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的出处
“掷地有声”这一成语出自《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中记载的东晋时期名士谢安的故事。谢安,字安石,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以其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事背景
据史书记载,谢安年轻时并不热衷于仕途,反而偏好游山玩水,与友人吟诗作画,享受着闲适的生活。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谢安被朝廷征召,出任重要职务,开始展现出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在东晋与前秦的一系列战役中,谢安不仅成功地组织了防御,还策划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挽救了东晋的危局。
成语的诞生
“掷地有声”这个成语的诞生,正是源于谢安的一次言辞。在一次重要的朝会中,谢安针对当时国家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的言论深刻而有力,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尊重。当谢安发言完毕,他将手中的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的手板)轻轻掷于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以此来强调自己话语的力量和决心。这一举动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人便用“掷地有声”来形容言语或行为的有力、坚定。
成语的意义与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掷地有声”这一成语逐渐成为汉语中的一个固定表达,用来形容说话或做事有力量、有分量,能够产生强烈的影响。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交流,人们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赞扬那些能够直击人心、令人信服的话语或行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自信与决断,更是一种精神态度的体现,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的总结
从谢安掷地有声的故事到今天,“掷地有声”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象征。每当人们提起这个成语,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点击下载 掷地有声的出处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