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诗人笔下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在古代,因为用火照明有限,夜晚很少见到别的亮光,月亮就成为了夜晚的主角。因此很多古代诗人都以月亮作为诗歌中的主题。
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等更是将月亮作为诗歌主题的高手。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这样的一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就是月亮。这里用月亮来代表思念,表现了悠长的离别之情。李白的《静夜思》中也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名句,展现出思念之余,对月亮美丽的赞美之情。
而宋代的苏轼则将月亮作为诗歌里的意象运用得淋漓尽致,如他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就有“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其中“满城春色”和“宫墙柳”在诗中显得相得益彰,而“中秋月”则独树一帜,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在另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又用“XXXXX,XXXXX”将月亮的存在与主题相得益彰地呈现出来,表面讴歌了阳刚之气,但在细细品味下,又显露出无限柔情。
在元代文学中,元好问的《登鹳雀楼》则是一篇佳作。诗中写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此地一为别嫁娶,孤蓬万里往还。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篇诗的情感与主题与唐宋时期的月亮诗不同,但是在表现手法上,也运用了月亮的形象来表现情感,而这种形象和情感的相得益彰,也是元代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
月亮在诗歌中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代表思念,也可以象征美好,更可以寓意不同的情感。古人对月亮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