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常言,“心随境转”,意为环境会对人的内心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为子三迁皆为这个缘由。
2、 身处百花丛中,终日嗅到花朵的芬芳,心中便满是花蜜般清甜;身处地牢之中,终年不见天日,心中便时常产生阴郁的情绪。
3、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小视。
4、 “境”不仅指环境,也指境遇。于是,人们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理由,将自己种种不幸的境遇归结于外界的环境,认为一事无成是因为身不逢时,不能出头是因为世无伯乐,情路坎坷是因为世人无情。
5、 人们习惯了推诿责任,把自己的错都推给了环境,仿佛自己是一根白色的粉笔,而生活的环境是一潭污水,掉进去,便被污染了,从外到内,无一处幸免。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件事,心虽会随境转,境却也可以随心转。
6、 若是一个人一向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将自己的热情四处扩散,被他友善对待的人,必然也会友善待他,被他帮助的人,必然也会在他受困之时伸出援手。
7、 若是一个人待人冷漠无情,对人恶语相向,处处与人针锋相对,周围的人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他的处境自然也会很悲惨。
8、 一个乐观的人,会时刻让自己保持好心情,积极乐观地面对每一件事,即使遇到困难,也只是淡然一笑而过,不会怨声冲天。这样的人会很快走出眼前的困境,迎来光明。
9、 周身散发着祥和之光的人,能够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10、 常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内心也会被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渐渐变得和他们一样,周身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11、 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没有了希望,那么他的生活必将从此一片灰暗,他的人也将如行尸走肉一般。这样的生活,想必是索然无味,甚至是生不如死的。
12、 希望是一支火把,可以照亮生活中的黑暗,可以让在黑夜中行走的人找到继续前进的方向。希望是一把宝剑,可以划破捆绑在身上的绳索,可以劈开挡在面前的巨石。
13、 没了希望的人会整日食不知味,每日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没了希望的人看到的一切都是灰的,在他们眼中,身边的花红柳绿不过是灰色的条纹;没了希望的人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身处闹市也会感觉如在冰窟般寒冷。这便是“境随心转”。
14、 “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15、 我们若是让自己的心境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控制,就会时常为了一些事烦心,为了一些人烦心,以至于做出一些我们本不愿意故的事情。
16、 相反的,如果我们让心境决定外界的环境,无论外界的环境如何,只要我们的心境是平静的,就没有人或事能够主宰我们的生活。
17、 有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为什么只偏偏在某一时刻感觉特别强烈,特别痛苦?当我们仔细追溯让我们烦躁的恨源,就会发现,真正影响我们心情的并不是这些事情,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境。
18、 心境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很久,也许几天,也许几个月,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
19、 情绪可以传染,心境亦然。
20、 当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心境远离是是非非,时时保持平静,不受环境的影响,我们就不会因为一些小误会而大怒,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无意冒犯而暴跳如雷。
21、 当我们能够宽容、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耐心地与人沟通,许多冲突和矛盾便能够得到化解,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暴戾之气。
22、 有些人羡慕出家人的平和之心,认为他们能够拥有平和的心境,是因他们的住所依山傍水,山明水秀,充满灵气。其实,只有当人心境纯粹时,环境才会变得洁净。
23、 若是一群真诚、清净、慈悲的人居住在同一个地方,每日朝夕相对,和睦相处,这个地方也会慢慢变得清净,充满安静与祥和。
