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接踵’(bǐ jiān jiē zhǒng)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很多,很拥挤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依然频繁地被使用于各种语境中,不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语表达里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比肩接踵’中的‘比肩’指的是肩膀挨着肩膀,‘接踵’则是脚跟碰着脚跟的意思。整体上,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群密集到几乎无法移动的状态。它不仅用于描述实际场景中的人群密集程度,还可以比喻某种情况或事物的密集出现。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人言曰:‘前有车之覆,后有辙之鉴。’今王不察先王之所以致尊名,而务行所为者,是犹东向而望日也。且夫赵之于燕也,犹肩之于项也;齐之于赵也,犹唇之于齿也。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诗云:‘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政之本,在于行之。今王公大臣皆欲其国之治也,而不务行其政令,是犹欲东而西驰也。故曰:‘务莫大于恤民。’”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比肩接踵’这个词组,但是从上下文可以推测出它所表达的意思。
例如,在描述春节期间火车站的繁忙景象时,可以说:“春节前夕,火车站里人潮汹涌,比肩接踵,大家都急切地想要回家与家人团聚。”这样的描写不仅传达了现场的拥挤程度,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节日氛围下人们归心似箭的心情。
‘比肩接踵’作为成语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一个工具,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这样的成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