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中国文化中,竹子一直是被视作高尚的品格和道德的象征,他们的刚强坚韧、清廉范畴,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的感召与仰慕,也构成历代书画诗赋文学的真正主题。竹子的名声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千古不衰,被称为儒雅植物的代表,在中国园林之艺中更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至今为止,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仍要品尝竹笋,既满足味觉,也是一种对这种植物的崇敬和怀念。
令人赞叹的是,竹子的才华不只限于儒雅之风,更有与自由生命的质朴和来自自然的力量的结合。生长在崇山峻岭的竹子,每一个身材线条上都能够看到山脉借用、自然妙造的型态,形似树与草相融,对地形、地貌自成一体,站在林中,很难分得清哪一株是主干,哪一株是支干。细节落实入微,枝蔓交错,铮铮叶影重叠,细心体味,竹园更是一首自然界的诗篇,看似沉着而微妙,但实际上内含的是自然汇聚于一处的独门做法。
竹子的才华还表现在它的生命力上。他是世界上最快地成长的植物之一,中加里曼丹岛的一种名为“大赐福”的竹子,一天可以长达1米25厘米,真是生命力与能力的一大表现。世界上最高、最矮的竹子同在中国,不仅有辉煌的竹海,更有惊心动魄的“飞来峡”竹林。他们之间,散发着强烈的竹香和韵致,告诉着我们生命力的崭新、板起、跳荡与努力,在竹子身上,还有很多值得表彰的质量,如深情、坚毅、博大、奋斗等等。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诗,写的是春天江边一角景象,桃花这时正处在萎缩状态,而竹子却已经渐发新枝,香秧上升,显得很是生气勃勃。坐在岸边的毛拟子,听到两声鸭声,他认为是来句好兆头,提到鸭,可以和竹骨相近,都是不喜欢骄傲的植物,在它头上写诗,还可以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是当皇帝不容易的时候,做一名竹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