24、 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便是这个道理。
25、 反之,若是一群心存怨恨,内心险恶的人居住在一起,即使原本安静祥和的地方也会变得污浊不堪。
26、 心境可以改变外界环境,当我们无法摆脱一种环境时,不如换一种心境去看它,“心随境转”,当我们转换了心境后,我们会发现,同样的环境也不再让人感到难熬了。
27、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身而过。我们生活在城市中,每天都要与许多人擦肩。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我们经过的人越来越多,能够彼此驻足相视的却越来越少。
28、 很多人,从我们身边经过一次,还没来得及看见样貌,便再也不会出现;很多人,每天都会从我们身边经过,却仍然从未曾看清过对方的样貌;很多人,看见了样貌,还没来得及请教姓名便匆匆而过;很多人,虽然每天都会相视而笑,却一直没有在生活中相交。
29、 楼房越来越高大,生活的空间却越来越小,水泥打造的房间,钢铁打造的大门,防护栏封闭的窗口,让我们成了笼中的宠物。两点一线的路程,成了我们每天生活的重心。
30、 儿时的好友渐渐地远离,各自投入到新的生活中。相册中的照片褪了颜色,日记里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那年幼时的纯真的情谊,也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淡了许多。
31、 面对镜子的时候,镜中的人看起来那么陌生。夜深入静时,想要回忆过去,却发现通往记忆的大门已经上了锁。那锁又大又重,锁孔里堵满了铁锈。
32、 生活越来越忙碌,心却越来越孤独。渴望有人陪伴,却无法打开心房。成熟了,在乎的东西便多了。长大后的人们,抛却了那份单纯的情谊,抛却了一起玩耍的兴致,抛却了不分你我的距离。
33、 不知何时起,朋友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关系发生了变化,距离发生了变化。
34、 手机电话簿里有上百个号码,想要倾诉时,却没有一个可以拨打;QQ好友里十几个分组,成百上千的好友,想要闲谈,却没有一个能够交谈。只有在过年才会收到的短信,电话里简单的客套,聊天框里微笑的表情和“呵呵”……大家都变忙了,忙得连寒喧的时间都没有,又哪里有时间谈心。
35、 当朋友渐渐变得陌生和疏远,当朋友间不再直言不讳、无话不谈,心也变得越来越孤单。
36、 喧嚣的尘世里,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片净土,能让自己在其中彻底地放松,自由地呼吸。这一片净土,若是一人独享,固然是好的,但若是有一知己与自己同享,那便是极好的。
37、 孤身一人,再美的风景都感觉缺少了些什么。当心中有种感受希望有人与自己共享的时候,当心中有种情绪无处释放,希望有人理解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38、 朋友难遇,知己更难得。能够一起吃喝玩乐的人,只能称之为朋友;能够针对共同的兴趣进行交流的人,是知音;那种能够在灵魂上产生共鸣,你不说,我却懂的人,才是知己。
39、 诗人和丘丹便是知己,他们拥有相同的品位和追求,他们的交流是精神层面的,他们的感情是纯粹的、真挚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可以无视遥远的距离,无视时间和空间,用心交流。
40、 知己像一棵树,挺拔而立,在我们的内心中平添了一份依靠;(整理)知己像一朵花,散发幽香,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一丝温馨。
41、 当我们感到压抑和烦恼的时候,我们总会期望有一个懂我们的人陪在我们身旁,即使他一言不发,只是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们;即使他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坐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靠在他的肩膀。若是此时,他诚恳地说一句“我懂”,眼泪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42、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然而干金易得、知己难求。何况,连我们自己都不一定完全明白自己的心,又如何去奢望有一个懂我们的人?
43、 知己之问没有秘密。我们不需说出内心的不安和困惑,也不需反复思量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不需强行剖开心底最深的伤疤,也不需刻意隐瞒。只要一个眼神,他们就会了解,只要一个叹息,他们就会明白。
44、 知己之间不需要花言巧语,可以无话不谈;知己之间不需要悉心装扮,可以素颜以对。他能够接受我们的瑕疵,能够接受我们平日里不会对其他人展示的一面。
45、 知己之间没有占有,只有牵肠挂肚;没有要求,只有默默奉献。
46、 知己,或许永远不会介入我们的生活,只是在一个角落静静地守候着属于我们的那片天空。他们不会与我们整日相伴,却会在我们需要时,聆听我们的心声,慰藉我们的失意,开解我们,抚慰我们。
