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敛声的拼音和释义怎么写啊
“屏息敛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用来形容人在紧张、害怕或者非常专注的情况下,不自觉地停止呼吸,尽量减少声音或动作的状态。它的拼音是 “bǐng xī liǎn shēng”。这个词语常常被用在描述某人面对重要事件时的表现,或是处于一种需要极度安静的情境之中。
成语解析与来源
“屏息敛声”的字面意思就是屏住呼吸,收敛声音。其中,“屏”(bǐng)意为抑制、阻止;“息”指的是气息、呼吸;“敛”(liǎn)意味着收拢、控制;而“声”则指声音。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而刻意保持静默、不动声色的状态。关于其出处,并没有明确记载于古代典籍中,但它广泛出现在近现代文学作品里,用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及场景氛围。
使用场合示例
当我们谈论到某个极其惊险刺激的情节时,比如观看一部悬疑电影,在最紧张关头主角即将发现真相之际,观众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屏息敛声”,全神贯注于屏幕前,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又如,在进行一些精密操作如手术过程中,为了保证环境绝对安静以便医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周围的人也会选择“屏息敛声”。在参加某些庄重肃穆的仪式如追悼会等场合下,参与者同样需要做到这一点以示尊重。
相关成语与区别
与“屏息敛声”意思相近但侧重点略有不同的成语还有“鸦雀无声”、“万籁俱寂”等。“鸦雀无声”更侧重于描述一个地方因为没有人说话而变得异常寂静;“万籁俱寂”则强调自然界中所有声音都消失了的那种宁静状态。相比之下,“屏息敛声”更多是从个体角度出发,突出的是人们主观上做出的努力——即通过控制自己的呼吸和声音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沉默。
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静”被视为一种美德,代表着内心的平和与外在行为的自制力。“屏息敛声”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对于秩序和谐社会价值观念的追求。无论是在公共礼仪还是私人交往中,懂得适时地保持安静、给予他人足够的空间与尊重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

点击下载 屏息敛声的拼音和释义怎么写啊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