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能够轻易地摧毁腐朽或衰败的事物。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摧枯”意为折断干枯的东西,“拉朽”则是指拖拽已经腐烂的物体。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组形象地描绘了强大的力量可以像折断干枯的树枝一样轻松地摧毁腐朽之物。
在汉语拼音中,“摧枯拉朽”正确的拼音是 cuī kū lā xiǔ。其中,“摧”读作 cuī,声调为第一声;“枯”读作 kū,同样也是第一声;“拉”读作 lā,声调为第一声;“朽”读作 xiǔ,声调为第三声。学习正确发音对于理解和使用成语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的魅力,还能避免在正式场合因发音错误而造成的尴尬。
“摧枯拉朽”常用于描述军事上对敌人的迅速击败,或者是在社会变革中,新事物对旧有体系的彻底颠覆。例如,在历史文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革命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推翻了腐败的旧政权。”该成语也适用于文学创作、新闻报道等多领域,用来强调某种力量或趋势的强大与不可避免性。
“摧枯拉朽”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兵锋所指,若摧枯拉朽。”这里的背景是东汉初年的战争场景,光武帝刘秀领导的军队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敌人。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战斗的激烈以及胜利的一方拥有着多么强大的力量。成语背后的故事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也让人们在使用这些词汇时能够联想到更加生动的历史画面。
在日常交流或是写作中,恰当地使用“摧枯拉朽”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或对话更加生动有力。比如,在评价某项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时,可以说:“这项技术的发展如同摧枯拉朽,迅速改变了整个行业格局。”又如,在描述一次成功的改革时,也可以用到这个词:“新政策出台后,以摧枯拉朽之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掌握好“摧枯拉朽”的正确用法,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