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蔓延五千年,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系。虽然朝代更替,但中华文化却未曾中断,在时间锤炼中升华。然而时光流逝,古文化和今人之间出现了隔阂,考古成为一种探寻文化发展轨迹的过程。考古工作中能通过研究古人遗迹、遗物等实质性对象,分析同时期人类活动特征,并通过科学手段推测同时代文化特点,还原历史。
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特殊存在,因为三星堆文化面貌神奇,出土的文物造型独特又未见于著录,单纯依照巴蜀历史推论难度并不小。也正因如此,很难为三星堆文明找准历史定位,使得该文化在民众心中留下了重重谜团,不少人认为该文化和外星人有关。今年3月份,三星堆挖掘进展被国家文物局公布,出现的大量文物再度引发民众关注,三星堆文化到底有何秘密?不妨从三星堆发掘历史谈起。
一场意外发现
三星堆的发掘起源于四川广汉县一位农民的意外发现,时间拨回1929年,农民燕道诚和往常一样在田地中汗流浃背,但是在淘沟的过程中,他的工具却碰到了一件硬物。他将周围的泥土清理后惊喜发现,土里掩埋一处玉器坑,坑中玉器石环层层叠叠,里面好像还有金银,这是挖到宝了。
燕道诚动了私心,他不作声色地将玉器坑填埋至原状,直到夜深人静之时才再次挖开,将里面宝物带回家中。尽管他十分谨慎,尽量避开耳目,但挖到宝贝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之后迅速在广汉传遍,这一消息也传到了当地考古队耳中。
之后考古队多次发掘,的确发现了不少古代文物,但是挖掘工作却陷入了长期停滞中,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再次开始对该文化的发掘。1980年以后,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更多有关该文化的资料,其中让人震撼的莫过于1986年发现的“祭祀坑”。与此同时,在更多资料的支持下,三星堆文化的面目逐渐清晰,众多特征将其和“古蜀国”联系在一起。
蚕丛纵目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是人类创造在历史发展中沉积而来的产物,物质可反映文化特征,但文化不能单由物质界定,它体现在风土人情、思维、规范等诸多领域中。时间隔断了古人与现代人的交流,使古文化很难“可视化”,但古籍与文物的相互印证,为研究古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古蜀文化在诸多古籍中展现出了传奇色彩,李白《蜀道难》中便有“蚕丛”、“鱼凫”等描述,《华阳国志》中也曾提及“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究竟是史实还是传说,在三星堆遗址尚未发掘之前,这些记载难以确定真实性。但三星堆遗址逐步发掘,众多文物呈现眼前,古蜀文化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
蚕丛是神话中古蜀国的开国君主,按照传说,蚕丛的长相和常人迥然不同,他有着螃蟹似的眼睛,眼球凸起,头发为椎髻状。众人皆知李白用夸张演绎蜀道之艰险,却从三星堆遗址发掘出的文物中惊讶发现,他所写的“蚕丛”并非空穴来风。三星堆的文物证明了“蚕丛纵目”的传说,也展现出古蜀人充满想象的艺术审美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征。
发现“文字”?
今年三月份公布的出土文物中,除去金面具吸引眼球外,让人震撼的还有一个金色饰片。出土该文物之时,考古队发现它和另外一个金片叠加,直到分离两物才发现它的真实面目。展开后的金片有部分残缺,但整体造型精美,形态像“凤凰”或“孔雀”。和金面具相比,这个金片更薄,因此工作人员推测,这个金片可能是贴在器物上的装饰。
网友们对金片展开了联想,认为金片的造型是一个文字,因为我国文字中本就有“会意”字,该文字造型栩栩如生,可能代表着三星堆文化中的“文字鸟”,但这一猜想并未有实证支撑。
无论如何,三星堆文化的确是中华文化中“不师故辙”的一支,它的存在将为研究古蜀文化提供支持,填补古蜀文化发展史中的空白,增加中华文化的厚度,呈现中华文化灿烂多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