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架上鹰的拼音版
《咏架上鹰》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描绘雄鹰英姿勃发的诗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架上鹰的雄姿与不凡气势,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力量和英勇的向往。以下是《咏架上鹰》的拼音版及赏析。
拼音版
yǒng jià shàng yīng
咏架上鹰
cuī hào
崔颢
tiān biān xīn qì jiǔ líng xiāo,fēi niǎo hái kān zài jià tiáo。
天边心气久陵霄,飞鸟还堪击大雕。
cháo mù sì shān líng qǐ wǔ,yǔ máo rú jiàn hèn qiāo liáo。
朝暮四山陵风起,羽毛如剑恨迢迢。
cāng yíng shǐ dé qīng qiū yǐn,fèng zǐ hé fáng bái lù tiáo。
苍鹰始得青云引,凤子何妨白雪调。
shǐ shì jūn wáng xián wǔ yǔ,bù jiào máo sè wù qióng jiāo。
始似君王闲武略,不教毛色误穷郊。
诗歌赏析
首联“天边心气久陵霄,飞鸟还堪击大雕”,开篇即点出鹰的非凡心志,它志向高远,即便身处架上,仍怀有翱翔天际、搏击长空的雄心壮志。这里的“飞鸟还堪击大雕”,不仅是对鹰的力量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英雄不问出处、小人物亦能成就大业的信念。
意象解析
“朝暮四山陵风起,羽毛如剑恨迢迢。”这两句通过描绘鹰在晨昏时分振翅欲飞、陵风起势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鹰的雄壮形象。羽毛如剑,既形容了鹰羽的锋利,也象征着其内心的刚毅与不屈。而“恨迢迢”三字,则透露出鹰对于束缚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深切渴望。
情感寄托
后两联中,“苍鹰始得青云引,凤子何妨白雪调”以苍鹰得志青云直上,与凤凰和鸣于高雅之音作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得到施展、理想得以实现的渴望。而“始似君王闲武略,不教毛色误穷郊”则借鹰喻人,暗示真正的英雄不应被埋没于穷乡僻壤,而应得到重用,施展其文武之才,为国家社稷贡献力量。
总结
《咏架上鹰》以其生动的描绘、深邃的寓意,不仅展现了鹰的雄姿与力量,更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英雄主义和理想追求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唐代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勇于飞翔于梦想的蓝天之上。
本文是由每日文章网(2345lzwz.cn)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咏架上鹰的拼音版Word版本可打印