47、 知己会给我们一种长久的感动,有他在,便会产生一种“天地之间有一人与我相伴足矣”的情感。即使相隔干山万水,甚至永不再见,那份理解,那份信任,仍然会绵延不息地存在于我们心中。
48、 心存知己,便不再孤单。
49、 初春到来,一场又一场春雪降临在这座城市里。雪花片片飘落,静静地,无声无息。
50、 天空中的雪花纷纷而下,像是积攒了多年的情怀,一并从盒子中倒出,洋洋洒洒,写在地上,不止几千万文字。它写满大街小巷,有灰心也有希望。由多年来的情感融化,点滴中包含着已逝去的年华。衰退的黑暗和未到的光明,音乐在词藻中浮现,像海市蜃楼般美丽,时而清晰,时而迷蒙。
51、 满城风雪的日子,满城的思绪飞扬。伴着雪花飞舞,像梦一般轻美,像玉一般易碎,像水晶一般清澈,像海一样起伏不定。只为这一场雪又引发了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曾经,太多太多。冰封的往事也暂时化开,此刻的寒冷,片刻的宁静。
52、 雪,蒙蒙地飘散,像一场迷离的雾。独立在雪中,竟模糊了自己的样子。
53、 雪轻盈地飞舞,在天空中不断变换着身姿,最后终究是落在地上,归了尘土。地上积起了薄薄的一层,一旦有人走过,就会沾在鞋底,最后变成泥水,印在干燥的走廊地面,印在每家门前的擦鞋布上,除此之外,留不下什么。
54、 雪渐渐地大了,风渐渐地猛了。窗上结了冰,屋里的人看不清窗外,窗外的人看不清屋里。屋里屋外,被隔成了两个完全封闭的世界。唯一能穿过的,就是那并不十分明亮的光。
55、 玻璃上贴的,像是窗花;枝头上积的,像是梨花。站在街上,风划过脸,带来的只有冰凉的感觉,雪花落在脸上,然后悄悄地化开,没有刀割般的疼痛。
56、 咖啡色的天空,苦苦的,撒上洁白的伴侣,便散发出一丝浓香。幽幽地入梦,入境,抛却真实的世界,是天堂,在远方。有谁,在空中轻轻歌唱?
57、 乐观的人在雪中畅想美好的未来,心怀喜悦、欣赏。
58、 那一片片雪花洁白无瑕,所到之处都恍如盛开着白色的花朵一般。好一幅“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的景象,只是“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59、 其实,真花如何,假花又如何?
60、 花会开,也会谢,雪会堆积,也会融化。既然都不是永恒的,那么当我们赏雪赏花时,只要心中充满了祥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又何必去在意它究竟是什么?
61、 花的存在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诠释了特殊的意义。
62、 花可以象征一片净土,它的清净、柔软、美丽、芬芳还可以被用来代表虔诚的心。
63、 在佛教中有一个关于释迦牟尼拈花示众的传说,有人猜测,佛祖也许突然由花想到一种“参悟”的法门,于是拈花一朵,想以此测试弟子中是否有人能够领悟其中的深意。当他看到摩诃迦叶的微笑时,知道迦叶懂了自己心中所思,于是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传给了迦叶,由迦叶开创了禅宗这一宗派。
64、 至此,人们提及“拈花微笑”,便意味着两层境界: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正如迦叶参透了拈花之意,并创立了禅宗;二是心神领会、心意相通,正如迦叶从佛祖的一个动作中领会到禅意,而佛祖从迦叶的一个微笑中便知晓他已领悟。
65、 拈花微笑其实是一种境界。当一个人站在~处,拈花不语,静看世间一切时,那种心境便是超然于世的,这种心境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而当另一个人领会了他的心境,便是我们常说的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66、 花与禅,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67、 花中透着一种禅定。年复一年,它们静静地开了,又静静地谢了,从未在意过人们的眼光,也从未在意过人们的评价。虽然它们的生命短暂而脆弱,它们却在短暂的生命中看透了世间的沧桑。
68、 花中透着一种精进。世间的沧桑并没有让它们心生倦意。次年再展容颜时,它们仍然用最美的容颜面对着人们,仍然释放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并在死后化作养料,融入土壤,滋润其他的植物。
69、 花中透着一种布施。无论人们怎样对待它们,它们都从不吝啬地向人们展现美好,而不要求获得怎样的关照。即使人们将它们摘下,待到美艳尽失后再弃之污浊之地,它们也仍然保持从容。
70、 花中映着一种世界。每一种花有它固定的开放时节和地域,它们会安安静静地待在自己的小天地,不会侵犯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问,也不会任性地为了看一眼不同时节的景色,绽放在不适宜的时节。
71、 花中透着一种忍辱。在绽放之前,必定要在泥土中忍受寂寞和冷清,黑暗和潮湿。待到绽放之时,还要承受风霜雨雪的侵袭,承受飞虫的打扰。
72、 花中透着一种般若。世上有万千种花,每一种花都有它们自己的魅力和芬芳,每一种花都有它们自己的智慧,这种智慧让它们在自然界中安然地生存下来。
