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皎月,是圆满、明亮、光辉的象征。每逢十五,月圆人团圆,预示着团圆幸福。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菊石,秋香,水合桂等花卉随着月相而开放,透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在诗歌中,皎月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与抒发。清代文学家袁枚《赋得古原草送别》云:“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怜今夕月,向何处、照离人。忍把思吟抛,明月逐人归。”赤壁大战后,曹操势力全国,孙权被迫退守南方。陆游《钗头凤·世情薄》写道:“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月亮是陆游如此伤感抒情的心理代言。张九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讲述了自己流亡异乡,感怀和眷恋之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群言草木险,单骑远行还。何当见汉宫,胡月夜、即梦依稀。”九龄所描绘的皎月,在沙漠之中,被眷恋的心境所包围。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也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让人感受着月亮的光芒,仿佛触手可及。
在古诗中,皎月无疑扮演了一位传染人心的飞跃的艺术形神。在今天的生活中,皎月与我们同在,无论是在夜晚的散步,还是在工作的空隙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被它的魅力所引。我们可以踩着月光,穿越暗夜,见证属于自己的珍贵瞬间。月亮给了人们启示、思考、寄托,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世事沧桑,但皎月犹存。
最后的总结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这句诗句真切地表达了人们对皎月的心灵寄托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古往今来,皎月始终是思想、情感、艺术的灵感之源,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和探索、思考和反思。愿我们珍视这份传承和情感,以皎月为梦之船,在生命的旅途中勇往直前,跨越前行的道路,散发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