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落花
“一弯碧水缓缓流,半岛残阳里,一叶扁舟轻轻过。天涯水漫,遥隔云山,两地襟怀断,蓝桥梦断。落花时节又逢君,恰逢佳节,洛阳城里见神仙。”若是仔细品味,落花曲中天涯水漫,遥隔云山,两地襟怀断的伤感,与落花零落,南北情断的悲凉婉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落花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形象,岂止是美的代表,更是盛世兴衰,风流人物的见证与注脚。从古至今,落花的美,早已被艺术家们不断地赞美和表现。汉代张衡有诗“楼上黄昏画角哀,树头绿水落花来”,唐代李商隐感慨地写道:“春色依旧无情,隔窗花也似人过”,宋代辛弃疾更是豪情万丈,豁达洒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落花不仅被诗人咏颂,更被画家引用。如清代画家郎世宁的“落花图”,壮志难酬的感伤与富丽堂皇的景象同时流露于画面之中。又如明代唐寅的作品,他的落花画制作的传神,笔墨清秀别致,并把落花的生命活力以风姿绰约之姿表现露出。
现代诗人顾城在《桃花源记》中的诗句“桃花山里,桃花流水,落花时节,总是相逢。记得那天夜里,月明星稀,梧桐树下,我与他,坐在藤椅上。酒不入愁肠,真个误人眼”的感受中,落花是友谊与爱情的见证,是人生的缩影。
落花不仅是诗歌与绘画中让人叹为观止的美景,也是生活中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的自然造物。那一片片绚烂多彩的落花,仿佛是生命的印痕,美丽轻盈又短暂,但它只要落下,一定就会迎来新生、新开始。所以,如果您在早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不妨走进大自然,与落花相伴,感受那一份悠远温馨的生命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