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其乏困”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晋楚治兵,于鄢陵之野,将战,楚人欲与晋人为好,使子玉言于王曰:‘晋师轻而无备,若伐之,必克;然则吾国贫,财不足用,请贷粟于宋、齐、秦、楚,以共其乏困。’”这段古文讲述了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在鄢陵之战前的一段历史。其中,“共其乏困”的意思是共同承担因战争带来的物资短缺和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其乏困”这一成语逐渐演化出了更广泛的含义,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古代战争背景下的物资援助,而是泛指在遇到困难或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的行为。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了在面对挑战时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无论是自然灾害后的救援行动,还是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朋友间的相互扶持,“共其乏困”的精神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共其乏困”的拼音读作:“gòng qí fá kùn”。其中,“共”读作 gòng,意为一起、共同;“其”读作 qí,作为代词,这里指代前面提到的对象;“乏”读作 fá,表示缺少、不足;“困”读作 kùn,意味着处于困境之中或感到疲惫不堪。整个成语表达了在面对资源短缺或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时,人们应当携手合作,共同面对的态度。
在日常交流中,“共其乏困”可以用来形容朋友、同事或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行为。例如,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后,各地志愿者迅速集结,为灾区提供食物、衣物等必需品,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这样的行为就可以用“共其乏困”来形容。又如,在一个创业团队面临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团队成员通过减少个人开支、共同努力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等方式来克服困难,这也是一种“共其乏困”的表现。
“共其乏困”不仅是一个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这种相互支持、共度时艰的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共其乏困”,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