73、 花中所表露的禅意,是自然的,是质朴的。从花中,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领悟到了人生的点滴。
74、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摘下了。
75、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76、 山果包含着春夏秋冬的时间,那是树的情感、树的经历的缩影。一棵树的一生,就这样浓缩在了小小的山果里,看得清楚、明白。
77、 草虫鸣叫着草树云天的风韵,那是它的情感,它对世界的爱恋。一只虫的一生,就这样浓缩在了声声的呜叫里,听得豁达、开朗。
78、 灯光映射出爱恨悲欢的气息,那是人的情感,人生沧桑的映照。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浓缩在了缕缕的灯光里,照得通透、漂亮。
79、 山果、虫鸣、灯光,还有一切的基调——大自然中的雨。雨代表着这一切的基调,是它敲打着山果,是它淋湿了草虫,于是,人的心境,也浸泡在其中了。
80、 山果落地,并非悄然的;草虫呜叫,亦非安静的;灯烛燃烧,也非寂寞的。声音震撼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就能发出心底深处的声音。这声音正如这些声音一样细微。
81、 时光流转,岁月蹉跎,时间在世界的浩瀚里前行,世界却对着它的爱人,轻轻地揭下了它浩瀚的面具,把那浩瀚放在了微小的世界万物中,还有相应的真相。
82、 时光流转,就这样凝在了世间万物中,连同它的浩瀚。
83、 佛教讲究灭寂的概念,是要求人自行从心中根除七情六欲,叫作“无生”。如果真能做到,便不仅能够根除死亡衰老的痛苦和悲哀,其余一切的人生苦恼也都不见了。但这仅仅是理想上的乌托邦。世界的进程是无可抗拒的,宗教却能够使人更加愉悦地参与到世界中去。
8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85、 世界的浩瀚,只是一层面具。面具下,就是世界的本质。
86、 世人匆匆走过的戏台,只是世界早巳为我们安排好的,若是没有观看,便无法感知世界的真相。
87、 世界其实早已细微地凝在每一个角落里,以无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浩瀚面具下的真相。那细细的时光之线,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前进、成长、成熟、更新。这才是世界的本质。
88、 山果随着时间的前进而渐渐成熟,树竭尽心力,于是便成功了。世界给予它浩瀚的一部分,还有相应的真相。雨随着时间的前进而渐渐结束,云挥洒生命,于是便清爽了。世界给予它的浩瀚,沁入大地。草虫随着时间的前进而渐渐消亡,它只能奋力歌唱。人随着时间的前进而渐渐老去,他只能欣然而安。
89、 时光流转啊,在世间万物里静静地展示着,静静地前行着。
90、 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岁月会流走,往事会远逝。
91、 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的伤害总像一道道伤口,就算愈合了,也会在某个寂寞孤单的时刻隐隐作痛。然而,即使如此,明天的太阳也会照常升起,明天的海潮也会照常起落汹涌。
92、 过去的一旦过去,就只能在回忆中重温旧梦。也许是感动,也许是感伤,也许是心酸,也许是喜悦。无论如何,那些永不再见却依然怀念的人,那些去了不再回转的时光,都只能留在心间,成为内心的牵挂。
93、 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94、 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日渐走向衰老,一片片绿绿的树叶日渐变得枯黄,我们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也留不住时间的脚步。面对过去,无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面对未来,无论是预料之中的,还是意料之外的,我们都应该加倍珍惜。
95、 时光匆匆,岁月匆匆,人生匆匆……莫要在拥有时不懂得珍惜,直到懂得珍惜之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
96、 菩提,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意译为“觉”、“智”、“道”。
97、 明镜,协助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资持记》中记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98、 世人常将“菩提”与“菩提树”,“明镜”与“明镜台”混为一谈,却忽略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99、 菩提与明镜都非实物,树与台却皆是。若是将菩提看作树,将明镜看作台,便失了本意。
100、 虽然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后觉悟,令菩提树成为了佛教的圣树,但是树终究是树,是有形有体之物,不能与觉悟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