、妇幼保健知识,照顾战士伤病员等。叶挺的“济困扶危”精神,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弘扬这种公正、勇敢、无私的社会精神。
叶挺虽然早逝于世,但他的一生足以证明革命者的担当精神。他是为人民而战的,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奉献了年轻的生命。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作为后来的一代,我们更应该从叶挺身上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